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君临天下--千古帝王谈笑看》秦始皇(十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斯对秦王朝在全国的建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影响到今天的政策都是他制定的。这些都放到后面再去说,我们来谈一下关于秦始皇去世,李斯、赵高及胡亥矫诏篡位的事情―因为这个事件无论是对李斯本人还是整个中国历史,影响都是非常重大。

在这个事件中,赵高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司马迁把整个事情记述得非常生动,尤其是赵高分别劝说胡亥及李斯的那两段对话,真是绘声绘色,精彩绝伦。只是我们想一想就会明白,这是司马迁发挥他小说家的天赋,自己根据当时的情境想出来的。很简单,那么绝密的对话,就那么几个人知道,又没人说出去―你司马迁一百多年以后是怎么知道的。

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赵高绝对是一个人才。毕竟,李斯跟随秦始皇三十多年,位极人臣,要说动他去做这种谋逆之事,口才必须绝对一流,何况李斯本人也是一个雄辩家。一个在政治泥潭里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有大才有大志,为秦王朝的建立立下不世功勋的老臣在这样的事情上他一定会考虑周详,并不只是简单的因为司马迁所说的个人荣辱问题。

我想,李斯最终决定和赵高一伙干这件大逆不道之事的原因在于:

先,他和扶苏的政见不合。虽然扶苏在史书上的记载不多,但凭他就“焚书坑儒”一事向秦始皇的进谏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来,扶苏的政治主张倾向于儒家。法家乃秦朝立国之本,李斯自然不能容忍别的学说来毁掉他呕心沥血建立起来的千古基业;

其次,因为“焚书坑儒”这件事,李斯得罪了扶苏,我们都知道这件事情本来就是李斯提出来的。扶苏如果心里有气,也只能往李斯身上撒。如果扶苏上台,李斯在朝堂上将没有立足之地;

第三,一朝天子一朝臣,就如史记上说的,扶苏即位,蒙恬无疑会取代他的位置―出将入相本来就是秦汉时期的政治特点;

第四,李斯对胡亥无疑很清楚,他觉得这样一个没有政治头脑的皇帝会更加倚重于他;

第五,李斯认为赵高只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才做这种不臣之事。毕竟无论是胡亥,还是赵高,政治能力都远不如他李斯,他觉得赵高事后踢开他的几率很小,而应该借重于他。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远远没想到这个看上去卑微的中车府令其志竟在整个大秦天下。

所以,为国为己,李斯都觉得很有必要做一回不臣之事了。这谁能说得准呢―如果胡亥在他的辅佐下使秦国大治,那么他做的就是行伊尹之事,有大功于社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