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在咸阳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其实,说是小故事,历史意义却非常重大。
有一天一个人跑到大营里求见项羽,他说:“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可是,“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其实那个说客说的话很有见解,咸阳和彭城哪个城市适合成为天下的帝都,这是一目了然的。项羽肯定也看得清楚,只是他可能考虑到以下这些因素,才决定放弃关中:
先,如史记所说,“秦宫室皆以烧残破”,既然关中已经因为战乱残破不堪,那暂时可以放弃;
其次,还是如史记所说,项羽及部下大都是楚国人,离家这么久了,而且腰包都塞得鼓鼓的,想回去过几天安稳日子,在亲朋好友面前抖弄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史记里有这么一句:“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本来关中是刘邦的,你项羽一声不吭的赖在这里不走了,何以服天下人心?自己走了,找几个没多少的根基的降将做代理人,岂不更好,这样自己想要的话随时可以拿回来,而且可以消去许多闲言碎语;
第四,项羽的手也不敢伸的太长,他已经有了国家的四分之一,再占了关中的话,如果要和自己的大本营江淮地区连在一起,就需把河南也占了,可这样的话,他项羽就几乎占了天下的二分之一,天下诸侯会答应吗。否则,关中就是一块飞地,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第五,项羽也是聪明人,自己坑杀秦卒二十万,又在咸阳放火抢劫干尽了坏事,应该也知道关中人民一定对他恨之入骨;与其在关中做个不受欢迎的人,还不如回到热切温暖的家乡去;
不过项羽的回答很实在,很可爱:“在外面发达了,怎么不回去风光一把,让老乡们知道呢”。
哪知那个说客可能是个愤青,看到自己的高见居然就换来了这个回答,居然不管死活,很负气很意气的说了一句:“人们都说楚国人只不过是衣冠下面的猴子罢了,看来果然如此。”
哎,虽然这样的话由君王说出来不妥,显得没有气量,可人家不接受意见也就罢了,何苦说得如此刻薄,就是换了厚道的刘邦大叔也受不了这样的话啊。何况是自负得很,自视天高的项羽,哪里还有性命。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