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君临天下--千古帝王谈笑看》西楚霸王(十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是回到楚汉相争的正面战场。

项羽还救彭城,打得刘邦丢盔弃甲,这时那些骑墙的诸侯们马上回过神来不停朝项羽抛媚眼。接着项羽兵围荥阳,数侵夺汉之甬道,饿得刘邦老眼昏花。这时,刘邦用陈平之计,离间项羽和范增。哪知一用便奏效,很快项羽就赶走了范增。

虽然范增出场并不多,可就凭着项羽这样的牛人也尊之为“亚父”,可见他在项羽那边有着独一无二的强势地位。我们最有印象的是在鸿门宴上他力主杀刘邦的态度,从中我们也看到他应该是前秦王猛一类的人物。按理来说,项羽是个聪明人,不会被陈平这样的小伎俩蒙骗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项羽为什么要赶走范增:

先,从鸿门宴上的表现来看,范增是一个不太注意自己态度身份的谋臣,虽说项羽称你一声“亚父”,可范增就有些不知自处了。换了光武帝及苻坚那样的主子可能还没什么事情,可项羽恰恰又是古往今来最为自负的王者,长此以往,项羽肯定很难忍受范增了;

其次,义帝为范增建议所立,虽然范增不是那种不知变通的人。但项羽最恨之人必是义帝,而他分封之后马上杀义帝这样的行为,肯定不为范增所认可。两人因此心有芥蒂是难免的;

第三,从陈平施计得逞的情况看,范增在项营应有很大的权威,因为他可以单独派出自己的使者。而且这种现象应该经常发生,即范增以私人的使者与各诸侯沟通交流。国有长君,而谋臣派私人使者以议事,这怎么说也是不正常的。对于有些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项羽来说,这种情况不能容忍太久。

以上只是推测的三个主要原因,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共事的五六年时间里项范两人肯定因为施政决策,或者性格不合等原因积累了大量矛盾,最终通过陈平这一激化,使得项羽将范增赶跑了。

很多人因为范增在史记中出现次数不多,就以此推测范增在项羽处出力不多,才华一般。这是不对的,从鸿门宴的描述来看,范增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谋臣,他的眼光很准,手段也很刚猛。后来项羽就分封一事谋划,方案的制定者就一定是范增。

再从后来范增劝项羽“宜将剩勇追穷寇”,拒绝刘邦的议和请求,急围荥阳的表现来看,他确实是一个果断有谋略的人。其实也可以想一想,以项羽那种孤高自傲,容不得臣子的人居然能够和范增相处那么久,还一直尊其为“亚父”就可以看出来,范增是何等的人物了。否则,连刘邦这样的人力资源大师也不会在评价“汉初三杰”的时候也把他拿出来说一下。这些都证明范增是一个非常出类拔萃的人才。史记记载范增的事迹少,主要可能是为了方便刻画表现项羽的形象。

我们也看到,自范增走后,项羽集团的形势就急转直下。这可能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项羽驱逐范增,使得楚国人心动摇,那些功臣们都在想,贵为“亚父”,有大功于国的范增尚且落得如此下场,自己以后的结果可能都不妙。后来项羽集团土崩瓦解,将士纷纷投汉就证明了这一点;其次,项羽虽然军事过硬,但其理政外交的韬略远远不如范增。离开了这个智囊人物,项羽一筹莫展,终致局势不可收拾。

总之,史记之所以重点记载陈平离间项范二人这件事,是因为驱逐范增确实对项楚集团有非常恶劣的影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