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锭拜谢了万卷老人,带着《道德经》回到女娲殿杂役房。他心中一直想着万卷老人说的“《道德经》可对修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句话,因此一进门便迫不及待读起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他开始读这第一句的时候,他便被“道”的玄妙震撼了。
此前,程千锭从未考虑过何为“道”?直到遇到万卷老人,拜师的那一刻,程千锭脱口而出“悟道、明德”,可算是对“道”的顿悟,不过,那时“道”在他心里只是个模糊的概念。
而现在,他突然发现,以前自己心中的“道”是多么渺小。上灵山之前自不必说,那时他心中从来没有“道”;上灵山后,他的“道”或许便是《阴阳太极诀》和《御气诀》,可是现在看来,这两本修炼的法门算得了什么?
如果《道德经》所言不虚,那么这些用文字、用图案记录下来的东西,绝不是真正的大道,这些只不过是前辈先人在悟道的过程中,总结的笔记罢了。
在读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时,程千锭心中更为困惑,“到底何为‘道’呢?”
程千锭每日手捧《道德经》,苦思冥想,想的累了,便去打扫女娲殿活动活动筋骨。一日三餐,依旧是武轩准时送来馒头。
这一日,武轩送来馒头,在外面喊了程千锭几声,无人应答,便径自走向杂役房,把门推开,打算先把馒头放下。哪知推开门一看,程千锭正在床上盘膝而坐,双目定定的看着手中的书。
武轩以为程千锭看书入迷,没有听见他说话,便过去推了程千锭一把,嘴里说着:“小兄弟,该吃饭了。”
哪知他刚轻轻一推,程千锭便顺势倒在床上,身子还是盘膝打坐的状态,手脚都死死的保持着原来的动作。
武轩骇然,忙拿起杂役令牌,驱动令牌的“如意心法”,向掌管灵药堂的“恒字门”求救。
很快,云雾之中有两人飞落在女娲殿外的杂役房前,武轩往门外看去,见有人来救,长出了口气,喊道:“在这里!”
外面那两人身形一闪进到屋内。但见在前面的是一名美貌女子,看样子有二十岁上下,肤如凝脂,明眸善睐,步态轻盈,风韵之中不失落落大方。后面跟着一个小丫头,看上去七八岁的年纪,生的乖巧伶俐,手中捧着一个十分精致的药瓶,药瓶上写着“灵药堂”三个秀气的小字。
“是你在用‘如意心法’召唤灵药堂吗?”那女子问道。
看到那貌美女子,武轩顿觉手足无措,低下头去不敢直视,说道:“你,你们是灵药堂的?快,快看这小兄弟怎么了?”
那女子看到床上躺着的程千锭,伸出玉手掰开他的眼皮看了看,然后又把了把他的脉象,回头对身后的小丫头说道:“玲儿,快取‘还魂丹’来。”
那个叫玲儿的小丫头说了声:“好的,芊芊姐姐。”便从手中的药瓶中取出两颗金色丹药,递到那女子手中。
武轩在旁边看着,待见到这丹药从瓶中倒出,只觉一股清香直冲鼻孔,随后便感到脑清目明,四肢舒畅。
那女子俯身掰开程千锭的双唇,将丹药放入他口中,然后让武轩去附近山泉取些水来,又亲自给程千锭灌下。
再说程千锭,正苦苦思索《道德经》所言之“道”,突觉身子一轻,魂魄竟从肉身脱开,随即一阵清风刮过,这魂魄被卷入风中,随风飘到一处。
程千锭惊慌中放眼望去,只见这里仙雾缭绕,乐声悠扬,亭台楼阁,鳞次栉比。
正不知所措间,只见不远处凉亭之上坐着两人正在对弈。这两人都穿着道装。左边乃一白发老翁,看上去气定神闲,仙风道骨。右边是一位神采奕奕的青衣仙子,端庄秀丽,满面的威严。
程千锭急走过去,拱手道:“两位前辈,打扰了。不知此乃何地?晚辈因何会到此?请前辈赐教。”
青衣仙子微微一笑,对那白发老翁说道:“道祖,多亏你那部留在凡间的《道德经》,助此子离魂,方可到的我这府第!”
那白发老翁道:“《道德经》经意之玄妙,果真能离魂换魄,只是世间真能用心研读者没有几人,这程千锭也是因缘际会罢了。不过九天娘娘把此子召来这‘九天幻境’,不知有何用意?”
那青衣仙子道:“正为你我运筹之事!”
