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关中寻宝》第十八章 抗倭 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抗倭(下)

只听一名贼寇“叽哩哇啦”数声,众贼立觉,踩着圆砖顺次行走。

“扑通扑通”之声大作,多名贼寇掉入陷阱之内,转眼间不见尸首。

其余贼人见状,慌作一团,举铳乱放,倭语大呼,四处豕突,相互践踏。极度无序之下,众贼相互推搡逃命,慌不择路,登时又掉下陷阱者无数。

孙丙居高临下,见倭寇已乱,时机已到,大喊一声:“三眼铳,连续击发!”

持铳勇士得令,齐齐对准岛上狼狈逃窜之倭寇,点燃引火,三击连发。瞬间,轰鸣之声大作,火光裹着碎石,如天女散花,直朝山下呼啸而去。

那倭寇困欲砖石阵,于岛上苦苦挣扎,好不容易摸准方砖可行、圆砖不可动之巧,正欲整饬阵列,不意炮石从天而降,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

只见岛上顿时浓烟四起,山石飞炸,倭寇之躯被炮石击中,震飞上天,呼天喊地之声惊扰云霄,残臂断腿之体满天横飞,其状惨不忍睹。

那倭寇平日也着实训练有素,遇此大袭,方才乱了一阵之后,忽地醒悟过来,始觉炮石源于山顶,立下有一寇发出一声短促唿哨,随即四处唿哨回应之声顿起,只见倭寇纷纷就卧于地,双手持铳,装上火药,点火引发,直炸山上。

倭寇虽居于不利地势,那枪铳却射力极劲,屡屡射中山上巨石,以致石屑散落,砸伤山上几名勇士。海秦见敌寇疯狂反扑,不顾性命,急忙令众人俯身掩于岩石之后、工事之内,包裹伤口,装填枪铳,以待良机。

不久,倭寇铳声大减,应是引枪换药之际。

海秦趁敌人装填火石之时,令勇士们悉数起身而立,双足立稳,双手持铳,瞄准敌靶,点燃引索,药石齐发。

瞬间,无数碎石间杂火光,犹如星落九天,直淹敌寇。

由于我在高处,敌居洼地,三眼铳之威大增。山下敌人囿于地形,只有挨打之份,却无还击之力。经过十几轮击发之后,岛上贼寇之哀叫之音渐渐趋于平静,整岛充弥着阵阵焦肉之味,闻之令人作呕。

海秦见贼寇其时多半被歼,不由大喜,立马率人下山清扫战场。经过清点,寻获尸身百余计,擒获存活倭寇十余名。

此役,海秦指挥有方,众勇士谨遵号令,除了寥寥几人略受小伤以外,其余众人皆是安然。海秦见勇士受伤极轻,更无人战死沙场,心下甚是安慰,忙命几名伤者回岛寻医而去。

海秦走到被擒倭寇之前,一一问道:“那阿舍与龟田雄一所在何处?”

被擒之倭寇不通大明之言,皆萎顿不语。

铁三言道:“海兄,他们不通大明之言,你多问无益。以我之见,此役杀敌甚多,想必那阿身与龟田雄一也难逃此劫,早已葬身火海,尸骨尽毁,无法辨认。再说,即若他俩侥幸逃脱,也已成丧家之犬,你又何必纠结其生死呢?”

海秦正自为无法知晓那阿身与龟田雄一之死活而心有不安,听铁三一番言语,始觉自己过于迂腐,当下卸解心结。

猛地,只见泊于海面之倭寇楼船烟火盈天,“噼噼啪啪”地烧了起来。

海秦见楼船起火,知是李丁他们已然偷袭告成,不觉大慰。

海秦心道,此役,虽说赵甲、孙丙、李丁他们均已不辱使命,杀贼无数,可是,有无漏网之鱼我尚不知。假如真有余寇从密道偷袭,我却无法得知,岂不是要坏大事?直到此刻,我还是无从得知钱乙彼处御敌如何。既然此处已然事了,还需马上赶回大厅,以免密道为敌人攻破。

海秦于是命道:“铁三,你带众兄弟把守于此,不要乱动,我下去看看钱乙他们。”

见铁三领令,海秦又道:“孙丙,你且随我入厅,援救钱乙他们,以防生变!”

孙丙遵命,率领数十之众随海秦持火进岛去了。

进入大厅,只见钱乙率人惕于椅子之侧,一动不动。

钱乙见海秦等人进厅,压低声音喜道:“少侠,岛上之事已成?”

海秦点头言道:“嗯,岛上之倭寇或死或伤,无一逃脱。我半夜不见你此处动静,放心不下,便率人过来察看。”

钱乙答道:“我方才听得岛上枪铳之声大作,知是兄弟们与敌人交手正酣,可惜我徒生羡慕却无法参战,甚觉无趣!我伏于此,几欲天亮,却不见半个贼寇,莫非贼寇已尽为你灭,竟没漏网之鱼?”

