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君临天下--千古帝王谈笑看》唐太宗李世民(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然,在一个喜欢标新立异的时代,为杨广翻案的人还是有的。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一位大学教授写有一篇这样的文章《愿天下人还他一个公道》。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我们差不多可以说,秦始皇做过的事,他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我们不能设想,如果隋炀帝早死几年,秦始皇、唐太宗多活几年的话,他们的历史评价是否要掉一个个儿,但我们可以不落前人的窠臼,重新研究隋炀帝,还他一个公道。”

如果这真是一位教授写的,那么我会感到很悲哀。

那我就从这句话开始说起。

史料显示,隋文帝登基时,全国人口四百万户,这应该没有包括陈朝的人口,大概那时陈朝的人口在一百二十万户左右。所以隋文帝初年整个中国地区的人口有五百二十万户的样子。再到隋炀帝登基时全国人口已达890万户,在二十多年间,人口数增长了70%,这个增长率比较符合古代经济和医疗卫生发展水平。

再来看看那个让后世神往不已的大唐盛世,直到唐太宗死后,唐高宗继位,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计户口380万户。至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全国才约907万户,可见即便如传说一般,繁华富庶如烈火烹油的开元盛世,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国力才稍稍超越那个短命的大隋王朝。

接着推论,在唐高宗即位的永徽三年全国的人口为380万户,那么贞观末年全国的人口应为350万户左右。这样一个人口规模是经过唐高祖武德九年和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的休养生息才达到的,也就是说唐王朝花了三十四年才取得这个比起来让人汗颜的经济成果。以此推之,大业末年,全国的人口数应该不会超过200万户。

回到胡教授那篇文章,“但是唐太宗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段话就有了一个移花接木障眼法对比,很能误导迷惑一些人,它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先,大业前期的富庶不是隋炀帝的功劳,而是他老爸隋文帝的功劳,不能因为他继承了这么一份好家业,就把功劳算到他头上去了;

其次,隋炀帝继承的这个国家可能是历史上实力最强,情况最好的一份家业,国内河清海晏,国富民强,同时周边的少数民族国家不是实力弱,就是已经被他老爸打得趴下了,国际安全形势可说是历代大王朝里最好的。在当时如突厥、高句丽等都与隋王朝不在一个等量级上。

这么一个可说是固若金汤,万世不拔的超级强国,却在短短十年间(隋炀帝当了十三年皇帝,前两年相对老实)被现在一些人称为具有雄才大略的隋炀帝,从人口九百万户折腾到不足两百万户。不需要对比,是个人也知道,隋炀帝可说是古往今来最能败家的皇帝。本人并不否认隋炀帝才华过人,可是要说雄才大略就实在是贬低了这个词的意义。一个君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得人口数仅存十之一二,不管他修了多少条运河,他的暴虐用罄竹难书来形容是没有冤枉他一点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