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城头。
“小鬼,让你备晨饮,怎又上城头!”一位垂老的兵卒叫唤道。
伫立城头的那位少年并未答应。他远远的望着。他的目光非常坚定,甚至残酷。
老兵性急,当即曳之,竟不动。是人还是石像!
“小鬼!郡王宽厚爱人,见你可怜,委‘庖屋留守使’一职,怎不感恩戴义,兢兢业业!”
良久,少年始回头。他印堂颇窄,眉毛杂乱。他的目光非常坚定,甚至残酷。
“哥,你胆也太小!我们辛苦劫得的财物,怎就亲手奉与他人!”
“弟,你初入江湖,有此言论哥不怪你。但愿你能记着,何谓‘寄人篱下’。”
“哥,快说与我听!”
寄人篱下,忍。
少年即是“温氏兄弟”中的弟弟温韬。在他心里,世上只有两种话,一种叫“哥说的话”。所以他知道自己必须忍。
“是我罪过。”他尽力让自己的神情显得谦卑。
老兵却被那冷冽的目光吓着,但他其实十分爱护眼前这个“小鬼”,乃道:“随我回屋。”
庖屋邻近城墙,未几,既见炉灶。
火之炽盛,颇为诡异。
老兵惊惶道:“天火!”
温韬却若未见,径入庖屋,并关门。
老兵见他勇猛,大受感动,又恐大火灼烧,急扣门连连。
未几,门开,不见异火,但见温韬于灶前炊食。
“小鬼,你来以后,老汉方去职且!”老汉不觉感叹,“你知否,当年我随从队长,于龙尾坡迎战尚让之贼众,当时敌众我寡,我军却奋勇无匹,个个以一敌十……”
“哥,向来为什么拍我屁股?”
“弟,你以为他们吹嘘过甚,就想出言质问?”
“哥,三岁孩童也能听明白,他们说的有一句是真?你又糊涂了!”
“弟,你初入江湖,不解何谓‘暧昧’……”
事无虚实,忍。
这已经是第一百六十七次对温韬陈述故事。老兵每次说的其实是一个故事,但他似乎并不明白。那火并不是什么异火,不过是他生了火,才“发觉”温韬不在庖屋,于是连忙寻之。
“郡王怜我垂老,与‘饮膳总管’一闲职,老汉若不兢兢业业,岂非有负恩德乎!”
总管?嘿,只是负责守城将士起居而已。
饮膳完备,老人与温韬即送往城门。守城者,先门卫。此乃茂贞躬定之规矩。
“留步!”门卫见过门者神色惶惶,当即呵止,道:“何许人,为何来?”
“钱塘人,为拜谒郡王来。”那人对答如流,仿佛又十分从容。
钱塘?温韬竟惕然。原来,去年他在郡王府第寓居时,无意间听闻奴婢窃议“欧阳聘礼”,乃得知李茗彤将远嫁钱塘欧阳。他受尽苦楚,独身来此,为的便是她。那如星光般璀璨的眼睛,才能指引他前行。温秀曾是他的光,但他已经看不见了。所以,他必须追寻这仅剩的星光。
“文书何在?”门卫亦惕然。
那人对道:“欧阳第三子欧阳乐,劳烦传达。”
温韬更惕!当即详视此人。嘿,哈。平平无奇。如许羸弱。岂为她所喜?
门卫盘问,那人对答,相持久矣。
忽闻车驾声起,城外奔来一驴车,远远望去,依稀见“明眸善睐”。
车近,即停。
但见她束发冠冕,正是茂贞第八女,常自号“李八妹”的李茗彤。
车内仿佛亦有一人。
“何许人,为何来?”门卫竟一样问道。
“且看。”李茗彤拿出一旌,惟近观,才见“博野”二字。
门卫忽拜,道:“请代我等问安。”
李茗彤眨了眨大眼睛,笑道:“诸君劳苦,问安者应是我辈。”竟下车同揖。
门卫默然。过有良久,复道:“此人自称‘欧阳乐’。”
“呀?”李茗彤眨眼连连,对那人道:“是来与我比斗?”神情分明盎然。
那人对道:“应礼而来。”
李茗彤转了下眸子,笑道:“文质彬彬,作诗赋乎?”
那人道:“偶尔弄文。”
李茗彤又笑了笑,道:“我亦偶尔弄文。”
“车马劳顿,请就食。”温韬忽奉食前出。
肉羹当目,李茗彤何以敌,即接碗,如饮酒,一气入腹。
诸人无不惊怔。
“小鬼头,善炊食呀。”李茗彤眨眼笑道。
她记得自己!温韬……未哭。
真情不得表露于众,忍。
但他的眼神更坚定了。数月的守望,毕竟有所慰藉。
李茗彤询问以后,方知个中事由,因请老兵许温韬随从,老兵自是明理之人,但言相私语。
“小鬼,今日方任便得赏识,是你之福。所谓‘福兮祸之所伏’者也,勿骄躁、长自省。”老兵言之切切。
温韬点头应是。却在回身欲去之际,被老兵呼止,过有良久,方闻其郑重道:“郡王委任闲职,是对老汉之厚爱,请传达恪守之决意。”
每遇复命者,若有“好时机”,他都说此言。
温韬很清楚,老汉是个可怜人。但他并不怜悯。因为他更清楚。被人怜悯的可怜人,才是真正的可怜。
眼前游鱼相戏,白鹭成群,鱼不惧鹭,鹭不食鱼。
清泉流映着温韬那张窄额乱眉的脸,以及……一张平和至极的脸。但观容貌,二人似乎年岁相若。
谁也未语。
及至李茂贞来此园,若无李茗彤叫唤,两人似也未闻。
拜见以后,李茂贞似也无睹,直对那“欧阳乐”道:“家君为何不书?”
那人对道:“家父闭居练气,已不主持家事,是以家母令我远行躬拜,礼数不周之处,敢求宽恕。”
一旁,温韬却从那张平和的面容上,看见一点疑虑。
李茂贞道:“吾非留意礼数之人。”
那人对道:“常闻郡王宽仁。”
李茂贞道:“吾留意欺人之人。”
那人对道:“欺人者,非人也。”
李茂贞忽展一卷,道:“汝识画中人乎?”
那人凝目观之,道:“不识。”
李茂贞道:“送我画者,谓之‘欧阳乐像’。”
那人不觉笑了,却又拜揖以谢,道:“有人妄欺郡王。”
李茂贞虎目一凝,道:“何人?”
那人对道:“送画之人。”
李茂贞却对其女,问道:“此伪画乎?”
李茗彤回眸连连,道:“珣哥哥不曾欺我。”她并未看过画,却笃信之。
那人见形势危急,倏忽出掌,径扼李茗彤颈项,不料她无防备之际,气竟自发御敌。
灵气!几时有之?而且,竟可充盈至斯!
他此刻的震惊,才是真正的“无防备”。他中了一拳,看不见出拳的人是谁,就这一拳,几乎使他殒命。血溅衣衫,他却屹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