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该从正面来谈谈秦始皇这个人了。
秦始皇十三岁即王位,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在吕不韦把持朝政的九年时间里,嬴政一定过得很郁闷。一是在古代十三岁也不是很小了,一般十五六岁就要娶妻生子,独立门户。可是他的成人仪式一直拖到二十二岁才举行。二是在这段时间里面,他作为一国之君,却要忍受母亲分别与吕不韦和??偷情,**宫闱。对于自尊心极强的嬴政来说无异于最残酷的心灵折磨和人格羞辱。
当然作为成就历史上最大功业的帝王,嬴政在这段时间里也没有闲着。肯定跟着吕不韦和大臣们学习了不少治国知识,也研读了大量关于诸子百家治世的书籍,这为他以后创下那千秋伟业打好了知识和经验方面的基础。
值得提一下的是,还有两点我们可以推论出来,第一就是前期嬴政和吕不韦及太后的关系应该还不错―至少表面上是这样。因为他们三人都是外来人口,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对付咸阳那帮宗室勋贵。其次,嬴政也一定利用这段时间罗致了一批自己的心腹,如李斯、王贲、蒙恬等人。
秦始皇亲政之后,摆在他面前的任务首先就是奋祖宗之余烈,扫平六国,混一宇内。所以刚开始他采用李斯之谋:“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六国本来就被秦国调戏蹂躏得困苦不堪了,加上又被离间得内部不团结,被吞并可说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当然征讨六国也不是出去观光旅游,总有些不顺利的地方。
就说那个赵国吧,最是可恨可笑,原来它也是可和秦国一争长短的军事强国。先是中了秦国的离间之计,赵孝成王用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了名将廉颇,导致长平惨败,四十万大军被生生活埋。继之悼襄王以乐乘代廉颇,迫使廉颇奔魏投楚,失去良将;后又有赵王迁冤杀李牧,招致赵国最后的灭亡。原来赵国还可以多折腾三年五载的,可是三代赵王好像都是秦国的奸细,个个以秦国统一事业为己任,时刻都予以友情配合。
真是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啊。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