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观音慈航》第十九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是阴天,冷飕飕的,英子和舟麟穿上了薄毛衣,俩人阅读起了十四节:芳芳给灰鸽注入了第五种疫苗,在输出终端大家观察到他的性格遗传因子,并一起分析他的基因图谱。图像首先展示出他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和耳朵,下方打出字目:五官端正。接着又开始显示他的四肢、躯干、脖子、脑袋、脸形和身高。出现字幕:中国北方哺乳动物脊椎,铁、锌、钙等微量元素不足,寿命在86岁左右。人类遗传,非外星人。接着又显示他的行为举止和情绪:他有着父母和地域社会影响的特征;在文化修养方面,他吸收了许多人类文化遗产。结束语:总体性格上,他有着极想变异的因素,但还是没有脱离他父母的性格因子,如同他的身体外形被遗传控制一样,始终伴随他的一生。

戴明对芳芳说:“你看他出生后,父母的影响仍然很大,不过,青春期过后,他的反叛的因子明显的表现出来了。他要跑出家门到外面去,去接触社会。不过最终还没有逃脱社会环境的影响。他的脑细胞里没有接受跨时代的信息。”

芳芳说:“在他的潜意识里产生了对自己的脾气和性格的反省,给他这种遗传的父母,后天对他的影响是什么呢?你看灰鸽大脑的链条;他从孩时记事起,父母就因为家庭小事而争吵。每当母亲在家里作点好吃的,父亲正在兴头上时,母亲就要借机指出他虎了巴讥的缺点,希望他得以改正。父亲的脾气沾火就着,不会听任何意见,更何况是指责。而母亲的看法也不见得就高明多少,结果便由愉快到咆哮,双方怒骂而告终。也很怪,在平时忙忙乎乎反而差劲,越到节假日,越是吵得厉害。如果俩人一起逛街,高高兴兴的出去了,不一会,一个人先垂头丧气的回来了,因为半路上吵了起来,只能分开。整个家庭就是一个火药桶。他母亲曾乐呵呵的对灰鸽说:“我跟你爸那是针尖对麦芒。”

戴明说:“人的遗传基因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思想认知不同,所以,性格自然不会相同。人的性格,是在遗传基础上,在童年期由生存的人际环境塑造出来的。人格塑造和形成过程,从出生的时候开始,至5岁左右基本完成。确切地说,到了5岁左右,人格塑造已经基本上完成了80%,或者说到了5岁,一个人的人格已经基本定型,其余部分,要在以后的生活经历中,进一步补充和塑造。应该说:在人类的生活中没有绝对好的人格,无论他人喜欢与否,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点,环境是影响人性格的主要因素。”

多里摇着头说:“五岁太早了,他的回忆还是在他七岁上学之后。你们看,灰鸽的大脑继续回忆着:有一年春节,父母炒骂个不休,灰鸽趴在窗台上独自流眼泪。他想马上离开这个家,这是不温馨的家,他痛恨这种争吵和怒骂。心里想,将来离开这个家,永远也不回来。可现在要想离开,不知到哪能吃、住、上学等等,没有办法,只好寄希望于将来。我非常理解,灰鸽两个最亲的人在相互怒骂,他无法站在亲爱的妈妈一边去骂亲爱的爸爸,他不能站在亲爱的人一边同所恨的人去战斗,那是多么痛苦。他小时候看到他父母打骂过后,自己又帮着母亲把父亲的被从床上扔到地下,后半夜又发现父母在一个被窝里好了。他一年年大了,他迷茫了,不知道他俩谁对谁错,或者是都对或都错。他流眼泪,他在煎熬并没有能力摆脱。”

芳芳说:“有时环境所给与人的影响,以及它给与的资源,真就使人无法摆脱现状。灰鸽在学生时代,就没有突破的能力。人们有时要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呢?”有人给予了精彩的回答:“当你看到一群人在一个锅里盛饭吃,每个人都谦让的相互给对方盛饭,大家吃的饱又吃得高兴。上帝说:这就是天堂。当每个人都争抢着盛饭,甚至相互撕打,吵骂,饭谁也盛不上。上帝说:这就是地狱。””