海秦见钱乙因没能参战而懊恼,于是慰道:“有无漏网之鱼,我尚不知。但就密道而言,此处乃岛上之隐秘要道,不可不防!”

钱乙又问:“少侠既已安然归来,那我们事先商议之策是否有变?”

海秦答道:“计策不变,但需相机而行。”

钱乙正要再论,海秦“嘘”了一声。

孙丙见海秦神色有异,仿若有所分神,知其必有所获,忙命众人熄灭火把,凝神闭口不言。

少顷,只听见地下密道中传来轻轻的脚步之声,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好似密道中人极为用心,尽力避免脚步之声惊动旁人,但也许由于不熟路形,故而不时发出粗重之声,间有惊呼之叫,只是那叫声一经发出,即刻收敛,浑似发声之人蓄意箝制。

钱乙见状,知敌将至,忙命一人点亮厅内烛火,然后着令全数蹑手蹑脚,撤出大厅,半掩厅门,并无发出半点声响。

海秦等人伏于厅外,从门缝向里举目。过了一会,厅中之椅子突然“嘎嘎”作响,随即椅子后移,生出一个大洞。

洞中先探出一个人头,贼目四处探看一番,然后伸出身子,提腿迈出洞口,立于椅子之侧言语了一通。

未几,洞中又钻出一人,迈步厅中,与头先之人窃窃私语一番。二人虽衣衫尽破,几不敝体,满脸灰尘烟火之色,但神情极为得意。随后,二人厅中分头搜寻,忙了一顿饭的工夫,见厅内无异,俩人对着洞内一通唿哨之后,坐于厅内小憩。

海秦见两位贼人已向余贼发出音息,立时大喜,忙命众人匍匐钻进厅门,朝俩贼游去。

待接近俩贼之时,众人突然一拥而上,分头纷纷跃起,次第压于俩贼身上,每贼身上约有五人。俩贼猝不及防,被众人压与身上,几乎无法喘息,更谈不上呼喊救命。

海秦令众人将两贼缚起,押出大厅,然后伏于地上,侧耳听取动静。

只听得密道里脚步之声杂乱,由远及近而至,似有二十余贼寇之多。

原来,此二十余贼寇过了锚雷阵之后,已知岛上早有防备,因此并无像其余贼寇一般登岛进攻。他们趁人不备,悄然划舟,脱离舟队,离阵另行,直为寻找密道偷袭而去。

由于密道之详细方位只有那阿舍得知,虽然那阿舍已详尽告知众贼之密道方位,但夜深浪高,又经锚雷阵袭击,此二十余贼破费周折,等到岛上战事已毕,这才好不容易寻到密道入口,因此让钱乙他们多等了一个时辰左右。

耳听得贼寇脚步之声越来越近,似欲到了洞口,海秦一使眼色,钱乙知意,忙命众人扳倒大瓮,瓮口对准洞口,瓮内所盛石油如决口之水,肆意朝洞内奔腾而去。

刹那,只听得洞内厉言高语顿起,颇似责骂之词。

钱乙命人退于洞口数步之遥,点燃数十根火把,齐朝洞内扔去。

数十根火把腾空翻跃,犹如火龙之舞一般飞了一阵,齐齐没于洞内。

“轰”的一声,洞内火光立起,蹿起丈高左右火焰,炙热扑面。

众人虽离洞口颇远,但已听得洞内嚎叫之声不断,呕哑嘲哳,极为凄惨难听,有如万计老鸹齐声哀鸣。不久,聒噪之声绝于耳际,洞内复归平静。紧接着,洞内依稀飘来焦肉之臭味。

海秦平日耳闻倭寇之暴行,早已义愤填膺,恨不得生啖倭寇之肉,笑饮倭寇之血。可是此刻,见倭寇死状极惨,不觉动了恻隐之心,面有戚色,似有不忍。

孙丙见状,测知海秦良善之心有负,宽慰言道:“海少侠不必自责,倭寇平日杀我兄弟,淫我姊妹,落得如此下场乃死有余辜。”

见海秦不语,孙丙继续言道:“我还要进劝海少侠一句:良善之心必对良善之人,切不可滥施。否则,对贼寇乱施良善之心,且不论重蹈东郭先生与狼之覆辙,又如何对得住被倭寇蹂躏之我大明百姓?!”

