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华夏扶苏》第十五章 兵祸初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实证明,一个人自我感觉最好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和最容易受到噩耗突袭的时候。

比如说,某一天你开着汽车在街上兜风,很是得意,觉得爱车性能卓越,你与爱车是越来越合拍。很快的,第二天你就会发现爱车打不着火,拖去4S店查了几天后说要大修,要花两万元,那时你就会恨不得跟你的爱车离婚。

又比如说,某一天你突然想到,最近吾儿身体甚健,无病无痛,真好。当天晚上小孩就发高烧了,病了几日让你手忙脚乱。

人生大致如此,怕什么来什么,正所谓日不可念人,夜不可念鬼,一念,人鬼就会在白天或黑夜不请自来。

有道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因此,切切不可因为那十之一二的顺利而洋洋得意放松警惕。

只听冯去疾来报:“陛下,陈郡(今河南淮阳)有盗贼造反,五日已连夺三县。”

陈扶苏一惊,手中的竹简差点脱手:“陈郡?”不就是历史上陈胜吴广占地为王的地方?“造反者何人?”

冯去疾沉声道:“领头造反者乃陈郡人张广,此人乃韩国贵族后裔。于九月初二率五百人造反,占领蕲县(今安徽宿州),聚起五千人,又连夺?(今安徽宿县西)、谯(今安徽襄县)二县,据称已有两万之众。”

陈扶苏心想,张广?历史上好像没听说有这个人。姓张,又是韩国贵族后裔,会不会跟那张良有什么关系?忙道:“附近各郡县如何应对?”

冯去疾道:“陈郡郡守张洪已命周围各县集结兵力,并已向周边的泗水郡、砀郡请求支援。”

陈扶苏点头道:“这郡守做得对。那郡兵县兵战斗力如何啊?”

冯毋择答道:“这郡县之兵,多用于维持本地治安。攻城掠地并不擅长。但盗贼为乌合之众,集结周边郡县之兵应能围剿之。”

陈扶苏心想,这郡兵县兵可能相当于我那个时代的预备役部队吧,抓抓犯罪分子问题不大,打战估计是指望不上的了。这造反的星星之火可不能让它烧起来,如果形成连锁效应,到时天下反贼并起就麻烦了,要坚决打击之,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这话怎么听着那么熟耳)。道:“依朕看,还是派出我大秦将士前往协助围剿吧,盗贼已有两万之众,又占有三县,这攻城之战,还是要靠正规军来打啊。”

冯毋择沉吟道:“这个,也好。”

陈扶苏心知他不以为然,耐心劝道:“还请冯太尉明白朕的心意,眼下我大秦新政初行,原六国民众还未完全归心,这造反之火一旦燎原,你我可就有得忙活了。还是趁盗贼羽翼未丰之际,以雷霆之势将其铲除,方绝后患。”

冯毋择恭身道:“是,臣明白了。”

陈扶苏不顾冯毋择一脸的不以为然,继续问:“依冯太尉看,要派出多少将士前去剿匪为好?”

冯毋择心想:陛下似乎对这两万盗贼颇为重视,是小题大做,还是即位之后想追随始皇立下赫赫武功?也罢,就派多点将士出征,或满足陛下的重视之意,或满足陛下创立武功之欲。想清楚了,便道:“盗贼占有三县,我方须分兵应付、稳扎稳打,依臣之见,可派出函谷关外二万将士前去剿匪。”

陈扶苏再问:“眼下朝中有何将领可领兵出征?”

冯毋择心想:派两个校尉去都足以应付了,还要派将军?道:“姚常初授将军之位,可派其领军前往。”

陈扶苏皱眉,这个姚常听都没听过,这老冯看来是想让这个新任将军出去历练历练吧。想提其他人选,但对朝中将军又不熟悉,章邯已经前去南越了,又不不好杀鸡用牛刀把蒙恬召回来,再说驳了冯毋择的面子也不好看,无奈道:“那就请姚将军带兵出征罢,陈敢去拿朕的虎符来。”

秦时调兵虎符一分为二,一半在皇帝手中,一半出征时交给领军将军,有利于皇帝控制兵权。

陈扶苏又问:“冯太尉,朕怎么感觉眼下我大秦将领有些青黄不接啊?”

