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仕途悟道》第七十六章 为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更,啥也不想说,安心码字,兄弟们看着办,)

镇委会议室里,围着长桌坐着十几个人,正在召开的是镇造纸厂与水果加工厂改革试点会议,镇上的头头脑脑都出席了会议,另外还有两名造纸厂,水果加工厂职工代表。。

两个厂日薄西山,但竞标的人依旧不少,众人手里都或多或少的握着几份计划。首先讨论的是造纸厂的改革。韩望争的计划很详细,规划很科学,系统的提出如何做大企业,如何提高木材纸浆利用率,后期的污水处理建议等问题,眼光锐利远大,江浩翻开着暗暗点头。

造纸厂在中国一直是个弱项,中国造纸企业和国家企业整体相比,企业规模明显偏小,营业收入不高。但前景很广,市场很大,特别是对于有着“原始森林”之称的蓝屏乡,年提供几万吨的木材没有丝毫问题。

镇造纸厂的纸浆技术含量低,工艺设备落后,资源浪费的情况严重。改进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生产,在韩望争的计划书上都有鲜明的提出。

“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说一说,”江浩淡淡着,放下手中的计划书。

这次竞选,除了韩望争以外,以前的老厂长周炳强也参加了,人选方面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人身上。

“我认为周老厂长的方案可行,通过开源节流,增加收入,减少开支,让企业度过眼前的难关,”李明瞧着众人深思的表情,咬着牙率先提出自己的观点。

周炳强,江浩笑了笑,脑海里浮现出一道瘦弱的身影,周炳强是乡里的智者,很受欢迎,前几年大病一场,不然韩望争只能靠边站,根本当不了那个厂长,这一两年身体好了许多,对厂里的事很关心,有这么个重整河山的机会自然不会放弃。

李明作为周炳强的远方侄子,在大学时代,家里穷,锅都快揭不开,受到周老先生的支助,才顺利的完成学业,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当然必须第一个站起来摇旗呐喊,不然白眼狼的称号可就要安在他身上了。

“姚乡长,你的看法呢?”江浩点点头,望着靓丽的姚莉。

姚莉穿着深蓝色的职业套裙,脸上打着淡妆,黑色的丝袜紧包裹着性感的大腿,给人以遐想,脚下的细高跟鞋增添了她的风采。

姚莉翻着周炳强的计划书,整整七页,他在造纸厂工作的时间最长,达到十七年,经验丰富,提出的意见很有针对性。包括提高员工的素质,进行系统培训;减少开支,节约利用资源;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寻找机遇等等,有一个领导者的眼光。姚莉觉得很为难,韩望争的计划书自不用说,蜀大的高材生,理论知识就有一大堆,计划还能差的了。两份计划都很优秀,选择起来就比较困难。

“韩经理的计划书主要侧重于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如何才能够适应市场残酷的竞争,目标很宏大,但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周老厂长的计划书只要倾向于建立一支好的工人队伍,节约开支,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姚莉客观的说着,这是她最真实的想法。

江浩翻了翻周炳强的计划,手写的,九十年代电脑还是个新玩意,许多人不太会用,乡里除了办公室有一台外,再没有了,许多材料都用手写。字很清秀,很好看,细雨春风,带着娟娟香气,计划很全面,显示此人不凡的见识。江浩为这计划书总结了两个字,务实,脚踏实地的干,从现实出发。

“老朱,说说你的看法,”江浩带笑着,朱文才还真是说到做到,这段时间与江浩合作的相对愉快,大的事件相互讨论,小的问题,没什么争议的直接做主,江浩的放权让他很舒服。

“韩经理是个高材生,年轻,有才能,有冲劲,这没什么争议,但是毕竟经验太欠缺。抵押贷款,扩大经营,引进最先进的技术、设备,要冒多大的风险。造纸厂是什么情况,继续经营都还成问题,我认为这有点好高骛远,还是脚踏实地的好。周老厂长在厂里十几年,经验深厚,对厂里的一切认识清楚,全面。由他经营,维持发展,逐步扩大应该不成问题,”朱文才侃侃而来,还是较为看重周炳强,资历摆在那,谁也不能无视。韩望争今年才二十七岁,这么大一个厂子完全交给他,能放心才怪。

江浩眉头轻轻皱了皱,他倒不是对周炳强有什么看法,主要是人家年龄不小了,孙子都能打酱油,还这么操劳,心底很不安。而且韩望争的计划正是他喜欢的,虽冒险,但可操作性还是不小,收益高。

乡里的头头脑脑瞧着深思的江浩,自觉的选择了闭嘴,这件事还得一把手说了算,其余的人只能举起板,建建议,等着他来拍。

“大家能够踊跃的说出自己的意见,很好,我们就是要发扬这样的民主精神。在我看来呢,周老岁数不小了,前几年还大病一场,能承担起这样的重担吗?造纸厂规模可不小,三百多人,算得上中等厂了,若是把别人累倒了,我们可罪过了,”江浩微笑着,周炳强是蒋建国的朋友,江浩前世见过几次,印象不错,不过他还是决定让韩望争干,几次见面韩望争都给他雷厉风行很有抱负的感觉,造纸厂还得改革。

朱文才听着眉头皱起,随意的望了望江浩,转头,叹了口气,选择了沉默。

李明望着朱文才,鄙视稍纵即逝,撇撇嘴,脸色阴沉几分。

江浩的意思各头头如何不明白,愣了愣,纷纷附和,该让老厂长休息,该给年轻人机会,让他们独当一面等等,一呼百应,迅速的确定下来。

罐头厂停产,年年亏损,竞标的很少,只有三家,除了张富贵凭着自己的经历,计划做得稍微详细一些外,其余两个都只是泛泛而谈,根本没有什么具体措施,看的江浩眉头不断皱起。

这三个计划书江浩在看过第一次后,都打会让他们修改一番,再次看依旧没什么水平,可见乡里有见地的人真的很少。

最先研究的自然是张富贵的计划书,张富贵提出的主要有两点节流与裁员,如今罐头厂停产,工人工资没办法发放,与其要死不活的吊着他们,还不如让他们自谋生路,再就业。不过江浩可不认为这好实施,工人宁愿饿着,也不辞职,可见他们很重视这个工作。

轻轻的揉了揉脑袋,很头疼。改革不好弄,弄不好自己还要陷进去,那样可就得不偿失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