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广阔的天地》面对心爱知难配 欲去培训校推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九八一年十月五日,我现在已经二十五岁多了,对于自己的婚姻大事,看来也不得不考虑了。可是又怎么办呢?

以本单位来说,觉得还没有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以老同学来看,倒是有两个可以的,并且也是有可能发展的,但是难以到一起接触;其他还有两个已经向我表示了,我感觉吸引力并不强,而且对我并不算了解。另外,还有人向我作介绍的,想想自己目前的地位确实不如,拿不出勇气去见面。

看看还是设法从同学里面着手,相互了解些,不行再说吧。

十月十日,我的学习和生活,又进入了不正常阶段,每天要做些什么,没有一个安排。

星期四回南昌,办了两件事。一是把借给雷卫东的款子,要其在星期五送回来,因为姐夫单位帮买的“凤凰”牌自行车,现已经到了货,那边催着付款;二是说服了周林,还应参加雷卫东在十八日举行的婚礼。郭振凡已住到师范学院南昌分院,没有碰到面。

当我得到确切消息――明年电视大学招收文科班学生,心情又不得平静。我想改行,把雄心放小些,实际些。但是,我在这里,学校会让我去报考吗?咳!我真是个倒霉的人,到底应该怎么办?

我的同学毛淑华,给我的印象一贯是美好的,不难感觉到,她对我也是有好感的、有情意的。我们每次在路上相遇,总会有说不完的话。我虽然也作出过一些反应,想到自己的地位,总没有勇气去直接找她。

十月十二日,自从下放以来,都是在痛苦的精神折磨下度过的,自己也不知为此消耗了多少精力。

对于我的处境,再三考虑也无法可施。考大学,这里不准,现在也超过了年龄;考研究生,太困难了,也同样不会让我报考;与别的学校联系调动,我的身份不是国家干部,没有指标。何况自己还没有大树、靠山,我的命也太苦了。

也许我只有依靠哥哥的单位照顾回城,别无其他办法可想。是否能与权贵的女儿交上朋友,从而达到调回南昌的目的?可是既没有这样的机会接触,又没有那种巴结的性格。

十月十八日,我在南昌参加了雷卫东的婚礼。门联是我写的,雷卫东的字也很好,但他结婚,由我写合适些。我用行书字写了“亲朋贺新婚,酒香迎宾客”,上面是一个“?”字。

雷卫东与妻子同在一个单位搞财务,新娘家住在小金台,我们这些结拜兄弟一起去接了。新房仍是在“金波宛在”的一间老房子,那个时候叫于都街。据说徐步健、刘伟民、龚国新等同学,为了帮助装修,出了很大的力。

一九八二年元月二十一日下午,我骑车经过象山北路电影公司附近,好不容易和毛淑华同学相遇,我们聊得十分开心。她热情地邀我去她家玩,我很高兴地答应了,心情是激动的。

毛淑华的家,就在电影放映公司对面一栋房子的二楼。我同她来到楼下,她带着我先停好自行车,再来到了二楼的房间。

可这时,毛淑华的家里正没有人,房门又不得开。她摸遍了自己的全身,竟没有带钥匙。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只好推辞,表示改日来玩。她那样子,显得十分的抱歉。

元月二十二日晚上,我特意找到同学周林,一起去了毛淑华同学的家,玩了一个多小时。她一个人住在一个小间,对我们的到来,十分高兴,表现的倒是蛮热情的,谈话也很热烈。

中途突然熄了灯,我们开始以为是停了电,后来发现是灯泡炸了丝,我用方凳子垫脚,帮她换了。毛淑华的单位是南昌市染织四厂,周林也在纺织系统的南昌市染整厂,有一定的共同语言。

毛淑华前一段时间在上海纺织大学进修,现在厂里的化验室工作。我对照了一下自己,觉得很多地方不如她,也配不上她,决定自己一定要从心里放弃这个念头。尽管人家对我这样好,周林也认为有可能,但是我自己还是应该自量些、自重些。

摆在我面前的,现在是什么呢?千条万绪,也还应该是努力学习,尽量改变自己的处境才是,可这又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努力呀。

这次过年,我同二十一中的万家杰老师,来到江西师范学院地理系主任马巨贤家,跟他拜年。

马教授住在学校对面的教工宿舍,见我们来了,十分热情。这次,获悉师院为配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实施,要举办为期四个月的全省高中地理教师培训班。马先生表示,可以破格给我校一个名额,让我参加培训。

回到学校后,我收到马先生的来信,里面是江西师院高中地理教师进修班的指标,还是由其他地区弥补过来的。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想到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兴奋不已

当我我拿着这封信,去找学校领导,万光武说要与谢玉成商量,然后推辞说:学校没有这笔经费,你可以去找所里。

我找到所部党委办公室主任李**,李主任是我校物理老师李毅的父亲,分管学校。他儿子是我的好朋友。给予的批字是:同意进修,经费由学校教育经费支出。

我拿着这份批示,再找到学校领导,谢玉成和万光武仍然说是没有这笔钱。我不得已,只好再叫学生兰志华,把材料交给其父亲兰向荣副书记。得到的批示是:按所部已定意见办。

可是,学校还是这样说:“我们没有这笔钱。”

学校的开学典礼,在所部新落成的大礼堂举行。所党委书记、所长谢九根出席了典礼并讲了话,这位由乡土干部提拔起来的县级领导,讲话完全是纯朴的农村方言,而且十分生动,得到了我们年轻老师的好评。如:“灶里煨萝卜,里生外熟”等等,很是形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