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项羽跟宋义理论一番之后没结果,反倒被宋义的一道命令捆得更紧了。本身就憋屈郁闷得很的项羽解决问题倒也爽快,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宋义,夺了本是自家的兵权,然后渡河北去。接着就有了我们熟悉的“破釜沉舟”的故事。其实这样做项羽是有其道理的:
先,楚军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必须给军队以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的压力,并将这种压力激发成巨大的战力;
其次,经过四五十天的磨蹭,估计楚军粮草也不多了;
第三,杀宋义夺兵权已经得罪怀王和朝廷,项羽自己本身就没有退路。
接着历史上有名的,决定秦王朝命运的巨鹿之战开打了。
项羽身先士卒,以万夫莫当之勇连胜九役,绝其甬道,杀苏角,虏王离,大破秦军。我们细想一下,五万兵马对四十万,而且对方以逸待劳,为百战劲旅。要赢得这样一场战役,必须要把握正确的时机,在正确的地点,进行正确的部署,发动致命的攻击―可是,这世间又有几人有这样的勇气,并做出这么多正确的决定呢。
这样的战事本只有大智大勇者方能为之,或许世间就只项羽有这样的胆魄和眼光。
一战之功,项羽灭王离,征服诸侯。
当然,巨鹿之战只是歼灭了王离部二十万人马,而章邯的二十万却损失很小。所以“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原来完全可以凭这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多苟活几日,可赵高却嫌自己活得不耐烦了,逼得章邯投降了项羽。宦官就是宦官,雄不起来就看不到全局,只看到眼前咸阳宫那几亩土地。他不知道没了军队就灭不了蜂起的诸侯,灭不了诸侯你在咸阳就坐不稳。
其实这时项羽已经快缺粮了,再坚持一段时间,说不定因此军心不稳,加上他领导的本就是多国联军,就更加不好控制。如果咸阳城里的赵高和秦二世能够对前线军队多一些关怀和体恤,而不是冷漠,多一些鼓励和理解,而不是切责,那么事情还是有转机的。因为秦军的战斗力是经过历史考验的,章邯的指挥能力也是经过实战考验的。
如果章邯趁项羽断粮击溃其军队,迅速回师关中,前后夹击,一百个刘邦也跑不了。
历史,或许因此有另外一个样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