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海岸建立防疫营地,同时派出懂夷州土语的使者与当地部落交涉。
与夷州不同,吕宋的部落更加分散。
桓麟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与较远的的部落建立友好贸易关系,用丝绸、瓷器换取粮食和情报。
较近的部落则讨伐,三个月后,桓麟已经控制了卡加延河流域,并将第一个永久据点建成。
汉人的商船已经开始往来,带来中原的货物和文化。
建兴十八年大寒时节,桓麟亲自抵达忙碌的港口,他甚是激动。
不仅是为了迎接东宋王刘理就藩,更是为皇帝赐名的诏书。
想不到,皇帝陛下竟然慷慨的让这些偏僻野民分享他的荣光。
皇帝陛下将这座城市命名为‘圣刘禅城’,这在桓麟看来这些粗鄙的蛮人真是修了八辈子的福分。
“岛上的部落民跟猴子一般狡猾,想要彻底消灭他们非常难。”
桓麟会见刘理之后便禀告道:
“因此,臣建议大王采取稳进的策略,屯田开垦,人多了就向外扩张,然后地多了就屯田发展,抓人口。”
“不要太急于扩张,能从大陆招揽来多少人,能抓多少俘虏,就建设多大的地方,一座城一座城的沾满群岛全境。”
刘理知道桓麟是刘禅的外戚,且对方久经战阵,自己理应听从对方的建议。
“那么,按照你的计划,我需要多久才能占据群岛全境?”
“臣无法说出准确时间,”桓麟微微摇头:“快的话二十年,慢的话可能要三十年。”
刘理张张嘴,看着那新兴的‘圣刘禅城’,这是一座在中原属于中间偏下的城池。
三十年……看来自己的一生就要在这里传扬汉的威名中度过了。
随后,向后招了招手,头也不回地带着他的妻子马氏入了城。
父亲开创基业,哥哥一统江山,但是刘禅不会惯着他们。
刘永和刘理两个弟弟,他们想要享受王侯的尊贵,就要做出自己的贡献。
不仅是弟弟,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
建兴十九年春,刘禅封次子刘璿为南莒王,而后东巡青州。
齐国在燕之东南,莒国在齐之东南,因此,这个诸侯国的位置也很好猜了。
就在东瀛群岛的九州岛和四国岛。
至于东瀛本岛,刘禅暂时还不打算分封出去,他要大银矿有用,优先掌握在手里。
而半岛地区的三韩和东瀛各国有过不少往来,甚至互相保持着长期的贸易往来。
对于东瀛本岛上的邪马台国和其麾下三十个附庸国(大约乡镇实力的部落),朝廷已经有了一些梗概了解。
因此,很容易找到很多知情人,降低朝廷攻略东瀛的难度。
渤海湾的冰层刚刚消融,刘禅就带着文武百官来到碣石港。
海风呼啸,卷起层层浪花,拍打着新建的船坞。
陛下,工部尚书马良指着正在建造的大型海船。
这是按照江(本章未完,请翻页)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