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唯将背靠在车厢,含笑旁听钱胖与曾宪荣的言辞,只是闭口不言,此刻的曾唯,心中有种莫名的激动情绪,始终平静不下来。这次从南德来琅琊郡,一路之上亲眼目睹地各地景致,真可谓是大开眼界、收获颇多,曾唯直到现在仍然是历历在目、铭记不忘。整个人地心神,情不自禁地沉浸在此行的回忆中。
……
东鲁州。
绵延百余里的泰沂山脉横亘于琅邪郡?。
泰沂山脉位于琅邪郡治临沂西北部,横跨临沂、蒙阴、费县、沂南、平邑四县。泰沂山脉西北东南走向,主峰龟蒙顶,高三千余丈,位于平邑县境内,为东鲁州第二高峰,被时人美誉为“岱宗之亚”,亦可称之为“亚岱”。
一辆风尘仆仆的双匹黑色乌篷马车,兀突停在峰下,马车旁有一衣着褐色短衫的壮年汉子,正在手忙脚乱地四下取水,提来给挽马饮用,且时不时夹杂些草杆喂食挽马。
高耸入云的龟蒙顶,山腰处隐约可见有三个人,正奋力向上攀登,这三个人正是曾唯、曾宪荣、钱胖。
话说曾唯等人从南德郡驱车前来琅琊郡,正好途经这名山胜业龟蒙顶。车厢中的众人,要数钱胖最为好事,其人眼见名山美景,着实是心痒难耐,不由得向众人提议道,一路之上枯燥乏味,现在不如在此地暂且歇脚,大家伙不妨登登名山,放松下心情,以解旅途颠簸疲乏之苦。曾唯与曾宪荣听到钱胖的提议,正中下怀,便含笑附和钱胖此议。
曾唯等人相扶相携向上攀登着,大家伙的神情都是十分激昂,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众人中尤其是以钱胖为最,常年走南闯北的贩运生涯,使得钱胖精通各地方言、俚语,向上攀登时,遇见某处景致,其人颇多风趣诙谐之辞,直逗得曾唯与曾宪荣暴笑连连,登山的辛苦亦全然抛在脑后,心情愉悦的曾唯等人,不知不觉便登上了泰沂山脉主峰龟蒙顶。
……
龟蒙顶。
卓尔不凡的曾唯,屹立在山顶,举目俯视四周,但见万壑流云,烟霞明灭,群峰相拱,像绿色浪涛滚滚北去;极目远眺,田畴如画,湖水如镜,白云悠悠,不禁令曾唯心旷神怡。
远方山麓处,蓦然传来一悦耳动听的山歌,豆蔻少女那甜美清脆的声音,在幽深山谷中回荡,显得那么得飘渺空灵,醉人心扉,涤人心灵,这豆蔻少女优美的沂蒙小调,生灵活现地唱出了临沂无限秀美的风光,听得曾唯不由自主得陶醉于其中。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是个好地方……蒙山高,沂水长,沂蒙是个好地方……蒙山高,沂水长,沂蒙是个好地方……”
曾唯等人在龟蒙顶上游览了一番,兴尽便下山,一路上顺顺利利,众人下山之后,径直地上了马车,车厢?的钱胖,大声吩咐那车把式,快快策马起程,片刻,这辆双匹黑色乌篷马车,迅驰地向前方奔去。
……
转天。
马车途经蒙山。
车厢?的曾唯、曾宪荣、钱胖三人,自从上回在龟蒙顶游览,不由得对名山美景倾倒,对登山可谓是乐此不疲,加之曾唯等人心知,难得成行琅琊郡,下回再来这琅琊郡,就不知是何时了,名山在望,岂能放过,曾唯等人不约而同地出声呵停马车。
半晌。
曾唯、曾宪荣、钱胖三人,悠哉游哉地向山顶攀登。
钱胖边行边卖弄见识,口道:这蒙山,着实是风光秀丽,此山兼有泰山之雄壮、黄山之秀美、华山之险峻、雁荡山之奇绝。蒙山共计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可谓是集险、奥、幽、旷、奇、雄、秀于一体,山上奇峰峻岭、怪洞异窟、湖光水色、瀑布温泉、佳木名卉不计其数。雄奇壮美的蒙山遥遥面对泰山,充满灵气蜿蜒的沂河,如镶嵌的玉带,纵贯而过。这蒙山,春天层峦叠翠,林海花潮,夏季飞瀑流水,云雾飘渺,秋时漫山碧透,红叶映照,冬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蒙山赏心悦目的美景,令曾唯、曾宪荣见之,不由得连声赞叹,三人在蒙山好生游览了一番,方兴至而返。
一盏茶光景,乌篷马车又再次起程,马蹄阵阵,车轮滚滚,迅疾奔驰。
……
几日后,乌篷马车途经琅邪郡费县。
而曾氏开派祖先曾子的故里,南武城就位于琅邪郡费县的西南方向。
曾唯与曾宪荣互相商议了一下,彼此之间均认为既来到费县,自然是要拜谒祖先,作了决定的曾宪荣,便对钱胖言明,曾宪荣这合乎人情、理所应当的要求,钱胖听了之后,也大为赞同,毫不犹豫地吩咐车把式取道费县。
端坐在车厢的曾唯,对祖先心怀无比地景仰,不由得思绪万千……
开派祖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夏禹王的后代,是?国太子巫的第五代孙。父亲曾点,母亲上官氏。曾子生于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卒于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
开派祖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孔子的孙子孔?,字子思,师从曾子,孔?再传授给孟子。
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在家治学的曾子,提出修齐治平、“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著述有《大学》、《孝经》,力倡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
悠悠岁月,白衣苍狗,王朝兴替。
大周长兴三年,明宗诏曰:“曾子大孝,德冠群列,特为塑像,坐于十哲之次”。罢二十一先儒,改以曾参与七十一子图形四壁,世称七十二贤,合计共八十二人。曾参名为七十二弟子之位,实为“文宣王庙,四壁英贤”,每逢祭祀,面前陈脯、盐等物以祭,大周朝廷明诏天下,曾子与孔子、孟子、颜子、子思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