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古记》第一百一十二章 发展(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红日欲出。

琅琊郡驿道上风尘喧嚣车水马龙。

道路上络绎不绝穿梭往返着大小不一不计其数的商队车辆,各家商队的牛车、驴车、骡车、马车上均装满沉重的货物,各商队头前开道的老把式们,稳当驾驭着马车,口中不断的大声吆喝,时不时挥动手中的长鞭子,向空甩打着响鞭,驰赶着拉车牲畜,拉车的脚力在把式们的大声吆喝鞭策下,竭尽全力放蹄狂奔。负荷着货物匆遽驰行的车队,双轮滚滚辘辘辗过驿道,不由得带起了飞满天的尘埃。

……

南德郡通往琅琊郡的驿道。

一辆满是风尘的双匹黑色乌篷马车,四蹄腾空恣意骁腾凌厉奔驰,挽马身上的鬃毛,被旷野的劲风吹拂得上下飞扬,乌篷马车飞快地向琅琊郡奔驰。

火球高升时分。

这辆双匹黑色乌篷马车,一路上马不停蹄,已是临近琅琊郡治临沂,前方临沂城垣遥然在望。

乌篷车厢里坐着曾唯、曾宪荣、钱胖,三人神情愉悦,彼此言语不断,三人中尤其是以钱胖为最,夸夸其谈之词只说个不停。

脸上含着微笑的曾唯,将后背靠着车厢,饶有兴致地看着面前神气活现口沫横飞的钱胖,场面十分热闹时,曾唯偶尔也会开下口,参与一下大家伙的讨论,抒发了一番己见之后,又是含笑旁听钱胖的高谈阔论,一时无事的曾唯,遂悄无声息地揭开车窗盖布一角,从车厢内探出头,往外看了一眼,一眼便见得了分详,从从容容放下车窗盖布,又将背靠回在车厢里,曾唯并不出声言语,心神却沉浸在此行的情景里。

大家伙此番来琅琊郡,正是曾唯力促成就此行。

只因云宁岚山曾家村的造纸作坊,所出的成品纸张堪称价廉物美,曾唯在德城兜售纸张时,南德郡治德城商行总会首公孙裕,正好身逢其会,老道如斯的公孙裕慧眼识货,抢先定下南德郡专营之权,其名下的泰达商行亦竭尽全力四下鼎力推销,从而使得曾家村作坊“白麻纸”的字号名动天下。

风云际会,时势造就,而今曾家村造纸作坊的生意,可谓是十分地兴旺,所生产制造的成品,常常哄抢一空供不应求。

兴旺发达的造纸作坊,令曾家村的合族老小获益匪浅,大家伙手里都有了一些闲散铜细,放在往日那可真是难以置信,故此,曾家村众人今岁深秋的日子,称得上是过得红红火火。

曾唯被神秘莫测的命运戏弄,莫名其妙地穿越到古代一个穷乡僻壤的小村庄,附身在手无缚鸡之力的总角少年,自从回到古代之后,成为无豪宅、无香车、无银子的三无人士,真可谓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为了生计、为了愿景,立下志愿、发愤图强地曾唯,尝试着扭转乾坤、改天换地,可时局惟艰、世事苍凉、冷漠无情,乃至于曾唯屡受磨难、挫折。虽然事有不济,可是曾唯愈挫愈勇,终于凭借着一己之力,将今岁秋税完粮之后,曾家村无比窘困的境地,一举而就扭转乾坤,称得上掘到了平生第一捅金!

面对如潮水般地美誉,曾唯却不志得意满,头脑仍然是十分地清醒。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功过教训,可谓是历历在目、铭心刻骨!