戴明说:“灰鸽觉得父母就像地狱中的人一样;没有修养;没有知识;没有宽容,争吵多于安宁。你们看:有一年五一劳动节,灰鸽和父母姐姐们去公园游玩,孩子们在牡丹园东跑跑、西看看,爸爸、妈妈、姐姐和灰鸽都急恼的互相喊着,别乱走,快过来!他们厉声叫嚷着,并夹杂着一些骂句。灰鸽看到另外一大家子,七八口人,无论谁作什么,他人都会幽默一句,引来哈哈一笑,大家在笑声中边逛边走。灰鸽对比自己的家庭,不禁有着对天堂的向往和对地狱的厌恶。数年过去了,灰鸽对父母不顾儿女的感情而大吵大闹深感惭愧。而对父母的无知,火暴的脾气带来的不愉快而代之忏悔。太伤人心了。”

多里说:“在人类,许多家庭处于无休止的争吵当中,在吵吵闹闹中过日子,他们一代一代的吵闹,仿佛没有这种气氛就不是生活,就不能生活。他们无法过那种平静的生活。他们只有在喜怒哀乐忧思恐中的频繁挣扎中才称得上生活。”

芳芳说:“爱情不需要太多理由,但仅有肉欲又是不够的。当痴狂的两人从床上走到地面,还是需要一些看似无关痛痒却必需的细节来维系,家庭琐事的烦恼。更主要的是对后代的知识和人格的培养。你们看,他父母在争吵中,父亲恨得骂他母亲为何不死去,恨不得杀了她。”

戴明说:“可世间吵吵闹闹的夫妻,大都没有互相残杀。关于杀妻,我们已经见得太多,通常都是丈夫处心积虑地谋害,为了新欢,为了第三者或者财产什么的,也有的是一时冲动,因为爱得过火、出于控制不住的嫉妒,比如《奥赛罗》。当然也有千古名篇潘金莲谋害丈夫武大郎,但《早晨37度2》的杀妻却不同,那是爱情旗帜下的一次超度,是对爱人的最后安抚。无论是两人的疯狂**,还是最后把残疾的妻子闷死在病床。作为杀妻的凶手,查格最后获得的是环境的安宁,虽然内心或许不平静,但曾经把歇斯底里的妻子成了他写作的绝好素材,他充分开掘了这个富矿,让一度到处碰壁的写作获得了空前成功。每个杀人者都有千万条理由,查格的理由是不想看着妻子生不如死地活着。也许这确实是一种真爱,爱情本来就是痴狂,有着致命的毒素和传染性。爱即牺牲,已是老生常谈的真理,但所有的牺牲最终都是有代价和需要回报的。”

芳芳说:虽然目的不同,结果是相似的。潘金莲是为了扫除通奸的障碍,而查格却是不忍看到爱妻活着难受,就是因为后者动机的崇高,它被演绎和理解成一个极端和凄惨的爱情故事。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她们对于来自男人的荣耀需求有时比男人还要凶猛。很多爱情是悲剧,也是一条人生的悖论。”

多里关上机器说:“今天就到这。”其实多里突然对小松的情感引发出莫名其妙的情绪来。三个人走出房门。多里嘲笑的说:“37度2――孕妇的体温,我更倾向于这种爱的温度――介于正常与异常之间,实际也是某种病态的温度。归根结底,真正的爱情就是一种痴狂的病。灰鸽用不着自责,人类的后代都有先天性的性格疾病,只是在不同环境如何利用而已。”

芳芳说:“灰鸽对自己的家庭感到忏悔,他有着嬗变的天分,这是人类伟大的遗传。尤其在接受信息化时代的二十一世纪。他需要新鲜不一样的信息。而极端的要素其实处处存在着,只是由于视角的原因,人们有些忽略,并顺理成章地接受了。灰鸽所感性趣的脑细胞接受点就在这。至于文学艺术中的生活矛盾,家庭矛盾,法国作家迪昂激情创作了叫贝蒂的女孩,除了沉醉**,还喜欢阅读且是个十分偏执的人。她爱屋及乌,认定的东西就会坚信不移。说到底,人是自己情绪的牺牲品,一刻也不想闲着的贝蒂最后躺在床上成了植物人。与她的好胜逞强不同,查格始终是个随心所欲、随遇而安的人,对他来说,写作的消遣性大于成名的野心,出版与否是无所谓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