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 放炮
吴高启正式就任锷峰煤业集团总经理之前十几天,他的经历己被消息灵通者传扬:50岁左右,毕业于中国矿院采矿专业,分配到莲水矿务局先后任技术员、科长、副矿长、矿长、副局长、局长。(手机阅读本章节请登陆 wap.shouda8.com)近两年因把衰老矿井成功转产为多种经营在煤炭系统声名雀起,其做法被煤炭行业全面学习推广,被誉为“莲水经验”。一电视台以吴高启为原形拍摄了电视剧,盛赞他冲破阻力,勇于改革,率领全局职工闯出一条起死回生之路。
吴高启到锷峰上任伊始,深为上下注目。在煤炭部宣布委任大会上,面对台下数百名处级干部、新闻记者来了个开场火:“没想到我吴高启会从南方小矿务局来到平原名城锷峰,也没想到我的搭档鲁书记这么年青,第一眼见到他,心想他应叫我叔叔,一论年龄原来是个小兄弟。”引得大家一阵暗笑,鲁中昌一阵脸红。吴高启慷慨表态后说:“事故出来了,总得拿人开刀,总得有个阶段性纠正。南振良是个好同志,遇到了这事故也开脱不了,他虽然免了职,但要妥善安排。”
台下听众望着他黑里透红的慢长脸,大而逼人的眼睛,直挺的鼻梁,微翘的下巴;听着他洪亮厚重的北方音,想起他在莲水铁面无情搞改革,一夜之间免掉几十个处级干部,勇气魄力非同一般的风传。今天一见,果然威严,豪放,率直。
上任头一个月,吴高启旋风般地把全局几十个主要单位走访了一遍。他听汇报,从不作记录,隔几个月再到某个单位,上次汇报的情况仍大致记得清楚,一个矿处十几个、全公司几百个处级干部,初次见面介绍的姓名职务,下次见面仍能喊出张处长、李经理,王总工,竞没有出错的,令跟随记录的叶炯暗暗佩服。
生在东北,就业江南,天南地北对比自然鲜明,但对二者过渡地平原城市却陌生。因此,吴高启昼忙夜兴,晚饭后,常信步到商场、贸易市场溜逛,探知锷峰吃的、穿的比莲水便宜四分之一,而职工工资却比莲水高四分之一;再回忆数十天了解到的锷煤改革进程慢,观念也没莲水超前。这一高一低,一慢一快,使他悟出了玄机,也为再显峥嵘找到了契机。
在全公司干部大会上,他慷慨讲道: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锷峰局己发展到了顶点,在市场经济中,锷煤集团还没有实质性起步。虽然改制了,吃的还是大锅饭,弄不好就是又一个翻牌公司。当前,煤炭市场疲软,价格下滑,销路不畅,货款回收困难,全公司十几万人还是吃这块煤,你也吃,我也吃,当时凑合过得去,到年底一算帐,呀啊!亏了!怨市场疲软,怨对手狡猾,怨上司不公,就不怨自己太笨蛋!”
他列举了许多企业的经营之道:“兖州矿业集团甩开包袱闯市场、股票上市大发展。其产值、利润原在我们之后,明年就会超过我们,后年就会超过大同,他们投入了8000万,收回了8个亿,要不了几年,就可能翻到几十亿,几百亿。江西一个专营红烧猪蹄的企业一年产值12亿,利润3个亿。深圳一家企业最初产值3个亿,不到10年到发展到300亿,他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占40%,销售人员占30%,生产工人只有20%。日本全国一百多个大公司比我们全国百万个公司的产值、利税多得多。这说明什么?一是机制不行,二是生产附加值不高,三是管理落后。”
讲到起劲动情处,他脱下西服,露出深灰色毛衣,两臂在桌面起伏开合,像一个演说家,形音相配,声声动人,造型诱人,“我们的出路何在?那就是加大改革力度,加强企业管理,在市场上闯出一条新路,大刀阔斧地干,不能满足现状地等,绝不当好好先生!”