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又有贤达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计算,过后一场空。”。警世诤言,振聋发聩,曾唯自然是铭记不忘,时时刻刻提醒自己,造纸作坊越是兴旺发达,自己越要未雨绸缪,须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保不齐日后造纸作坊倘有不济,那么本族辛辛苦苦开创的大好局面,就会付之东流,真是那样的话,自己岂不是白白忙活了一场,作为现代人的曾唯,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岂能容许如此情形出现。

曾唯在村中学堂教学之余,便针对曾家村目前的处境,充分联系起古代实际,为曾家村的前途,好生地谋划了一番,只耐一时间,良策怎会凭空出现。

绞尽脑汁殚精竭虑地曾唯,那几日食不甘味,可谓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从脑海记忆中,有了一点心得,可是要达成这心得,在古代的环境下,确确实实是难度很大,曾唯情不自禁地咬紧牙关,默想:虽说有些曲里拐弯,可这也是目前环境下唯一可行的方法,无论有怎样的艰难险阻,正所谓:大路有分道,不试上一行,怎会知道此路行不通。

打定了主意的曾唯,便趁夜晚工余课休之既,央求老族长召集族中长辈,聚会于老族长堂屋,曾唯在会上,将心中的所思所想,向老族长等一干长辈陈述,曾唯只道,如果琅琊郡此行,得遂心愿,有了好的结果,咱们曾家村从此之后,便多了一桩作坊买卖,这一来的话,咱们日子会更加红火。

老族长等一干长辈听闻之后,均面面相觑哑默悄声,皆目瞪口呆地看着神采焕发地曾唯,有几个性子沉稳地长辈,关心曾唯过切,忍不下心中的担忧,情不自禁出言劝阻曾唯,欲让曾唯放弃此念,只说现如今村里尚过得去,费那个劲作甚?路途漫漫,前程渺茫,人事不熟,地方陌生,如果有差池,那可咋好?与会的众长辈,听到这人的话,心中深有同感,亦不由得点头称是,大家伙不约而同地出声劝说曾唯,唯崽啊!你就不必去那琅琊郡了,想来这一路上,风里来、雨里去,风尘仆仆、鞍马劳顿,你一个小小人,身子骨都还未长好,那会吃不消地,还是日后再去不迟!

众长辈殷切关怀之语,实令曾唯大为感动,可是执着如斯的曾唯,却是不顾长辈们的劝阻,曾唯那双朝露一样清澈的眼睛,从眼里透出希冀、恳求的目光,竟是目不转睛地看着老族长。

视曾唯如心头肉的老族长,见到曾唯如此执着,老族长曾早义心里十分矛盾,又是不舍又是痛惜,百种滋味齐齐涌上心头,老族长心痛曾唯小小年龄就身担重任,为大家伙的生计日思夜想,从开族塾、创作坊,历经诸般苦楚,真是难为这孩子了,现在日子刚有好转,这孩子又要出外奔波,唉!这叫我怎么办呀?

老族长情感上不能接受小小年龄的曾唯出外远行,可世事通明的老族长,理智告诉自己,曾唯的建议是正确的,本村力薄,稍有风吹雨打,便会不堪,只有像曾唯这样未雨绸缪,才能更好面对艰难时局。对曾唯的建议用心,想得明明白白的老族长,情感虽说不能接受,但睿智的老族长竭尽全力控制住情感,毫不犹豫地为曾唯出声说话,老族长的这番话,令与会的众长辈群情哗然,纷纷出言反驳,场面顿时喧闹纷乱,眼见如此局面,老族长无奈之下,只得行使了族长权威,在会上力排众议,明确得支持曾唯,众长辈看到爷孙俩执着坚持,口中虽欲言却又止,只是有些不甘心地默认了曾唯的建议。

经过一番曲折,方促成了曾唯琅琊郡一行,左右无话,众人便散会而去。堂屋里只余老族长、曾唯两人,得了空的老族长,内心担忧孙儿,不由得再三叮嘱曾唯,路上须小心,应该注意何事,曾唯忙不迭地回应老人,爷孙俩说了好一阵话,夜深人静,老族长年老体弱,体力有些不支,言语也不知不觉缓慢下来,曾唯见状,急忙起身去扶住老族长,细心、体贴地曾唯搀扶着老族长回房不提。

转天,正好钱胖又来村中提货,曾唯便跟钱胖言语了一下,钱胖听了之后,满口子应允下来,钱胖自个估摸了下辰光,便定下一个空闲日子,只道那日自己便携带上马车来村里,为曾唯与曾宪荣琅琊郡一行领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