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下降很大,由秋到冬非常明显,英子有点不愿意看了,舟麟还是饶有兴趣的,他自己来读第十三节。
第六天上午,戴明和芳芳来找多里。芳芳看多里怔怔的,芳芳说:“你怎么了?脸色一半阴一半晴的。”
多里吞吞吐吐的说:“没什么啊!赶紧遮掩着自己昨晚在鬼域缠绵的故事,并转移话题说:“我们该工作了。”芳芳也没有介意,一路无话,他们来到了爱尔兰园区。
但见爱尔兰展区按翡翠岛国作平面布置,以三叶草为植物主体,把欧洲农村模式点缀在园中,自然风光极为优美。在名为克尔特人的村庄式花坛里,突出了跳跃风格的粉色和大红色。月季花为主色调的载体。
他们在花坛中看到几行字:在浪漫的爱尔兰,不仅有旖旎秀美的风光,绚烂的花朵,还有深厚的文学底蕴。这里诞生过四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巨匠,不仅有童话大王王尔德,还有洋溢着抒情之美的现代诗人希尼……,还有一直孤单勇敢生活在爱尔兰的乔伊斯;
多里说:“文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气质,你们看盖尔语:LitríochtÉireanneach;英语:Irishliterature是指在爱尔兰产生或爱尔兰人创作的文学作品。爱尔兰是一个无论面积还是人口规模都很小的国家,他却对世界文学做出了与其国家规模极不成比例的巨大贡献。用英语写成的爱尔兰文学可以看作是英语文学的一个分支。此外,爱尔兰还存在用盖尔语以及其他古凯尔特语言写成的文学。不过,盖尔语文学的发展主要局限在诗歌和神话传说领域。乔伊斯,他被文学界称为“意识流文学之父”,他的代表作《尤利西斯》是意识流文学的颠峰之作。”
芳芳说:“爱尔兰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使得爱尔兰的英语文学和其他英语国家的文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用英语写作的爱尔兰作家们从古老的凯尔特文化中继承了很多特质,包括对自然界奥妙的探索、一种包孕着夸张和荒谬的叙事风格,以及讽刺的创作态度。盖尔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形成了一种无论语法还是风格上都很独特的爱尔兰英语,而多数爱尔兰英语作家们就用这种带有方言特征的英文来写作。也包括乔伊斯。”
戴明说:“尽管古老的爱尔兰史诗都是用散文体而非韵文体写成的,多数人仍会认为最早的爱尔兰小说诞生于18世纪。早期爱尔兰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是乔纳森?斯威夫特,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格列佛游记》;以及奥列佛?哥德史密斯,代表作品是《威克菲尔德的牧师》。19世纪,爱尔兰涌现出大量小说家,绝大多数都来自具有盎格鲁-爱尔兰血统的上流社会,他们的创作一般都体现贵族阶层的品味。然而卡尔顿是个特例,他的《爱尔兰农民的性格和故事》却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此外,《恶魔城》的作者布莱姆?斯托克的风格也游离于主流之外。”
说着小说艺术,大家由导园进入到主题展园,大家惊讶的发现,园名叫《尤利西斯》。多里说:“你们看,《尤利西斯》主题展园的设计者,采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形式。它的植物搭配,和作品一样,一问世就是一部令一般读者头疼、也让批评家伤神的作品,即使在今天这种情况也未得到丝毫的改善。在英语国家它被视为一部公认的"天书",翻译这样一部作品显然是异常困难的。”
芳芳看见几盆月季,叶片皱缩反卷,变厚,成紫绿色,逐渐干枯死亡,并成为再侵染来源。严重的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导致全叶枯黄脱落。有的花蕾受害后披满白粉层,逐渐萎缩干枯。受害轻的花蕾开出的花朵呈畸形,幼芽受害不能适时展开,生长迟缓。芳芳说:“很奇怪的病态布展,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思想。”
多里说:“这里运用的植物表现手法,取材于独树一帜的意识流小说经典作家乔伊斯,注重表现植物内心真实,展示植物主观感觉、印像和各种生命意识流动过程,尤其注重显示植物世界的潜意识。园艺师用大量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序颠倒等手法,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融合在一起,表现异化、变态和扭曲。使园林意识流成为现代园林创作独特的思维模式和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法,在世界园艺史上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运用植物物种搭配方面,准确、深刻地表达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最生动的意识流形式表现出来所描述的,人的深层思想内模模糊糊、缺乏逻辑性、没有经过严密组织和思考的潜意识。极为现实的表现物种的演化关系。
