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政道》第一百零三章 撒网式调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凡并没有等很久,就拿到了行政办整理出来的物价统计表格。

物价办公室有各种统一定指表格,在实行电脑办公以后,便用Excel将其输入计算机存档。当行政办向他们要的时候,他们直接通过行政网传给了对方。行政办又根据郭凡的要求,了解了家庭开支主要项目,添加入表格,以前总需要两三天才能制作好的详细表格,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辅助下,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编制完成。

郭凡看过表格,大致已经包括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主要开支项目:大米、蔬菜、肉禽蛋、水电、冬夏两季衣物、交通费、生活电器价格、孩子的学费误餐费等等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

其中有些项目,物价局已经有翔实的数据。

例如公共交通费用、水电费等,国家还努力保持着低水平收费,没有上涨。

电视机、收录机、自行车等生活电器有小幅上涨,不过这些东西目前在国内还属于奢侈品消费,即便有一定幅度的涨价,对老百姓日常生活还没有造成巨大影响。最多是打算马上买的,因为钱不够再等等看。

对于普通家庭影响最大的还是粮油价格上涨太快!

不过物价局的统计也比较含糊,只有一个粗略的统计曲线,具体的项目下还是一片空白。

郭凡迅速通过政务系统,向物价办公室、农业办公室下发了指令,命令他们立即全员出动,了解近郊、远郊,以及邻县的粮农副食品价格。

指令下发完毕,他亲眼看到农业办、物价办的工作人员离开简易办公楼,匆忙出发,才拿着表格,快步走出办公室,直奔双环技术学校。

……

前进压缩机厂党委书记赵哲,经过一天的培训,初步地了解了企业管理的大致内容。

由于这个短期培训班只有三个月时间,比正常的MBA三年期学习压缩得太紧,很多理论性的书籍全靠他们课后自学。在培训班,外籍培训教员们主要对他们展开各种各样的实际案例,让他们从预测、计划、判断、组织生产、成本核算、流程优化、人员调配、销售企划、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等,一条龙的过程,实际接触认识到什么是科学管理。

这样的教学模式,对这些年级偏大、理论知识欠缺的企业管理人们来说,正是如鱼得水。

他们没有经过这样系统的管理学习,很多人是从普通工人一步一个脚印走上领导岗位的,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他们很快就适应了这种教学方式,而且各种实例一点也不枯燥,管理人们非常投入其中。

经过郭凡的引导启发,他们也渐渐放开了矜持,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激烈的辩论。这些人基本上可以算的是国企中的管理精英,大量突发妙想的点子层出不穷,连外籍教员也惊叹不已。众人相互之间的脑力激荡之下,每个人都觉得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所有人都感到这次培训不虚此行。

赵哲在参与案例讨论的时候就发现,外籍教员所阐述的一些具体方法,他们之前在工作中实际上或多或少都曾经接触过。只是他们是靠着多年的经验积累,自我总结出来的,运用的时候也是各凭喜好,随心所欲地把握其中尺度。

而外籍教员却通过一个个数据模型,将其科学地进行了整理规范,每一步该如何走,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一个决定好与坏的界限在那里,都有清晰的界定。就如同把一个混沌的世界,彻底明朗化,从而可以很明确地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做。

也正因为他们有着多年的管理经验,才能迅速地掌握科学整理出来的各种理论,明了其中的价值所在。

他感觉到,经过这次培训,将把他们多年以来总结出来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程度,使得他们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虽然他现在还没有想出如何改变前进压缩机厂现状的方法,但他相信,经过这次培训以后,他和厂里的那些干部,一定可以找到一条让企业起死回生的道路。

在当天培训的最后,外籍教员说道:“当今的世界,技术越来越细分,一个企业包打天下的时代早已经不存在。现在是一个细分市场的时候。一个专注于本身技术特长,不断深化研究,专精于某一个方向成为一种趋势。

我知道中国的企业,实行的是一种大而全的经营模式。从原材料入库开始,到粗加工、精加工,最后组装,所有的生产过程全部在一个厂里完成。偶尔会通过外厂协作,帮助生产某些半成品,或者是少数部件,但百分之七八十的生产过程都在本厂完成。

我可以告诉你们,这是一种效率非常低下的协作模式。

各个车间、分厂不是一个独立的核算单位,他们只需要埋头于生产,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可以了,盈利是整个工厂的事情,对他们的考核只是本月完成了多少零部件,成品率多少。

技术改进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如何节约成本、研制出更好的产品,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不需要考虑的。

