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关中寻宝》第十八章 抗倭 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抗倭(上)

铁三见海秦誓言抗倭,知其颇有“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向,心里欣喜之余,不禁尚存一丝忧虑,言道:“倭寇此来,动辄百人且久经沙场,反观我们所守此岛,人虽不少,但颇多农夫渔人,能战者寥寥,想要在短短的时日之内组建一支训练有素的兵士拒抗倭寇,恐无异于纸上谈兵呐!”

海秦笑道:“铁兄言重了,咱们无须刻意训练农人,此处自有雄兵数百,为我御敌!”

铁三惑道:“此处哪有雄兵?还数百?”

海秦言道:“是啊,到时就会有了,全是那阿舍留于我们的。”

铁三全然云山雾水,不知海秦所言之意。

见铁三全然疑惑,海秦言道:“铁兄,当下之急,乃有三件大事要交予你办理,请务必处置妥当!”

铁三铮铮回道:“你尽管吩咐。”

海秦点头说道:“第一件事,乃望你襄助我疏散岛内被关押之民众复返中土,或投亲或落户,以防倭寇来袭时无辜受害;第二件事,联络岛内甘愿抗倭之义士,修筑工事,厉兵秣马,准备痛击来犯之敌;第三件事,你需着人藏匿好岛上凡有之舟楫及大船,以备不时之需。”

铁三惑道:“海兄之三件大事,我定当全力办成,可是……,我斗胆问一句,那你的数百雄兵从何而来?”

海秦笑曰:“那阿舍逃离之时,留于岛上的三道机关便抵数百雄兵!”

铁三还道海秦的数百雄兵如何厉害,原来是岛上的三道机关!听了海秦之语,铁三心中颇感失落,半日无语。

海秦看出了铁三的顾虑所在,言道:“铁兄可不要小觑了这三道机关呐!”

铁三虑道:“此三道机关乃那阿舍经年所布,他对机关之巨细熟稔于心,我们如今以其之机关对付其人,恐怕力有不逮吧?”

海秦高声言道:“我们只需稍稍对那阿舍留下的三道机关加以更改,必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功效!”

铁三问道:“如何更改?”

海秦说道:“第一道机关,乃是深埋于环岛水下的长枪。那阿舍当然知其厉害,至此之际,他为躲避长枪刺缠,必会将运贼之楼船泊于长枪阵外之海面,然后放下小舟,派贼尽登小舟望岛奔袭而来。由于小舟轻巧,极易穿过长枪阵而使敌毫发无损。由此,我的计策是,着岛上能工巧匠,以木箱为壳,内置火药,以油灰粘缝,再以铁锚之索系于木箱之上,制成锚雷数百。其后,派数名水性极佳之勇士,携带锚雷,抛锚到底,由铁锚控制好锚雷在水中的纵深,使锚雷始终置于长枪阵内海面之下一尺左右之水中,形成锚雷阵,再以绳索作为击发引绳,连与岛上勇士之手。如此一来,锚雷阵不易为倭寇发觉,待倭寇越过长枪阵之后,岛上勇士拉绳引爆锚雷,必致倭寇死伤无数。”

铁三叹道:“妙计,妙计,那阿舍想必只知道躲避长枪阵,必不自知长枪阵之后便是锚雷阵,此计可行!”

海秦见铁三忧愁之色全无,继续言道:“至于第二道机关,更改起来甚是方便:只需将岛上通道之砖石互换,圆形砖石之位改铺方砖,方形砖石之位改铺圆砖,此举必能扰寇之攻势,杀敌于举手之间。”

铁三点头道:“我明白了,第一道关是岛外御敌,第二道关则是岛内杀敌。”

海秦回道:“嗯,你所说极是。以我所料,龟田雄一所率之倭寇,不下数百人,第一道关尽管厉害,却不能尽杀倭寇,必有倭寇越过雷阵而攻至岛上。到了岛上,倭寇必依那阿舍之言,小心行走圆砖,以为自保,却不料我们已将圆方易位,倭寇不备之下,登时大乱之际,到时,我们登上岛巅,居高临下,以弓箭歼之,必事半功倍。”

铁三喜道:“如此两关,倭寇尚未谋面岛上之人,便已损伤十之八九,其余漏寇不足为虑也。”

海秦言道:“话虽如此,却不可大意,谨防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为周全起见,岛上第三道关上要加固工事,布置精兵强将,枕戈待旦,以防我们不敌倭寇之蛮,必要之时开闸淹岛,以免此岛再为倭寇占用。”

铁三叹道:“嗯,如此一来,只要我们处置妥当,岛上之人,不伤一兵一卒,即可破敌数百,当真是若有数百雄兵呐!”

喜色尚未褪去,铁三忽有所思,面目凝重,问道:“我方才只顾欢庆,差点忘掉一件大事!”

