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华夏扶苏》第三十八章 平安归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了龙吟峡,再走了三十余里,东征军遇到了沈川部的后军。

至此,败退了半月有余的东征军将士紧张的心情才稍为安定下来。

是夜,是北面督战的沈川赶了回来。几人相见,悲喜交加。

南下攻打颖川、三川两郡的魏韩联军来势汹汹。领命出关接应东征军的沈川部三万士兵,在短短几天的阻击战中杀敌三万余人,自己也损失了上万人,战事惨烈。

现在沈川部已经顺利与东征军会合,接下来的任务不再是阻击魏韩联军,而是平安地把东征军接回关内。

因此,几人商量了一下,夏侯婴、周勃领东征军大部先行撤退回关内,沈川、白衣、樊哙率三万士兵殿后。

一路且战且退。魏韩联军损失惨重,也不敢追得太近。

两天后,楚齐联军的先头部队也赶上来了,他们被白衣打怕了,更不敢过分进逼。

秦军的撤退显得颇为从容。

到了第三天,秦军殿后的军队终于进入了函谷关防区。

受伤的鸟儿终于回巢了。

四国联军不敢再追,只能望而咒骂。

远处可见函谷关城门,白衣心中泛起了一阵疲惫。

终于可以暂别这残酷的两个月从军生涯,休息一下了。

闻着身上的血腥味道,白衣强忍着恶心欲呕,拍马追上了前面的沈川。

前方一丝光亮照入了黑暗的城门洞墙之中。

那传说中宽厚仁慈的二世,能否如同这阳光普照世上,拯救黎民百姓于严酷时世?

前方有人来报:“陛下现在城门迎接。”

沈川、白衣等人大为惊异。皇帝到城门亲迎出征归来的将士,还真是前所未闻。白衣眼中更是精光闪闪,急切地想见到这位传说中的秦二世。

驰近城门,众将纷纷下马。

出于对沈川、樊哙的尊重,白衣落在了后面。

那位被一众大臣簇拥在城门的人,想必就是秦二世了。早先到达的夏侯婴、周勃也在人群之中。

二世身材挺拔,头戴方形黑色冕冠,身着镶暗金边黑色深衣,举手投足之间,从容高贵之气周身弥漫。

只听秦二世扶苏对沈川、樊哙拱手道:“二位不必多礼,辛苦了。沈将军,你不负朕所托,把东征军安全接回来了,谢谢你!”

沈川忙道:“末将不敢当,幸不辱命!”

扶苏又道:“老樊,终于又见到你了。你的大胡子又长了。”

大家都哄笑了起来。樊哙不好意思地伸手去揪胡子。

轮到自己了,白衣作了一揖,道:“白衣参见陛下。”

扶苏忙上前扶住:“白校尉不必多礼。”

两人这才互相端详起来。

似曾相识。

不止。是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奔波千里、经历大大小小三十余战的白衣,却还是一付英俊得不像话的样子,虽然瘦了一点。脸色不见黝黑,不见憔悴,沉静如水,无喜无悲,但眼神中却跳动着一股年轻人的调皮劲儿。颀长瘦削的身型在风中挺立。

我是不是前世见过白衣?难道他也是穿越时空而来的?

扶苏把前世的记忆搜索了一遍,找不到相对应的人选。

白衣迎着扶苏的目光,心里忐忑:他就是二世?怎么看起来那么眼熟,仿佛在哪里见过?

祖先与秦王嬴氏之间的微妙联系,在自己身上得以延续,不得不让人感叹世事的奇妙。

好一会儿,扶苏才回过神来,道:“白校尉一路功高劳苦,朕谢谢你!”

白衣笑笑:“末将有愧。”

虽然白衣只是勉强笑笑,扶苏却感到一阵目眩。

这小子长得真是太好看了,笑起来极具杀伤力。

说完,白衣让到一边,与沈川、樊哙陪着扶苏,迎接鱼贯而入的士兵。

扶苏不时对着士兵们拱手朗声道:“将士们辛苦了。”

有大胆的士兵走近前来,扶苏便伸手与他们相握,让好多士兵都哽咽起来,更有一个年轻的士兵控制不住情绪嚎啕大哭,扶苏还给了他一个结结实实的熊抱,让大家吃惊不已。

等到所有士兵都入了城门,扶苏才招呼大家道:“我们也入关了罢。”声音已经嘶哑了。

就这样,扶苏在函谷关口站了整整一天,把几万名将士迎入了关。此情此景让众人莫不感动。

习惯性地,白衣又是最后一个入关。沉重的城门在身后关上,刹那间,仿佛置身于杭县,自然而然地又想起李信,心中一阵悲痛。

扶苏让一众将士就地休整,也不召见一众将领,让他们好好睡了两天大觉,大鱼大肉自然源源不断地供应上来。

第三天,扶苏在关内军校场召见了败退入关的五万多名东征军将士。

二十万东征军,二万被打散,王离部二万不知所踪,只剩五万多人回到关中,战死大将军一人、将军三人、校尉十九人,阵亡士兵十万余人。

随扶苏而来的御医为蒙恬就诊,得出结论:胸遭重创,余毒未清,失血过多,性命无碍,但须休养调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家才略为宽心。

五万多名将士在军校场上列阵。两天的休整,仍然难掩脸上的疲倦,军衣甲胄陈旧破烂,但阵容齐整,身形挺拔,不愧为百战之师。只是在沉峻之中,多了一丝悲愤,添了一份狠厉。

夏侯婴、樊哙、白衣、周勃站在队列之前。

几万将士有些紧张。秦时军法甚严,他们这一群残军败兵,不知会受到怎样的惩罚。虽然传说中二世陛下仁厚宽容,前天迎接他们的时候无比亲切,但天威难测,谁也不敢打包票会平安无事。

扶苏朗声道:“欢迎将士们平安归来!”