因为他们不存在利益驱动,也使得他们没有动力、没有意愿去改进生产方法。各级生产部门都这样,汇集到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技术落后、成本高昂,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我希望你们,以自己的工厂为蓝本,仔细思考一下,如何发挥本企业的技术特长,如何将庞大的企业细分为一个个独立的企业法人,让他们也靠订单吃饭,凭本事从总厂拿到业务,这样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提升自己的生产技术能力。

同时,他们如果在某一个专项上有所特长,不光可以从总厂接到业务,还可以开拓市场,替其他企业完成他们所不能完成的加工项目,最终促进整个工厂的繁荣。”

听到外籍教员最后这番语重心长的话,所有来参加培训的企业干部们都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他们虽然来了,并且通过一天的接触,也确信这是一个真正提高他们管理水平的培训。但总的位置,还是摆在一体化生产流程的管理者角度来看待问题。

他们还是将自己的企业,视为一个整体。

经过外籍教员一席话,他们恍然发现,自己旗下的各个技术分厂、车间都可以视为一个单独的生产个体。

总厂有可能暂时接不到业务,但作为生产的具体环节,同样可以去争取业务!

这是一个他们没有想到过的新思路!

外籍教员没有等到翻译将所有的话翻给下面的管理者听,便离开了教室。因为他最后这番话,并不是他自己想说的,而是郭凡教给他说的,完成了交代的任务当然没有必要继续留下来。他们说穿了就是来挣薪水的,这些中国的管理者能学到多少,全看他们自己领悟。他们是没有义务,帮助他们分析企业该如何发展。

赵哲等人并不明白。

他们以为这是外籍教员的一个提示,虽然对方人已经走了,他们还在热烈的讨论。

“我们的精加工工车间技术一流,有三个八级钳工师傅,以前生产的产品,多次受到部队首长的肯定。如果我们把这个精加工车间独立出来,去承接业务,根本就不愁饭吃!我怎么早没想到这个点子?”一个机械厂的干部敲着头自我埋怨道。

“不是没想到,是因为以前舍不得放权吧?”他们厂的另一个干部哼了一声,“秋容升当权的时候,他巴不得把整个厂都霸住,哪里肯放权给下面的车间。要不是这次把他选下去了,就算有再好的主意,他也不会采用!”

他们的争论,旁人没有人关心。

何清源把头凑到赵哲耳边,低声道:“老赵,咱们厂可是空压机专门制造企业,在空压机上的技术实力,才省内也是排得上号的。如果去承接空压机业务,应该也是……”

赵哲心中一动,但想了想还是摇摇头:“你说得也没错。可是前些年没有订单,我们自己出去跑,不是也没有结果么?全国那么大,我们知道哪些企业需要空压机?靠我们自己出去乱闯,浪费差旅费不说,效果也不理想。”

“说到这里,我倒是想起了国资公司成立大会上,高新区领导不是说要建立一个信息平台,方便我们在上面寻找业务信息?你说这个平台能不能建立起来?”

“我当时也很兴奋的。可事后想想还是不靠谱,多半是高新区领导宽慰咱们的话。你想想看,建立一个这样的信息平台,要投入多少?供求信息哪里来?还不是要靠跑!高新区有这个钱,还不如直接派发业务给我们这些厂,可能花费还低一些。”赵哲不意外然地摇摇头。

“这倒也是!如果真有这么个平台,那对我们这些企业来说,可是一个大福音!”何清源想想也是,遗憾道。

“你当科幻小说来看还可以,怎么可能是真的。”赵哲嘲笑道。

何清源不想和他斗嘴,看看其他企业的管理者还在激烈讨论,对赵哲道:“算了,我们在这里空谈没有意义。从高新区回东郊,还有十几公里路,大家早些走早些回。回去以后我们实地看看我们的各个车间,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挖掘的潜力!”

“对!还是实际看看,说不定会有些启发。”

说走就走。

赵哲招呼厂里的干部,大家急匆匆离开教学大楼,刚走到技校门口,就碰到了郭凡。

“你们就要回去了?这才五点钟不到啊!”郭凡碰到他们,惊讶地抬腕看了看表,疑问道,“课已经上完了?”

“四点半就下课了,我们还讨论了一阵才走的。”赵哲如实回答道。

“这些死要钱的资本家!”郭凡暗骂请来的培训团队,完全是商业交易,一切都公事公办,到点就下课,一分钟也不愿意多留。

额外的辅导,想也别想!

人家是来赚钱的,可不是来支援别国人民的。

他拦住要走的赵哲他们,立即递过去一张表格:“正好,我有些事情要你们帮忙。你看这张表格上的内容,我要你马上用电话,通知你们厂,派出三十名职工去周围的菜市场、商店转转,询问一下价格,记下来,明天一早返给我。”

“价格调查?”赵哲看着表格,一下子激动起来,“高新区调查这个,难道是市里准备要平抑物价,进行市场调查?”