海秦言道:“铁兄有话便说。”

铁三疑道:“你所设种种,皆是出于那阿舍不毁此岛之情势,如果那阿舍决议誓灭我们,不计后果,起始便以海上楼船之中的火石炮攻岛,则我们尚未看清倭寇,早已死伤大半了。”

海秦笑道:“你所说之火石炮着实厉害,能于数里之外炸毁此岛也确实不假,但那阿舍却不会用此毁岛重器。”

铁三不解,问道:“这却为何?”

海秦回道:“原因十分简单,那阿舍乃极度贪财之人,为了保全岛上自己苦心积攒二十余年的珠宝,因而不会使用火石炮等毁岛之器。况且,以那阿舍之刚愎自用,自以为我们岛上之人多为农夫渔人或工匠,不谙军事,无论如何也抵御不了数百身经百战之倭寇。由是忖之,铁兄所虑之事无妨。”

铁三见海秦虑事极为周详,大为敬佩,恭道:“如此便是小弟多虑了。海兄思虑周至,我受教了,受教了!”

海秦见铁三已然领悟了自己所想,十分欣慰,叮嘱言道:“时日仓猝,你尽速筹办各种要务去吧!记住:制雷及铺砖之事颇紧,我限你一日之内完成,你可有难处?”

铁三思虑片刻,慷慨言道:“岛上之能工巧匠颇多,稔熟机关消息者不下数十人,我即刻召集他们聚于大厅,研制锚雷,以仓库中存有火药、绳索以及备料之多,料想不出今日即可研制锚雷数百并置于指定水域。”

“与此同时,我命岛上所掳之农人渔夫,在精通土木之士率领下,尽快改铺砖石,务必于天黑前完结此项差遣。”

海秦听罢铁三之诺,大喜言道:“如此有劳铁兄了,还望铁兄嘱咐众人,行事之时必要周全仔细,以免无谓之伤亡。”

铁三“嗯”了一声,匆匆与海秦下山,分头安排活计去了。

海秦到了岛下牢房,命人打开房门,放出被押之乡民。众乡民见海秦不失前诺,果然搭救了他们,不由得跪地掩泣拜谢,海秦只得一一将他们扶起抚慰。

随后,海秦将牢狱中人与投降之士集于大厅,放眼望去,约有百人之多。

海秦言道:“众位乡亲,从此刻起,你们再也不受奴役了。你们当中,多人被掳于此,连年为傲海帮欺压,以致劳筋伤骨,思乡情深却无处排遣。如今,敌首已逃,你们也该回乡安养了!我即刻着人备好车资、雇好船夫,送你等离开此岛,各自回中土安身去吧!”

众人见海秦言辞真切,愿送各人西归中原,不觉大为感动,欣喜之余纷纷上前再次拜谢。

其中一人问道:“海少侠,你是否与我们一路同行?”

海秦回道:“为今之策,小弟我誓要与倭寇血战到底,决不缩首。待到全歼来袭倭寇之时,我方复返中土!否则,倭寇不除,遭殃的还是我大明沿海之百姓。”

众人中多有壮士,见海秦处处为大家谋虑,不计个人得失,反观自己,如同蝼蚁,只顾逃生,不觉自惭形秽,纷纷表示要与海秦并肩作战,待除了倭寇方返故园。

海秦见请留壮士有五十之多,心想此刻乃用人之际,便都留了下来,着他们去铁三处报到,分领活计。其余妇孺老弱之人,也愿尽一份微薄之力,海秦不忍,以人多不便为由,安排一名船夫带他们出岛西归。

如此安排妥当之后不久,只见铁三走进大厅,向海秦复命。原是铁三已处事完毕,过来一探究竟。

海秦环视了大厅一圈,携铁三走到那阿舍所坐之椅子旁,仔细摸捏察看。

铁三见海秦左右顾盼,不禁问道:“海兄似乎在搜寻什么?”

海秦笑了一下,回头诘道:“难道你不想知道那阿舍与龟田雄一是如何逃出此大厅吗?”

铁三回道:“哎呀,一早上冗事劳碌,竟将此事忘了。难道海兄以为椅子周围设有密道?”

海秦答道:“以那阿舍之心思缜密,此处必有逃逸之道。再者,昨日大厅之内已被我们围个风雨不透,他俩是如何逃脱的?”