“一、坚定不移地实行“三条线”管理。{Www。Shouda8.Com 首发 手.打/吧}煤炭生产、多种经营、生活服务三大块要分块吃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进行分线管理,分线核算,分线统计,实行模拟法人、独立法人运行。每条线要按集团公司下达的盈亏指标进行成本核算,成本否决,完不成指标,要么减人进劳务市场,要么节支降耗。超额完成了,大部利润留在本单位,集团公司不收。贫富差距拉开了,压力来了,逼着你们去闯市场。”
“二、下放经营权,内部模拟市场运行。集团公司内部单位之间是买卖关系,不再是一平二调的关系。对各单位,集团公司只考核两个指标,一是安全,二是资产利润,只管两个一把手。从97年开始,各单位一把手给集团公司签包保合同,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利润指标,交所得税后,超额部分全留在本单位。一把手和副职实行年薪制,完成两项指标,拿本单位职工平均年工资的3-5倍,完不成只拿生活费,还要没收抵押金,如到98年仍然完不成,那不客气,你就下来吧!”说着瞪着大眼,右手高高举起,快速地切下来:“这可不是吓唬人,白字黑字签的有合同,按的有红印。在莲水,有些矿选矿长,挑几个都没人愿意干,为什么?你没有胆识,没有能力,干了两年赔了,抵押金没收了,原职务丢了,还落职工的埋怨。对于这事,讲不得情面,要严肃认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人最讲认真。’”
“三、大力推进企业低成本扩张。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实行兼并、联合、参股控股,以较少的资金建立多个经济增长点,拓宽发展门路,拉长产业链条。这比建新厂、开新矿省力省钱。同时,集团公司要优质资产剥离出来,成立高远煤矿股份公司,申报B股上市,成功后,再搞A股上市。要不了几年,我们就可以再造几个锷煤,让锷煤象放光的磁铁一样吸引住股民和众多投资者。这在国外、南方己经有了很多成功经验。”
台下的矿处级干部被他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不带笑意的表情,富有逻辑性的语言,不时穿插生动、新鲜的例子吸引住了。他不带资料、讲稿,不喝茶水讲了两个小时,仍声如洪钟,饶有兴致:“要做好上述工作,必须处理好现代企业制度下组织机构的关系。董事会是决策层,相当于人大,监事会是监督层,经理是执行层,党委是方向保证层,工会是维权层。既然现代企业制度设置了这些机构,那么在坐的要摆正位置,各司其职。还有一点要讲清,那就是国有企业干部管理是董事会管、党委管、还是经理管?现在上级己明确要把党管干部和厂长的用*结合起来。两者并不矛盾,党管干部不否定厂长、经理用*,只是党委从政治上把关问题。集团公司对基层干部管理是管一级考察两级,只管两个党政正职,副职由正职提名,集团公司考察,正职聘任,正职给副职下聘书。赋予基层最大用*目的还是把企业效益搞上去,放权让利,减少内耗。党政一把手应互相尊重、互谅互让。我在莲水无论是当矿长、还是当局长都与党委书记合得来,这样工作就好做得多。”
以后几个月,吴高启无论参加集团公司召开的大会或是基层的现场办公会、各类祝捷会都大谈上述观点,讲改革、效益的实例以及他在莲水的经验。在他的启发要求下,有关部门紧急出台了《三条线管理办法》、《岗位技能效益工资分配办法》、《职工内部待业保险办法》、《组织人事制度管理办法》、《财务管理若干规定》、《基建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多种经营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年薪制试行办法》等12项改革方案,1996年底交集团公司职代会一致通过,1997年正式实施。
在职代会上,吴高启仍脱掉外罩,上身穿着手织灰毛衣,站在主席台左上角发言席上作工作报告,反复阐释12项改革方案对实现锷煤大发展的重大意义,再造数个锷煤集团的可能性、可行性。他说:“方向己经明确,政策已经到位,条件已经具备,希望大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大胆地改,大胆地试,勇敢地闯,开弓没有回头箭,狭路相逢勇者胜。比如我们公司新投产的襄一矿,实行的机制就非常好,全矿只要一千多名正式工,井下采掘队、井上服务队全用劳务工,按合同出多少煤、进多少尺给多少钱。这次干得不好,下次解除合同另用其它队伍,完全是合同关系,买卖关系。如果沿用旧模式,设计150万吨的矿井,仅招正式工就得七八千人,养老呀、医疗呀、住房呀、学校呀,要背多少包袱?花多少无效钱?你矿长张大安干对了!我的大安老弟,你真聪明呀!可我们的天峰公司却是另一种局面,衰老矿井没煤了,转产搞了瓷砖、针织产品又不景气,不从内部找原因,到市场上找机遇,经理张方北却找我哭鼻子。市场相信眼泪吗?同情困难吗?我能给你施舍吗?哭哭顶什么用?”
