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对李斯有知遇之恩,李斯本应该竭忠以报才对。可是这时李斯已经是“大庑之鼠”,且他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富贵。所以在关键的时候,因为他存有私念,加上没有看清赵高的真实面目,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不仅自己身死东市,还彻底葬送了自己为之奋斗一生大秦王朝。
李斯的幸与不幸都在于他遇到了中国这样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他的幸运在于他遇到并参与主导了这个伟大时代的统一和变革进程,并建立不世之功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幸在于这个时代暴风骤雨般的斗争最终也把他推入漩涡,以致身败名裂,祸遗子孙。
我们细细的了解一下李斯,就会觉得他真是一个千年难遇的奇才。他是有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最重要的还是他的政治能力。在那样一个时代能够辅佐秦始皇一统天下,并做出许多开创性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影响至今,这样的人物在历史上真的难以找到第二个。一千年之后的唐代,一位叫胡曾的人路过李斯的墓前,感慨不已,写道:
上蔡东门狡兔肥,
李斯何事忘南归。
功成不解身先退,
直待咸阳血染衣。
如果说秦始皇的生命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他的大儿子扶苏。
很多人质疑秦始皇是否真的属意扶苏为帝国的接班人。个人认为,秦始皇把扶苏当成储君是毫无疑义的。一般来说,初为人父,第一个儿子给父亲带来的都是莫大的幸福和满足。当然这只是普通人能够享受到的天伦。对于一国之君来说,第一个儿子主要还是意味着作为未来国家的主人,肩负着延续帝国辉煌的重任。所以一般在幸福之余,帝王对第一个儿子更多的是苛刻的要求和严厉的教育。尤其是那些有作为的开国之君就更是如此。
这就导致一个现象,那就是这个本应该很英武的太子却大多都是比较软弱胆小的。这很好理解,因为他整天面对的是父皇严厉的面孔,高大的身影,从小心灵就处在这样的阴影之中,自然不能正常发育。这种的父子关系除了秦始皇和扶苏外,还有刘邦与刘盈、刘备与刘禅、赵匡胤与赵德昭、朱元璋与朱标、朱棣与朱高炽这样典型的父强子弱的例子。
何况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又是大规模的改革和对外征伐,可说是日理万机,没多少时间去加深父子间的亲情。加上他自身幼年的遭遇,可能也不是一个善于表达关爱之情的人,所以扶苏的软弱和脆弱都是可以理解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