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电子厂算得上是中等规模的工厂了,台资的,以前在金海工业区里面的,后来搬到莲塘村。这家工厂以生产手机充电器为主的,顺带生产耳机线,录音机什么的。一九九八年的中国大地,并没有多少人用手机呢,但是在欧美,在日本,却有许多人在用手机了。上品电子厂的充电器,是放在汽车里面充电的那种,上品厂的人简称它为“车充”。工厂有一栋楼,他们起了个好名字,叫上品工业大楼,一楼的一多半是注塑部,另一小半是仓库;二楼,是生产车间:前加工,组装线,耳机生产线,录音机生产线。在车间一角,有一个小小的生产部办公室。三楼是备用车间,一般情况下,三楼是不会用的,除非特别赶货了,三楼车间才用起来。不过三楼的摆设和二楼一样,也装了几条流水线,也有生产办公室,只是大部分时间它是空着的。
张武和张小华也成了上品厂的一名员工了。他们被安排在同一个宿舍。第一次进工厂,第一次在工厂的宿舍休息,宿舍里面的老员工对他们一点都不热情,甚至可以说很冷漠。所幸两个人在一起可以互相做伴,就算没有其他朋友,也不会感到孤独。第二天一早,宿舍里面的其他人还没有起床呢,他们就起来了,穿好衣服,戴好了厂牌了。他们想:第一天上班,得早一点到呢。昨天人事部的女孩告诉他们,要他们早上八点钟在保安室里面等,她带他们去车间。想着就要分配工作了,他们在饭堂里面胡乱吃了一点早餐,然后就在保安室门外等着。等了好久,终于听见上班铃响了。他们进了保安室,又等了片刻,昨天招工的那个女孩,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人事文员来了。她先在保安室里面打了几个内线电话,然后就领着他们去了工业大楼。上了二楼车间,十多个人,排成长长的一列,然后就有两个穿白色衣服的人走过来了,后来他们才知道,那两个人就是生产组长,一个是前加工这边的组长,一个是后面装配的组长。那十几个新工人,像待卖的奴隶,站在那里,那两个组长在他们面前来回走动着,当着他们的面挑来挑去。他们挑了一会儿,每个人带了几个人走了,还剩下张武和另一个又高又胖,皮肤很黑的女孩没有被选中。人事文员把他们带到了一楼注塑部办公室。一进注塑部,坐在办公室最后的一个中年男人就毫不客气地问人事:“你是不是把新员工全部带上二楼,让二楼选过了,不要的才给我呀?”人事笑着说:“哪里有啊,给你留下的都是最能吃苦的人呢。”中年男人问了他们的名字,籍贯,就把他们交给手下的人了。后来张武才知道,那个中年男人是注塑部的主管呢。
张武就这样成了注塑部的工人了。上品厂的注塑部是全厂最重要的部门,所有车充的胶壳部分,都由注塑部生产。走进注塑部车间,扑面而来的,先是一股热浪,还有塑胶料的臭味,还夹杂着机器的响声。注塑部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臭、热、吵。这个部门是全厂最辛苦的部门,两班倒,每个班十二个小时,除掉吃两顿饭,一顿饭只能用半个小时,其余的十一个小时,就是坐在车间里面忍受这种环境了。现在张武就已经坐到了一台注塑机前,他是第一次接触注塑机。按照上品厂注塑部的惯例,张武今天上午的任务就是坐在注塑机前观察别人是怎样做事的。他老老实实地坐在机器旁边当一个最认真的看客。每台机器前面安排了两个人。一个人专门侍候机器,后来张武才知道那个侍候机器的人叫“啤工”,还有一个给啤工帮忙的人,他们叫包装工的。机器前面,有一个小小的工作台,桌子上吊得一盏灯,光线很强,有些刺眼。张武听见他面前的机器里面发出一声声响声,那是模具开模的声音,听到这一声响,啤工迅速把注塑机的前门打开,打开了注塑机的前门,模具也自动打开了,啤工迅速把一整啤塑胶件从机器上取出来,关上注塑机的前门,前门关上后,模具就合在一起了,张武随即也听见了锁模的声音,注塑机前方的电脑显示屏上,就会有一排数字在跳动,然后没过多久,他又听见机器里面一声响,原来是产品已经成型了,模具打开了,啤工听见这声响,打开注塑机的前门,从模具上取塑胶件。啤工取出了塑胶件放到工作台上,包装工就会趁热把塑胶件上有用的胶壳剪下来,用小刀片削掉披锋,装进盒子里面。那些没有用的水口,装进工作台下面的一个袋子里面了,那些水口料还可以回收利用呢。包装工也是忙碌的,他们刚刚把上一啤的产品剪好水口,削好披锋,加工成了一个合格的产品,装进了箱子里面呢,啤工又拿出一啤产品出来了。张武坐在机器前面,每一次啤工打开注塑机,他就觉得那个臭味特别浓,而且热流也突然朝他的脸上冲过来。注塑车间特别封闭,高高的墙壁,空气不流通,正在流通着的是热浪,是臭气。墙壁上没有通风扇,离他们机台不远处的过道上,倒是有一台六角扇在转动着,不过六角扇吹出来的全是热风。坐在机台前没有多久,他就想流汗了。除了模具开模锁模的声响,张武还会时不时听见一种声响,那种声音就像老家粮食加工厂加工粮食的时候,机器发出的响声,哄轰轰的响。包装工告诉张武,那是碎料机在碎料了,所以声音很响呢。他告诉张武,在注塑部上班,环境就是这个样子。张武一个上午的学习时间就这样过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