铁三“哦”了一声,权作附同,随即与海秦一起搜寻起来。

海秦见那阿舍所置之椅子为靠背椅,靠背及座面皆由镶金制成,或嵌宝石其中,不由暗骂那阿舍之骄奢淫逸,挥金如土。可那椅子除了装饰华丽之外,并无任何异状。海秦看了半日,竟无丝毫线索。

突然,海秦眼及椅子靠背上一粒宝石,只见那宝石与其他所嵌宝石颜色不同,别的宝石为枣红,而此粒宝石为草绿,成色纯润,暗放幽光,一副鹤立鸡群之态。

海秦心有所动,一手按下宝石,忽然一阵“嘎嘎”之声传来,紧接着椅子向后移动三尺有余,地上出现一个洞口。

海秦与铁三吃惊不小,二人对目之下,索来火把,探身下洞而去。

只见洞中幽暗,窄仄仅容一人通行,周遭石壁之上,刀劈斧砍之痕刻意,定是开凿之人辛苦劳作而就。再观那凿痕陈旧,不似近日所为,年代应在数十年以上。

那洞甚是曲折迂回,时上时下,时窄时阔,走了半里地左右,前面一道崖壁赫然而阻,看似到了通道尽头,没了去路。

铁三问道:“看此情形,应有机关消息打开崖壁,但不知机关制掣藏于何处?”

海秦不语,俯身于崖壁之侧,用手敲了敲崖壁,只听见“嗵嗵”几声,海秦大喜,自言自语:“此壁应为通道连接岛外之出口。”

海秦随即在崖壁周围细摸起来,不久右手触及一凸出之物,海秦拿近火把一瞧,原来在崖壁上方有一块梅花状的石头镶嵌其内,约摸酒盅大小,突出崖壁约半寸之高。由于通道黯淡,如不是特意搜寻,寻常人很难发觉。

海秦右手轻轻按下梅花制掣,崖壁忽地向外张开,露出一人大小的洞门。俩人眼前均是一亮,只觉前面豁然开朗,自身已然置身洞穴之中。放眼望去,洞穴之外沧海茫茫,浪涛拍岸之声不绝于耳。二人均想,原是到了岛下接近海面之处。

海秦与铁三站在洞门张望,始见洞门离地尚有一尺之高,俩人穿过洞门,跳至地面,沿洞穴向前走了十来步,已觉鞋袜湿透,待细看之时,发觉洞穴尽头已接海水,旁有舟楫几艘,显为逃遁之用具。

原来,那阿舍当初经营此岛之时,见此岛迂回不大,不易坚守,一旦失守,自己将命丧于此。于是,为了以防万一,他便命人修筑了此逃命通道,以为后路。通道起点便在大厅的椅子下面,机关乃为绿宝石;通道的另一头接连海面,平日备有船只,以备遇事逃遁之用。

海秦心中疑团得解,言道:“铁兄,如今你明了那阿舍与那龟田雄一的逃命之径了吧?”

铁三恍然,叹道:“原来那俩厮趁我们打斗之机,启动大厅椅子上的消息,沿着此条通道逃至岛下,然后再换舟楫出海,逃之夭夭,当真是神鬼不知啊!”

海秦应道:“此条密道隐身洞穴之中,潮起则隐,潮落则现,旁人很难发觉。况且,这钓鱼山上洞穴过百,寻常之人谁会料到此中还别有洞天?因此,那阿舍辟了此密道数十年,竟无一人察觉。”

铁三突然言道:“海兄,亏你今日邀我察探那贼逃遁之道,才觅此密道面目,否则,若那阿舍以此密道为运兵偷袭上岛之径,则我们全然无备之下,必然大败。”

海秦笑道:“这便是我千方百计也要寻得那阿舍逃遁密道之缘由。”

铁三言道:“不如命人将此密道用巨石堆砌,以断了那贼借此密道上岛之痴想?”

海秦摇头言道:“不可,不可,此着只能御敌岛外,但却不能歼灭敌人!”

铁三问道:“如此说来,海兄已有御敌良策?”

海秦点头言道:“未雨绸缪起见,我们还是清点一下仓库堆放之物再做筹划。”

说罢,海秦与铁三沿密道原路返岛,入得堆放杂物之仓库。

只见仓库内各种劫掠而来的物件堆积如山,小到针线鞋袜,大到长枪短铳,凡兵器箭镞一应俱全,佛如朝廷打制军器之要地。

海秦叹道:“不意那阿舍竟劫掠了如此之多之军器!”

铁三回道:“是啊,那阿舍打劫过往军民之船,经年累月,堆积军器之多,可与朝廷配发给州衙的军器数限相媲美。方才我还令人拉了不少火药、绳索等材料出去制雷,否则会显得更多。”

海秦仔细察看了库内所积之物,见有颇多三尺之长、形同棍棒之物靠于一隅。海秦走过去拿起一把验看,只觉那棍棒之物十分沉重,细看那材料,全由粗钢浇铸而成。一端茶杯粗细,配以木柄,显为握持把手,另一端为形似三根竹节之单铳并装,每个铳管外侧都留有小孔,三铳之围如碗口之大,仿如三眼,三眼凑集结于钢棍身上,每眼长若一拃,宽如酒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