因而一些不常规的,不合乎规范的表示,使植物生命的潜意识活动原原本本,生动逼真地反映出来。并能够叫人联想创作的思绪在现在与过去之间、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来回穿梭反复。植物中的视觉画面随着思绪发生一连串迅速的变化,将回忆、现实、想像和梦幻交织成一个生活的万花筒。随着时间的流逝,镜头的变换越来越快,好像园艺师在夜晚感冒发烧,他的思绪像脱疆的野马一样奔驰不已。而这时,他的创作镜头出现不断的图像:古战场、城堡、坟墓、急驰的火车等等。突然,他又上了火车,经过一个个乡村、一座座城镇,到处都是鲜花在热情地召唤他,欢迎他回家过节。”
戴明说:“尤利西斯,即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奥德修斯。乔伊斯以它命名,同时反映了主题园的创作,在人物、情节和结构上与荷马神话故事的有对应关系。乔伊斯认为,在表现对生活和人生的探索方面,《奥德赛》是全部西方文学的源头和基石。主题园取名《尤利西斯》表明它和《奥德赛》一样,也是一部史诗,而它是记录现代人的史诗。它以借古讽今的手法所要表现的,恰恰是现代社会的全部生活和全部历史:布鲁姆的庸人主义,斯梯芬的虚无主义,莫莉的肉欲主义。这正是当时金钱社会道德与精神文明的深刻写照。”
多里凑过来指给戴明看一些病株,说:“植物也在苦难中,寻找颠覆性的生存革命。”
戴明说:“它叫白粉病,病原菌是毡毛单囊壳和蔷薇单囊壳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芽中越冬,在有些地区或寄主上,病菌可在子囊果越冬。分生孢子在温室内可周年侵染,引起发病。分生孢子主要由风传播,直接侵入寄主。”
芳芳俨然似植物病理专家,她说:“白粉病都是高等植物上的**寄生物,菌丝表生,以吸器伸入表皮细胞中吸取养料。”
戴明说:“子囊菌亚门真菌属于高等真菌,大多陆生,有些子囊菌腐生在朽木、土壤、粪肥和动植物残体上,有些则寄生在植物、人体和牲畜上引起病害。与园艺植物病害关系较密切的子囊菌主要有:外囊菌属、白粉病、核菌、腔菌和盘菌。”说着话,芳芳采下了标本。
芳芳说:“这些病菌植株的布置犹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创作手法,他将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空间,浓缩到1904年都柏林一天的生活中。以极为简单的情节和时空跨度,体现最深厚宽广的意识流内涵,覆盖了都柏林生活的每一个侧面。哲学,历史,政治,心理学都有所触及,被评论者称为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一本“现代派的圣经”。你们看,这个角,乱其八糟的植物种类和花卉种类。我有些看不懂。”
多里说:“乔伊斯在写作的技巧上做了许多引人注意的大胆创新。园艺师仿照作者,运用不同色调的植物表现手法描写不同的人物和场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恰如乔伊斯为了表现莫莉的心里活动,用了很大篇幅写她的内心独白,不分段落,没有任何标点符号,充分体现了人物的意识在自然流动,就像这大块粉红色的月季花。在另一侧还充斥各种各样光怪离奇的情节,好像夜间神志不完全清醒时的意识流,同时也取得幽默滑稽的效果。你们看,创意人还旁征博引,将大量古代神话和文学作品的人与事引入园中,构成象征、隐喻、暗示等等。更为突出的一点是他掺入了大量外国风情,更是扑朔迷离。”
芳芳说:“我越发觉得,园艺师的尤利西斯园是十分含糊艰涩的作品,更变得不可理解了。乔伊斯企图以艺术性最强的形式达到既定的创作意图,因而在语言的改造创新上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乔伊斯对语言有着特殊的感受力,甚至还在童年时期,他就强烈地迷上了文字的历史和富于暗示的力量。他阅读字源、辞典,研究在语言上有所创新的布莱克和韩波的作品。他尝试把五个元音打乱重新组合,以道出“表述原始感情的语言”。有人形容,当乔伊斯描绘一个字的结构时,听上去就像是一位雕塑家在谈论一块石头。对语言的深刻认识,导致了他在语言上的彻底创新。而园艺师还加进《芬尼根们守灵》中的意识流元素,似乎把颜色拉长、缩短,并打乱规则,重新安排花序;综合构成复杂的意义群。使极有弹性的植物世界在创作者手中弯曲、伸缩到几乎折断的程度。这种做法,一方面极大限度地增强了表现力,一方面又使它格外地晦涩难懂。”
