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下猛药
文/萧楼
食品作假,食品添加剂等问题的泛滥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出现的问题五花八门,问题层出不穷,根子是利益驱动,商人不择手段牟黑心之利。无弹出广告小说 有专家说,有三种添加剂可以参入食用米,在这个当口,这些专家发出这样的论调,不知居心何在,不知是添乱还是捣乱。日前又出现了自爆的西瓜和站立上去依旧不破的西瓜,专家给出的结论是,这些西瓜添加了膨大增甜剂属正常情况。前段时间议论的黄瓜头上的小黄花,说是与避孕药有关,昨日新闻里,又有专家出来说,黄瓜上的小黄花与避孕药无关,还是黄瓜新鲜的标志,孰是孰非,一头雾水。{手.打/吧 Shouda8.Com首发}清楚的是这些专家,我们要给他们打上个重重的问号。有一个古老的说法是,专家是不可信的,什么事情被专家严肃的一定论,什么事情必然会出问题。
对于牵系食品安全的问题,我以为,一定得下猛药。对于那些黑了心的不良商家,光是呼吁他们血管中流些道德的血液是不行的,法律必须跟上。抓住一个,处理一个,绝对不能手软。过去我们常说,要罚得他们倾家荡产,我以为这远远不够,一定要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从快从重的处罚。该枪毙的枪毙,杀他个几个,看还有谁再去顶风犯案。
有了这个想法的时候,是在昨日晚饭后看电视新闻,恰巧这个时候,看到上海市市长韩正有一段关于食品安全的讲话,韩正的讲话中有这么一段话,我觉得说的很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上海是一座人口超过2300万的特大型城市,食品安全保障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当前,我们的食品安全基础比较薄弱,食品产业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程度较低,企业诚信体系不完备,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建设不够健全,监管的科技手段不先进,因利益驱动导致的食品安全违法问题增多。与此同时,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体制机制上,分工不够明确、监管不够有力,产业链上存在不少监管的缝隙和空当,这些都要我们用最严厉的准入、最严厉的监管、最严厉的执法、最严厉的处罚、最严厉的问责措施,确保上海食品安全,对全市人民负责。”
监管不利,利益驱动导致的食品安全违法问题增多,说的很是。特别是最后韩正提到的几个最严厉的处置,我觉得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一个是监管,一个是处罚,还有一个我以为是更重要的问责,就是对造假的个人或单位的主管者,监管者的追究责任。
读到韩正市长的这段话,我感觉我这篇小文是多余的了,但是我还是写下来,作为我们对食品安全的一种关注与期待。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