冯毋择答道:“这个说来话长,征战六国后,很多将军或老死,或告退,眼下我朝中威名最盛的蒙恬上将军,乃征战六国后期成长起来的将领。而任嚣上将军今年已年满五十五了……”言下之意,似乎除了蒙恬,朝中再无拿得出手的当打之年的重量级大将了。

这确是实情,历史上秦二世杀掉蒙恬后,秦国居然派不出什么像样的将军,只能推了老章邯出去应战。陈扶苏最近调阅了秦国现任将军的履历后,不是很满意,那些人都显得比较嫩。

陈扶苏失望地摇摇头,心想,还是要快点找到韩信。

攻城战已经进入第四天了。

累出两个大眼袋的大秦将军姚常气急败坏地对身边一个亲兵吼道:“快,传令下去,再加派一队人马攻城。”

姚常带领二万步兵赶到陈郡时,叛乱已经进行了半个月,叛军势头越来越猛。张广聚众两万五千余人,杀得众多郡兵县兵丢盔弃甲。造反者已无退路,搏杀起来十分拼命。而那些郡兵县兵家里有老有小,哪会像反贼那样卖命,这半个月输多赢少,士气十分低沉。姚常只能命令郡兵县兵退为后援部队,两万正规军分出一万去攻打?、?二县,自己带一万士兵强攻蕲县。但一开战就碰了个大钉子,攻了四天还没攻下来。

姚常初为将军,立功心切,让一万秦军分成三批,轮流攻击蕲县南门,眼下已近黄昏,已经是今天的第七次冲击了,仍然无济于事。

对方民匪一心,愣是把个小县城守得固若金汤。

姚常发怒了,不等一队撤下,又派上一队,五六千个士兵把南门围得水泄不通。

韩国贵族后裔张广的造反,源于一次偶然的失手伤人致死,反正杀人要偿命,再加上眼看大秦居然开始学会废除苛法施行仁政,自觉复国艰难,绝望之余,就反了吧。

那时候,天下文盲奇多,一般有条件读书识字的人都是贵族子弟。像张广,既是贵族后裔,又是知识分子,在本地小有名望。其人居心叵测,经常把朝廷贴在城门边上的公告内容骇人听闻地乱解一通,比如造谣说秦二世要在中原建一座比阿房宫更大的宫殿,将征用民工两百万人,去了会累死,不去要入狱,强烈号召大家造反。陈郡远离咸阳,秦国朝廷对其控制力较弱,大秦新法新规的影响力还未波及开来,民众惶惶之余,在另外一些居心叵测的原六国贵族后裔的煽动下,很快就有几百人来跟随张广造反。造反者多为三县民众,同族中人害怕受到株连也只能跟着他们造反,帮忙提供粮草和抵御秦兵攻城,后来亲戚的亲戚都被拉进来,流窜到此的流民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也积极凑热闹参加造反运动,队伍越滚越大,最终的结果是三县民众都成了一条绳子上的蚱蜢,既然反了就一起反吧,要死一起死吧,就这样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这种情况倒是跟史书所载大致相似。

秦始皇统一天下十年了,对中原的控制力薄弱如斯,只能说是暴政惹的祸,而在中原的兵力分布薄弱如斯,则确实令人费解。

攻城一天未果,姚常上万步兵只能鸣金收兵。四天下来,一万步兵已经伤亡了两千,损失惨重。而对方有当地民众的支持,人数不减反增。

八千步兵轮流攻城一日,有的人还上阵三次,本来就远道而来,现在更是疲累不堪,留下上百个强打精神放哨的同伴,人人都呼呼大睡。

姚常当然睡不着,一是气,二是急,三是还要担心敌人会不会来劫营。

姚常担心了一夜,平安无事,眼袋更大个了。

但敌人劫的不是他这个营,而是在?、?二县的那两个军营。当两个军营的四千逃兵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姚常气得差点吐血。

昨晚,敌人同时突袭?、?二县两个秦军军营,杀死数千名士兵,白捡了很多军备物资,扬长而去。剩下的士兵狂奔半夜才跑到姚常这边来,一万人只剩四千。

姚常痛定思痛,深刻反省了自己立功心切、分散兵力的过错,将剩下的一万二千名士兵集结起来,再次强攻蕲县。

针对县城城墙较矮的弱点,姚常沉下心来稳扎稳打,先用三千弩兵对着城墙上的守军进行轮番射击,压制住对方,其余步兵再缓缓逼近城墙准备攻城,以减少伤亡。

就在这种战术攻击之下,发生了一次意外。

张广站在城墙上,大声疾呼,鼓励城内守军,一付身先士卒的英勇模样。他身边当然有几人拿着简陋盾牌帮他抵挡箭雨。但这些人毕竟不是专业训练出来的士兵,这持盾挡箭难免有疏忽的时候,比如突然打了个喷嚏什么的,反正就是身子一抖盾牌一歪,刚好有一支漏盾之箭飞进来插到了张广的脑袋上。

张广一死,守军大乱,秦兵几度攻上了城墙,但寡不敌众又被赶了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