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君临天下--千古帝王谈笑看》秦始皇(十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后来汉代秦,加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需要找一个靶子树立权威,秦始皇因为他的地位和作为自然成了最好的对象。事实上,秦始皇虽然对儒家不感冒,但也没特别的压制儒家。总是觉得秦始皇被儒家骂了几千年,实在是有些冤屈了。毕竟当时百家争鸣,每个国家每个朝代都有权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理论。过去现在的事实都证明以法治国、依法治国是一个国家得到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根本途径。后来儒家统治中国两千年,其实不还是借助法家的手段和政策,儒家只是做个表面文章罢了。实际上,秦朝猝亡也不是法家治国的原因。

至于修筑万里长城,这应该是秦始皇的一项功绩,而不应该是他的一个污点。主要原因在于:

先,就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安全而言,在当时的情况下,修长城是有必要的―秦始皇那样一个征伐海内的君王做出防御性的姿态,可见匈奴之患有多严重。当然看看后来汉朝的情况就知道了;

第二,与国家人民因匈奴入侵的损失相比,修长城的成本要低一些;

第三,秦之前各国在修长城,秦之后历朝历代也在修长城,何苦为难秦始皇?

第四,中原民族是农耕民族,如果不是有绝对的优势,很难一时解决北部异族的侵扰问题。当时天下初定,没有力量大规模军事出击,修长城是比较好的选择。

鼎定天下之后,秦始皇在李斯的辅佐之下,开始了一系列震古烁今,气撼山河的改革整顿工作。

秦统一以后,丞相王绾首先提出全国地方太大,难以管理,要求象周代那样,封秦始皇诸子为王。秦始皇召开群臣会议讨论,群臣都赞同王绾的意见,只有李斯提出不同的意见。他说:周文王、周武王封的子弟很多,后来一个个都疏远了,互相视为仇敌,经常发生战争,周天子也不能禁止。现在天下一统,应实行郡县,天下才得以安宁。秦始皇也认为,天下已经统一了,再立许多国,不利于统一,安宁也没有保障,所以支持李斯的意见。

于是,秦始皇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为县。郡县制比之分封制是一个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在一个历史上一直实行分封制的国家,要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这不但需要改革图治的政治勇气,更需要洞穿千古的历史眼光。直到今天,事实上我们实行的都还是这个制度。我们现在从河北到广东,从江苏到宁夏能够畅通无阻,不要护照,没有交流的障碍,不能说不是这个根本性制度改革的功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