孙丙一席肺腑之言,令海秦醍醐灌顶,顿觉自己失了善恶分寸,不由向孙丙拜谢:“听孙兄之语,胜似十年寒窗。”

孙丙见海秦已然释然,不觉欣慰,随即率众清扫战场而去。

此时,李丁率众归来复命,毫发无损,众人又是欣喜了良久。

天色即亮,铁三下山禀告海秦,第三道机关一切安然无事。

众人一战告捷,振奋不已,毫无睡意,索性一起谈天说地、遐想日后开来,岛上一时融融乐意。

海秦连日来为抗倭之事劳顿,无暇儿女之情。今见倭寇已平,无了羁绊,思念冷晶之心顿盛,恨不得立马飞至厦门,面见冷晶,互诉相思之苦。

清早,海秦将众人聚于大厅之内,言道:“我本事外之人,谁料天赐良机,容我与众位兄弟相逢此岛,并肩作战,趁势灭了倭寇,还我大明海防之安宁。今倭寇已除,我也该返还厦门与友人相见了。众位兄弟,你们或留或走,悉听尊便。”

众人这些日子与海秦相处颇为融洽,如今听他要离开此岛,不觉心有不舍,纷纷出言相留,岛上一时喧哗之声纷起。

海秦确有要事处置,但见众人挽留之声四起,不好立时拂了众人胜意,不觉万分为难,犹豫不决。

铁三看出了海秦之窘境,私言相劝海秦:“海兄你不必多言,一切听我向众人释明即可。”

海秦心有感激,言道:“全凭铁兄做主。”

铁三开口言道:“众位兄弟,海兄毕竟非海岛之人,此番回去中土也是有要事相办,万望大家不要羁绊于他,切不可因挽留之举坏了海兄大事!”

众人本自知道海秦绝非久留之人,只是于情无法割舍,这才喧闹不已,此时听铁三如此言说,知道已无良法留住海秦,只好默不作声。

铁三见大家情绪低落,甚是怜悯,继续言道:“我在中土已无家人,诸位愿留此岛的,与我一起居岛而生,过寻常百姓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岂不快哉?不愿留岛的,海兄会发下船资,我会派船将大家送回中土寻亲安家!”

大家久在岛上见识了铁三之行事仗义,如今又听了铁三之言,觉得十分有理,纷纷点头称是。

铁三见众人释怀,立时邀大家立为两列,留岛与出岛之人各居一列,以为点数。

不一会,留岛之人与出岛之人便清点完毕,除十几名勇士在中土已无牵挂而情愿久居海岛之外,其余勇士匠人均愿回归中土。

铁三备好船只,聘好船夫,奉上赀助,送别返回中土之众人之后,方才腾出工夫与海秦话别。

海秦见铁三经日历练了许多,处置冗务甚为得心应手,当下颇为心慰。

铁三问道:“海兄,俘获之倭寇如何处置?”

海秦言道:“兹事甚易,可令倭寇出具悔过切结文书,以汉字与倭语双语写就,供认犯我大明疆土之罪,以为后世警示效尤,再派人将他们交予平湖官府法办即可。”

铁三又道:“可是本岛之上,倭寇不通我言,我不晓倭语,如何写得?”

海秦笑道:“铁兄不必为难,平湖迫近倭国,官府之中自有通晓倭语之士,你只需派人将去意言明,官府自会遂你所愿。”

铁三不胜悦意,问道:“可否赐教悔过切结之语?”

海秦思虑片刻,言道:“钓鱼山自古乃大明之疆土,倭人多次侵扰,实属无理。今有大明子民,生擒我等犯岛之人,教化礼仁,放我生路,我等不胜感激。在此愿发下宏誓,倭国子子孙孙,累世不得侵犯大明疆域,违者愿受天罚!”

海秦念罢,补道:“我以上所言之悔过切结之语,断要译与倭寇,令其诵读三遍,知其言,明其义,心甘情愿誊写具名方可。”

铁三拜道:“愚弟记住了。”

铁三令人将海秦之言誊写于纸上,交与押解倭寇之人,叮嘱了几句,方令大船朝平湖方向开去。

海秦见岛上一应事务皆已结罄,便于铁三等人言别。

海秦礼道:“铁兄,我这一别,我俩有生之年,不知是否还会相见?铁兄居于此岛,远离中土,多有贼盗叨扰,还望铁兄万事多虑,方能防患未然,立于不败之地!”

铁三见海秦临别之际,尚在为己担忧,不禁泫然泪下,泣道:“海兄之言,我铭记于心。唯冀来日方长,我俩定有相见之时。海兄如在中土诸事不顺,可要记得来此寻我!”

海秦回道:“谨遵兄长之训。”

说罢,海秦与铁三互相施礼别过。

海秦依依不舍登上铁三准备的大船,挥手向岛上之人作别。其后,大船拔锚启程,直奔中土而去。

海秦立于甲板之上,眼看铁三身影越来越小,不胜凄惶。及至后来,铁三与钓鱼山淡为墨点,最终,齐齐消失于沧海之茫。

有感此时此情此境,海秦目及钓鱼山方向,黯然泪泣念道:“识兄车马稀,逢君大义旗,不忍离别际,徒自伤悲戚。”

念罢,海秦收泪,寂然入舱休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