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事比较晚,大概只记得上小学以后的事,而且也只是零零星星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
我记得小时候跟本家的哥哥姐姐玩,那时关系还很好,不懂得那么多,我跟小鱼一样大,我们几乎经常一起到处跑,做一些淘气的事。
比如,去偷挖别人家地里的红薯,挖出来拔掉,再把秧子埋回土里去,外面看不出来;比如,因为好奇摘了人家的棉花,当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吹着玩,结果还被逮个正着,拉到大队去批评,最后还是我外公把我们两个“赎”回家的,给我们这两个吓哭的小孩买了糖吃;比如,翻到人家墙头摘枣,尽管都没有熟,最后也是被抓个现行,靠在墙角接受批评,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扔那些青的不能吃的枣子。
现在想起来,只觉得搞笑。
出去吃饭,考虑到我们小够不到菜,姐姐都会先给我们拿个螃蟹,记忆停留在那个螃蟹,再后来就莫名其妙的疏远了。
住在我家前面的小如,我们从小一起上下学,每次都是她来我家催促我,而我渐渐习惯了被催促,几乎没有一次是比她早的。
从小我学习就比较好一些,而她相对来说差一些,小学、初中上完都没那么明显,因为不需要升级考试,到了高中,我们就不在一个学校了,我去了一中她去了二中,从那开始,有些事就不对了,就算顺路可以一起去上学,她也不来我家找我了,从一开始的电话到后来各自上路。
直到大学毕业以后,我们才变得不那么尴尬,有时候我能想到原因,却找不到缓和的办法,从我妈妈那里我就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被“孤立”,大人之间的攀比,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导致了我的好伙伴们不愿意跟我一起。
我莫名其妙的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尽管我除了会考试,并且考的不错之外没什么特长,但也使我失去了曾经的玩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都懂得了很多,有些事终于不再受大人的影响,我渐渐“收回”了变得陌生的关系网,成年人的世界不会再在乎那些只属于生活过路风景的事物,而是更懂得珍惜不易的情谊。
我的青春期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却成了别人生活里的“别人家的孩子”,造成了什么影响我不知道,结果就是没有人再愿意亲近我。我不知道大人看重的是什么,直到我长大了,也当了母亲,也没有明白那种心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