台下的张大安听了惊喜不禁,张方北无地自容,矿处长们从正反两个例子中都悟出了道理。
对于吴高启推出的改革方案,鲁中昌处处表示支持,时不时地给他戴些高帽子,韩怀让也是随声附合。一日,三人碰头讨论规范公司制下各种会议制度,韩怀让说:“我虽然是董事长,但毕竟年龄大了,做事力不从心,唱前台戏主要靠你们俩。既然煤炭部让我留守一年半载过过渡,我尽心协助你们俩工作。”吴高启忙应道:“哟!说反了,你才是大老板,我才是打工的。”鲁中昌笑道:“你俩太谦虚了,让我这个小老弟怎么说?咱们仨处在一起是缘分,互相又交叉任职,我和高总是副董事长,高总还是党委副书记,谁也离不开谁,三股绳拧在一起共同把集团公司的事情办好。”韩怀让说:“刚改制为集团公司时,领导班子按照《公司法》草拟了会议制度,当时就说随着公司制的逐步规范要不断完善,那时我是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现在高总上任应重新明确一下。”吴高启翻了前几页的董事会会议制度、总经理办公会议制度、党委会议制度说:“这三项制度基本是按公司法》制定的,还这样延续吧。资产、投融资等重大决策经董事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生活服务经总经理办公会;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党的建设经党委会。”鲁中昌看了韩怀让一眼,似有所示,“凡是重大决策,咱们三人意见一致后再上会。”韩怀让说:“我干这几年,深有体会,总经理肩上担子最重,平时很忙很辛苦,我们三人虽有分工,但还要多协助老吴做工作,让吴总腾出精力抓改革,抓大事。干部任免在我们三人取得一致意见后,提交党委会或党委扩大会决定通过,这样既体现了厂长、经理的用*,又体现了党管干部的原则。”鲁中昌忙接腔:“当然,咱三个形不成一致意见就不上会研究。吴高启若有所思,”莲水研究干部叫党政联席会。”鲁中昌忙解释:“名字不一样,形式上、参加人员是一样的,咱们的党委扩大会是副总经理、三总师、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都参加的。”吴高启脱口表态:“行,就这样吧,**领导吗。”
三人意见一致后,三个会议制度经集团公司党政联席会通过,同时明确了党委会(扩大)的主持人、拍板人是鲁中昌、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的主持拍板人是韩怀让、吴高启。
鲁中昌事后暗自庆幸:一个是自己的老领导,一个是煤炭部的红人、改革的急先锋,我夹在其中,是不好处,可我只要抓住用*,以我为中心会慢慢形成,尽管同时出席大会时,我的名字排在他俩之后,但关键在控盘。他暗念道:
运筹
孜孜追求二十年,部属职级至峰颠。
为官之道走得对,巧妙运筹再向前。
正值吴高启将12项改革方案推下去之时,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压缩基建项目,控制投资规模,全国煤炭供大于求。一向以运距短,运输成本低,不愁销路的锷峰煤业集团此时也出现了煤炭带销,外欠煤款最高达到10个亿。以改革自负的吴高启认为这只是短暂的外部现象,没有走出去巩固南方老煤炭用户,扩大新用户,一些与锷煤合作多年的老用户被外单位竞争过去。他仍旧在集团公司内部呼喊抓改革练内功,强管理摆脱困境。到生产矿他要求实行三条线管理,毫不留情地将生活服务、多种经营单位分离出去,自主经营,对外创收,自己养活自己。到地面生产厂处,他大谈产权改革,兼并呀、联合呀、承包呀、租赁呀,只要能一时赚到钱,就是英雄。到生产、生活服务单位,他鼓励留少部分人搞内部服务,剩余的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只要不成为单位的累赘,停薪留职,买断工龄干什么都行。刚开始一两次单位领导觉得他的思路新颖,又怯于他在莲水的大刀阔斧到锷峰的声色俱厉,按照改革方案搞了试点,迈了一小步,立即感到了改革的艰难和阻力,部分单位刚迈入门槛就停步了,有的干脆退回原地,口号还一直喊,宣传攻势不减。而吴高启再开会议,再到基层现场办公,并不追究上次要求的事情办得怎么样,进展到哪一步,职工有什么反映?而是继续谈改革的大形势、外面改革的新闻趣事,严厉地要求各单位一把手,必须改出成效,改出特色,如果不改革出事了,亏损了,我就“两眼一摸黑,什么都不认了!”
这时的鲁中昌一面在各种会议上大谈支持改革,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一面开始编织人事网络,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权力体系。刚开始牛刀小试,借口吸取大满矿原矿长秦大海57岁造成瓦斯爆炸事故的教训,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提出调整几个年龄大、力不从心的矿长。吴高启觉得有道理,出了事故自己要承担主要责任,不能因小失大。韩怀让觉得自己任期不长,附合而过。鲁中昌继而又与主管组织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何俊谋划,以矿处级干部在一个单位任职过长,易结成帮派、内耗误业、影响改革进行干部交流,还以锻炼干部适应能力进行党政轮换,机关、基层对调。各种理由光面弹簧,内幕暗潮涌动,交易频频。吴高启初来乍到,忙于繁杂事务,且疏于权谋,不善人际结交,以权拢心,又无暇到基层察访,总给人以不近人情的冷峻之感。到后来除了必要的工作汇报,下属逐渐敬而远之。
基层矿处级干部经过一段观察,都明白了玄机。只要吴高启到本单位检查或现场办公,便伪装改革的假像,吹嘘改革的成效,面上让吴高启满意,暗里与鲁中昌增进感情,强化关系。预测本单位年底要亏损,觉得纸里包不住火,就请求鲁中昌中途换将,让前任和现任者互推责任。到1997年底,12项改革方案除处级干部年薪制得以顺利执行外,其它11项改革方案均告流产。集团公司虽有5个单位没有完成盈亏计划,却没有一个责任者被免职的。人们对吴高启的改革呼声称之谓放大炮,只能刺激感官而已,吴高启落了个放炮总经理的雅号。
有人评价吴高启道:
空炮
一腔豪气扭局面,改革鸿论侃侃谈。
以法治企是正道,离实轻人玩不转。
乘风破浪渡大江,水平波静船不前。
地闭天窄守传统,平原焉能比江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