多里对芳芳说:“布鲁姆是《尤利西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在这篇小说中被作者喻为古代英雄尤利西斯的化身。他是犹太裔爱尔兰人,以招揽广告为职业,经常穿梭于报界和商界之间。有的时候,他在都柏林各处奔波忙碌,但劳而无获。十一年前幼子的夭折,在他心灵上留下不可弥合的创伤,他性机能衰退,妻子莫莉在家中招蜂惹蝶,使他羞愧难当,更加重了精神上的折磨。同时,作为一个犹太人,他的职业和生活都处在漂泊流浪的状况,每日在外面东奔西跑,到处奔波,到了晚上又害怕见到妻子与情人调戏的场面,只好在街上兜风,这一切使人感到他只是一个四处流浪的异乡人。他为人诚意好客,但经常受人嘲弄奚落;他相当通达世故,但不免流于庸俗猥琐。他的身上包含着很多不谐调的对立事物,他在善与恶、高大与渺小,道德与**的矛盾中飘忽不定,似有似无,成为一个包揽了现代社会所特性的共和体。在道德衰微、家庭分裂、传统观念沦丧的现代大千世界里,布鲁姆和斯蒂芬都是飘零无依、精神上遭受挫折、意识动乱的人。那天晚上他们在一家妓院相遇,斯蒂芬穷极无聊,喝得酷酊大醉,布鲁姆为他解围,悉心照料。在灯影恍惚中两人相对而立,终于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各自精神上所缺乏的东西。斯蒂芬找到了父亲,布鲁姆找到了儿子。第三个人物是布鲁姆的妻子莫莉。她是一个过着本能生活的女人,生活对她来说就是寻求**上的欢乐,当丈夫不能满足她的要求时,她就把外面的男人肆无忌惮地带回家中寻欢作乐。当布鲁姆深夜把斯蒂芬带回家的时候,他刚刚送走情人。布鲁姆把斯蒂芬将加入他们的生活一事告诉她时,她这样一位荡妇在朦胧中感到一种母性的满足感,并隐隐约约地感到对一个青年男子的冲动。我觉得我在当今社会就是这种形象。在这个主题园中更为冲动。”
戴明说:“多里,你在说我吗?我才是他写的主人翁。”多里说:“我是。”戴明说:“我是。”俩人争来争去。芳芳在旁边大喝一声,你俩都别争了。我才是,我叫莫莉。我和你戴明好,可你有时满足不了我,我就要跟多里。我还希望灰鸽在与我冲动中醒来。”
多里不愿揭开锅盖岔开的说:““意识流”这个名词是从心理学中借用过来的。这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威廉?詹姆斯首先提出来的。1884年在他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论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意识流”这个术语。此后,他又在1890年写的《心理学原理》中多次谈到“意识流”。他说:“意识??,对它自己说来并不是以劈成碎片的样子出现的。像‘链条’或‘系列’这样一些字眼都不能恰当地描述意识。最初使自己呈现出来的样子。它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再说起它的时候,就叫它思想流,意识流或者是主观生活之流吧。””
戴明看到芳芳这样,感觉到:“在詹姆斯看来,人的意识有很大一部分是非理性和无逻辑的。人的头脑经常闪过许多自动出现的念头,这些念头彼此没有理性和逻辑的关联,具有复杂的多样性;人的头脑对这些无意识地出现的意识是完全被动的,他甚至在完全清醒的时候也会像白日梦一样产生各种幻觉和遐想,使他的意识在注意力的中心之外滑到非现实的事情上面去了。但是,詹姆斯也承认,人还是能进行有条理和逻辑的思考的,因为人能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对复杂的意识材料进行自觉的选择,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所以,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构成的。此外,詹姆斯还认为,既然人的意识存在着一个自发和混乱的领域,因此,过去的意识(前意识)也会自己浮现出来,和现在的活动及意识形成交织,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客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后来柏森称之为心理时间。大体上说来,所谓意识流,就是指这样一些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意识活动所形成的河流。”戴明心里突然在想:芳芳都能有这样的意识,而在灰鸽的意识中应该流淌着什么?”
芳芳回到了常态想:“他俩在共同探索的基础上都特别注意人物的内心活动,让我自己直接展现心理活动过程,多难为情,管他呢?随即有感而发的朗诵到:梦里幽幽踏浪归,吟来日月寸心随,狂风转舵苍茫隐,一片丹心知是谁!”
芳芳不愿意多谈什么流派了,老说一样和看一样都太累,不符合她的意识流,她要轻松和快乐。她拉着戴明到背荫角处谈情说爱去了。
多里被扔在园里,就像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在道德衰微、家庭分裂、传统观念沦丧的现代大千世界里,多里真的是布鲁姆和斯蒂芬,飘零无依、精神上遭受挫折、意识动乱异常。他一会哭,一会笑,一会又装狗叫,在园子里穿来穿去的。戴明觉得多里像得了狂犬病,吓得不行了,结果给芳芳气够呛,她只好和戴明乘盛而来,败兴而归。戴明叹息的说:“人咋都是这样了,太不讲究。”
舟麟写了一段评语说:“他们的经历不能构成完整有序的情节线索,事件的发生与时间的发展也无任何序列关联,却成为人物意识流动的一个又一个外在引源,带出人物绵延不断的薏识之流,而这种意识活动完全不同于传统小说中有逻辑、有条理,它在理牲支配下的心理描写,而是不受时空限制、不受逻辑制约、具有极大跳跃性、随意性和不连贯性的人的意识的本原状态的展示。”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