程千锭听着他们两人说话,如坠云雾之中,因觉出此处威严,却又不敢多问。
那青衣仙子看向程千锭,面带慈祥,道:“程千锭,你别害怕,我乃九天玄女,此地是我的府第——九天幻境。”
程千锭听闻这人自称“九天玄女”,心中暗道:“莫非便是上古大神九天玄母天尊,以前曾在庙中见过供奉神像,不过却与此人大不相同。”
程千锭正自心中狐疑,那青衣仙子接着说道:“你乃肉体凡胎,真身来不得我这九天幻境,用离魂之法召你前来,实属无奈,你不必多疑。”
程千锭口中附和着说了声“是”,不过心中仍满布疑团。
见程千锭仍十分拘谨,那白发老翁说道:“程千锭,还有何疑虑?难道你不认得本‘道祖’吗?”
程千锭向老翁看去,觉得似曾相识,仔细一想,不由得惊诧,这老翁与《道德经》卷首画像中人竟非常神似,“莫非?莫非《道德经》……”
那老翁哈哈大笑,道:“写《道德经》的李聃,便是我十八世化身。”
程千锭确信无疑,趴到地上给道祖和九天玄女娘娘磕头,心里想道:以前拜神,拜的都是泥胎雕塑,今天见了真神,我定要多磕几个。
程千锭这一番磕了十八个头方才停住。
九天玄女笑道:“你这孩子倒有些机灵,这十八个头不会让你白磕,我便传你十八般变化的口诀,如何?”说着看了道祖一眼,似有询问之意。
道祖对九天你玄女道:“你出手便是十八般变化,这孩子真是造化不浅,我如拿不出礼物,便显得小气了。”说着,右手一挥,眼前飞出三物:一颗丹药、一道灵符和一个巴掌大的袋子。
道祖说道:“这颗“归元丹”具有筑气基,复元气、起死回生之效,这道“避瘴符”可解百毒。”接着又指向那个袋子,道:“此乃‘混元袋’,乃天地混沌之时包裹在天地外面的一层薄衣幻化而成,可装万物。你且把这些东西收好,将来或有用处。”
道祖说罢,“归元丹”和“避瘴符”飞入“混元袋”内,再看“混元袋”,仍是空如无物一般。
道祖把“混元袋”递给程千锭,程千锭好奇的打开袋口,向里面看去,见“归元丹”和“避瘴符”果然在里面。
道祖笑道:“难道我还骗你不成,这‘混元袋’可容纳天地,寻常之物装到里面便如细尘落大地、滴水入沧海一般。”
程千锭心中高兴,再次拜谢道祖赠宝之恩。
九天玄女随即传授程千锭十八般变化的口诀,但告诉程千锭,以他现在的法力,尚不足以变化自如,只是以后依口诀练习便可。
程千锭记下口诀,心念动处,默念一声“变”,瞬间便变为一块巨石,只是这巨石却生者两只人脚,令九天娘娘和道祖都笑了一番。程千锭知道自己法力尚浅,这变化之术不尽完美,便现回本身。
程千锭再次给九天娘娘磕头,拜谢传艺之恩。九天娘娘却长叹一声,道:“你不必谢我,该是我谢你才对!”
程千锭不解,问道:“弟子愚钝,请九天娘娘明示。”
九天娘娘看了道祖一眼,道祖却摇了摇头,道:“九天娘娘掌管天机,自该知道‘天机不可泄露’。”
九天娘娘道:“多谢道祖警示!”然后对程千锭道:“你只管潜心修真悟道便是,一切因缘,皆有造化!”
此时道祖道:“程千锭,《道德经》之玄妙,非一日一月一年可明了,一番历练、几多磨难是免不了的,你要谨记。”
程千锭点头称是,正要再问些详细,却感到一股清香直通七窍,眼前景象一片迷离,定睛看时,道祖和九天玄女娘娘已不知去向。突然一阵清风刮起,程千锭只觉得双手随风飘摇,不由自主。正惊慌间,猛的眼前一亮,他睁眼看去,却发现自己正躺在床上。武轩站在床前,双手按的他的两只胳膊。眼前还有一貌美女子,正坐在床前,玉手搭在他的脉门之上,秀眉微蹙,眼含关切的望着他。女子身后,跟着一个七八岁的小丫头。
“终于醒啦!”屋内众人都面现喜色。
“请问你们二位是?”程千锭问道,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貌美女子。
那个小丫头说道:“我们是灵药堂的,这是我杜芊芊姐姐,我叫玲儿,多亏我们的‘还魂丹’把你救了过来,还不快谢过!”
程千锭忙道:“多谢杜姐姐相救!”
那个叫玲儿的小丫头把脸一扬,说道:“你好无礼,你一杂役,怎可也跟我学叫杜姐姐?你只管谢过杜姐姐,却没看见我也来救你吗?”
那个叫杜芊芊的美貌女子眉头一皱,说道:“玲儿,我们灵药堂救人向来不图感谢,哪里来的那么多规矩。”然后又对程千锭宛然一笑,说道:“你既然醒过来了,我们也该走了,只是记住最近不要过于劳神。”
程千锭听到这几句话,心中倍感温暖,又听见这女子说要走,竟觉得有些留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