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峰会之后,诸侯罢兵,各回封国。大家有喜有悲,有笑有泪,估计心里流泪最多的是刘邦,因为他也思念家乡,而且去的地方最窝心。刘邦“好酒及色”,但那时的巴蜀估计还没剑南春和五粮液,至于美女,也是几百上千年以后的事情,因为当时只有跳肚皮舞的土著人和大熊猫。别人多少有块啃肉的地方,而他形同流放。
老天,这什么世道啊。
所以刘邦决定打回那原本属于他的花花世界去。因为这时他得到了一个人―应该说是通过萧何发现了一个人才―就是那个到处混得不开心不如意的韩信。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毫不费力的回师关中,平定三秦。这使他对一个朴素而永恒的真理认识更加深刻―民心可用,民意不可违!
而项羽呢,也是诸事皆顺,一路鲜衣怒马的回家乡开庆功大会,出席各种新闻发布会去了。
风光与鲜花总是属于成功者,项羽志得意满。
在少女们的尖叫声过后,项羽听到了战马的嘶鸣声和战鼓的擂响声,分别从西边和北方传来。这使他倍感兴奋,这才是项羽生命里最好的音乐啊。一喜一忧,喜的是北方的齐地终于如愿而乱,这给了他加兵戡乱的好借口。忧的是刘邦这老小子是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呢,项羽也和章邯交过手,他应该不至于这么不济的。
先灭汉还是先平齐,项羽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这个问题。这时刘邦又耍了一个小花招,他给项羽写了一封信:“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齐欲与赵灭楚”。
这里面有些实情,刘邦刚回来需要招兵买马,需要联络诸侯,而项羽此时异常强大,所以刘邦一时不能东进在项羽看来应该是可信的。而且即使放马过来项羽也不怕,不过刘邦东进时间要久一点,齐国就在自家上面,先解决眼前的,然后回师击溃刘邦,这是理所当然的安排。
一切都很顺利,齐国人还和当年一样不禁打,被项羽三五下便揍得趴下。
可是,这个时侯项羽的老毛病又犯了―项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本来大功告成,齐地皆属楚焉。
可结果因为这一顿烧杀掳掠,“齐人相聚而叛之”。 这是项羽嗜杀残暴导致的第二个致命的后果。
而且料想不到的是,还逼出了一个猛人―田横。对,就是那个田横与五百壮士的田横。从他后来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这人在齐地非常有人望,而且坚强不屈。也难怪,他的人望也是项羽逼出来的。要是项羽没那么喜欢杀人,齐地的老百姓估计也就在楚国的旗帜下做顺民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既然左右都是一个死,还不如跟你项羽耗上了。
再接下来的后果自然是“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