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斯的帮助下,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机构。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这套官制有力的保证了政治新体制国家的中央集权和皇帝集权,后世虽修修补补,但大体上没有多少改变。
秦统一后,李斯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由于过去各诸侯国长期分裂割据,语言、文字有很大差异,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利。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除异体字,简化字形,整理部首,形成了笔画比较简单、形体较为规范,而且便于书写的小篆,作为标准文字。他还亲自用小篆书写了一部《仓颉篇》,作为范本,推行全国。
虽然史书上说秦朝是以篆书统一文字,但从后世的发展情况看,实际上后来是以隶书统一的文字。因为秦篆虽然看上去古雅,但书写难度很大,不利于交流和传播。事实上,现在许多出土的秦简都是用隶书写的。
一个国家的统一,远远不是版图的简单拼凑,最核心的是对国家的高度认同。而联系个人与国家之间最具生命力只能是文化。即使相隔千山万水,只要文化相同,每个人就有了最好的身份证。在这个国家里,可以有闽南话、有粤语、有东北话,但我们只有一种文字--这就是秦朝留给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遗产。
在秦朝建立后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秦始皇还做了以下一些事情:
一、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二、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三、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四、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
这些措施都有力的促进并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认同。
我们看历史的时候,很多人喜欢把秦朝和隋朝拉在一起相比较,因为两朝都是二世而亡,都是盛极而衰。但分析一下就知道两者并没有多大的相似性,历史环境不同,两代君王的施政情况,亡国原因也没有多少可比性。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