传令兵层层传下去,不多时,几万名将士一齐大呼:“皇帝万岁!”

电影电视中那种对着十几万大军说一句话便引起山呼海啸的场面是不真实的,除了张飞那种变态嗓门,正常人吼一嗓子最多只能让几千人听见而已,因此军中按阵形配置了相应的传令兵,以接力的方式传达上头的指示。

扶苏道:“人的一生之中最辉煌的时刻,不是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在挫败中奋起,勇往直前的那一天!我们要记住今日!今日,是我大秦奋起之日。今日,我大秦从失败中重新站了起来!”

一众大臣将士开始血脉贲张。

扶苏又道:“只要我大秦君臣军民上下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他日必能重掌中原,恢复我大秦荣光!”

短短的两句话就把将士们的情绪都调动了起来,他们齐声大呼:“风!风!大风!大风!大秦万岁!皇帝万岁!”

大场合的演讲寥寥几句就够啦!难道还要唧唧歪歪讲什么当前形势分析、提高责任感紧迫感、采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条措施,等等?

蒙毅上前一步,翻开手中纸卷,朗声道:“秦二世皇帝诏,东征军奋战四月有余,歼敌二十余万,现退守关中,虽败犹荣。李信大将军战死,追封秦上将军,追授忠武君。苏角将军战死,追封秦大将军,追授忠勇侯。方武将军战死,追封秦大将军,追授武勇侯。战死之一十九名校尉,均追封为秦将军,追授爵位。夏侯婴、樊哙、周勃、白衣危急之时勇挑重担,率军安全撤回关内,一并晋升为秦将军。一众将士视军功予以晋升。战时牺牲、伤残者,从优抚恤。”

将士们听罢,欢呼道:“皇帝万岁!皇帝万岁!”

扶苏一脸平静。在扶苏看来,秦末动乱势不可挡,东征军虽然败退,但在短短时间内消灭陈胜吴广,重创叛军,并保存有生力量回到关中,已经是莫大的胜利。特别是夏侯樊周白四人,在群龙无首的时候,浴血奋战,硬生生率军杀开一条血路,确实不容易,这一路的艰辛,从战报中的廖廖数语是很难体会出来的。

蒙毅又道:“全体肃立,除下头盔冠帽,为阵亡的将士默哀!”

这道命令让众人有点茫然,见扶苏已经把冕冠摘下,捧在右手,低下头默哀,于是纷纷有样学样。默了一会哀,众人只觉置身于鸦雀无声的几万人之中,那种静穆而沉重的感觉很是压抑,想起阵亡的战友,不禁心酸悲痛,眼角含泪,个别情绪激动者已经开始饮泣。

默哀完毕,蒙毅忽道:“陛下,臣请求与将士们说上几句话。”

扶苏不解,略一迟疑,道:“准。”

蒙毅上前几步,突然在军阵前跪下:“秦内常侍蒙毅,在此感谢各位将士一路护送蒙毅之兄蒙恬入关!蒙氏永世不忘!”说完,“咚咚咚”地磕了三个响头。

传令兵传下去后,一众将士面面相觑,一时都愣住。

樊哙不知所措,望向夏侯婴,夏侯婴正沉吟不定,忽见白衣举起右手,大喊道:“众将士听令,单膝下跪,顿首回礼!”

只听“刷”的一声,黑压压的五万多名将士一齐单膝下跪,顿首致意。

蒙毅见状,眼中流泪,伏地又拜。

扶苏只觉得眼角湿润,强忍着,才不让眼泪掉下来。

在函谷关将军府邸,扶苏接见了夏侯婴、樊哙、周勃和白衣四人。

夏侯婴年纪最长,隐然为四人之首,将战事前前后后仔细禀报了扶苏。

扶苏听完,沉吟半晌,道:“不知你们四人对战事有何建议?”

樊哙沉默了半天,这时终于忍不住:“陛下,给我十万铁骑,待我杀出关去,为李上将军报仇!”

夏侯婴忙道:“不可不可,现在叛军兵势正盛,我方须先稳守函谷关再趁机而动。”

周勃一如往日沉默。

扶苏转头看白衣:“白将军,你的意见呢?”

白衣神色平和:“臣以为,等这个冬天过了再说吧。”

扶苏道:“为何?”

白衣道:“寒冬未过,春湿将至,敌人匆忙而来,没有能力在这个时候进攻函谷关。这是我们的喘息之机。”

扶苏缓缓点头:“你的意见,与内阁一致。现我大秦虽失中原,但固守关中问题不大。你们先退下吧,这几日让将士们好好休息。”

见四人转身告退,扶苏心中一动,脱口而出:“白将军,请你留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