其他干部们一听,呼啦一下全围上来,兴奋不已。

“真的要平抑物价了?”

“太好了,早就应该这样了!”

“我们家那口子,天天都在抱怨东西又涨价了,政府总算要做点什么了。”

“我就说过,政府不会看着不管的,你们就是不信!”

他们七嘴八舌地,高兴地接过表格,详细看上面要调查的目录。

“市里还没有这方面的通知,不过我刚才听其他同志反映,说物价上涨过快,我想做一个调查,看看高新区是不是需要介入一下。”郭凡不动声色地说道。

所有的说笑声顿时中断,失望之色在众人脸上溢于言表。

“明白了!我马上去通知!这里什么地方可以打电话?”赵哲是老政工,政治觉悟高于其他人,知道这是事关所有人吃饭问题的大事,毫不迟疑,立即应承下来。

“你去教职员办公室,那里有电话。”郭凡给他指点了办公大楼的方向,自己又匆匆赶往教学大楼,希望在别的单位管理人员离开前将他们堵住,争取时间早点完成价格统计。

“同志们,这个工作很重要,有了准确的数据,政府才能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我建议我们所有人,都将上面要调查的项目记下来,再回去的时候,我们也沿途询问一下。多调查些地方,统计出来的数据才可靠。”赵哲在郭凡离开之后,对厂里的干部们说道。

“没有问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何清源立即支持道。

“那我们还是一路走回去好了。”

“三十个人够不够?又要了解粮油菜价,又要了解各种物品价格,恐怕调查不了多少吧?干脆让厂里职工自愿决定,愿意去调查的,都出动。”

“不要重复调查!我看要分片区,适当地组织一下。”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将郭凡来不及细化的调查安排给确定下来,整理出一套粗略的章程。虽然他们没有从事调查统计的专长,但多年的生产分派管理经验,还是帮助他们短短几分钟之内,就做出了大略有效的计划。

郭凡在阶梯教室堵住了其他企业的管理干部,把他请大家协助调查物价的要求一公布,立即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拥护。

作为各个企业选出来的干部,他们更加清楚企业留守人员的现状。

只不过他们能够担任企业干部,也具有起码的大局观。高新区政府本身财政拮据,还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让所有的职工尽可能地维持生活所需,确实不可能做得更好了。这些内容,他们也反复告知厂里的工人们,请他们再忍耐忍耐。高新区请来专门的管理培训团队,对他们进行培训,他们更加感到了高新区政府的一片赤诚。

现在高新区方面主动请他们协助调查,所有人都毫不推托。

他们也像前进压缩机厂一样,开了一个短会,把所要调查的区域扩展到了全城。将整个益都市分片包干,按照区域、调查内容、行业层层落实分派下去。

一个临时任务,在所有干部全力支持、群策群力下,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他们所属工厂的职工,听说高新区政府要调查物价,请他们协助,更是群情激动。十四个企业,两万多名干部职工,几乎集体自发行动起来,所有人争先恐后领取任务,哪怕从东郊贯通全城跑到西郊,也毫无怨言,更没提任何要求。

两万多人或是骑自行车、或是乘公交车,从厂里涌出来,一下子就洒向全城。

街道办开办的菜市场、自发的自由市场、背着箩筐的菜贩子,市粮油公司、米贩子,国营商店、私营小店,他们都跑了个遍,还向个体饮食店询问他们购买粮油蔬菜的价格变动。

他们在行动,农业办、物价办的工作人员也没有闲着。

他们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更明白郭凡下达这条指令的含义。并且农业办的工作人员,和近郊、远郊的各乡镇之间存在着工作指导关系,通过电话向当地乡政府了解情况,很快就拿出了益都市周边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粮油价格。

益都市位于西平省腹地,最富饶的西部盆地平原中心,水土肥美,自古以来就是粮食种植中心。建国后,这里更成为国内著名的粮油基地,和蔬菜种植基地。

各种各样的数据迅速汇总到高新区,被录入数据库。

郭凡一直等到晚上七点过,先后汇总过来的数据一一展示在他的电脑屏幕上。他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了一个较为直观地了解。

到晚上八点钟,十四个企业竟然也纷纷打来电话,将他们紧急收集的数据向高新区进行通报。也幸好郭凡没有走,将此起彼伏的电话都转接到了他的办公室。

随着大量的数据潮水一样涌来,一点点充实,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益都市物价形势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