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凡从技术学校出来,没有马上回筹委会,而是去了双环公司。
在双环公司门口,他意外地被门口警卫拦了下来。虽然筹委会和双环公司紧挨着,警卫也许认识他,知道他和公司的外籍老总相当熟,但还是歉意地表示这是公司的规定,他们也不敢违反。不过他们很快给埃尔默特的秘书打了一个电话,让对方通过门岗处的监视探头确认了郭凡的身份,才客气地予以放行。
双环公司的建设大致完成以后,各项规章制度也迅速得以全面推行,公司上下逐渐展示出一个国际大公司的气派。
例如聘请大批退伍军人,穿戴着同一明亮的制服执行公司警卫工作,也成为公司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公司新落成八个独立的研究院,一个科技转化中心、一个大型转化生产区,以及最主要的公司总部。这些地方都配置有大量昂贵的研究设备、实验材料等物资,为了保护公私财物,严防技术泄密,公司聘请了大量的警卫安保人员。
警卫的组成来自于退伍军人。
因为公司的保卫更侧重于预防和平时的监察,这些退伍军人虽然从纪律部队退役,但军人所掌握的技能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公司安全保卫。因此双环公司招聘了几名退休的公安纪检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在公司内还专门为这些警卫人员修建了独立的宿舍、训练场地。
对于这些退休的战士来说,他们从十八岁入伍,学的全部都是军事技战术能力。现在国家安置能力又不足,他们很多都只有回到老家务农。
现在有了这么一个机会,报名竞争的退伍军人相当多,第一天就来了一千多人。持续一个星期的警卫招聘,来应聘的人竟然达到了上万人之多!
公司按照每个独立研究院三十五名警卫的标准,最终从这上万名应聘的退伍军人中,精挑细选出三百人!
三百人中以精通徒手擒拿格斗的侦察兵为主,并由几十名曾担任过部队营连级军事主官的军官担任各级负责人,组建为保安中心和四十个保安小组。
另外还组建了五十人的突击支援组。
由于是负责公司财务安全的保安警卫,法律不允许配备任何杀伤性武器,也不允许拥有警用手铐等器械。
处于形象考虑,门口的警卫随身只有一根一尺长的胶木警棍。
在公司内部巡逻的警卫小组,则配备有一根电警棍,可以在不致命的情况下增强保卫手段。只有负责核心区域安全的警卫,经过市公安局的批准以后,购买了一批电击枪。
至于突击支援组,每人都下发了一套防刺服、防护头盔,配上黑色的制服就和后世的特警装扮一样,区别只在于他们不能持有枪械而已。
公司还购买了一批德国警犬,经过培训以后配发给各个巡逻组,以提高他们发现危险情况的能力。
公司为了让警卫人员安心工作,尽心职守,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所有警卫都可以推荐一名家属在公司内工作。
对于他们的工资也是分级发放。
危险性不强的门卫,月工资是四百块钱,比城市目前平均工资高出百分之四十。巡逻警卫的工资是八百块,已经达到了研究人员最低一级水平。核心区域的警卫工资高达一千二百块,和一般研究人员的工资水平持平。
各级安全主管的工资,最低是一千元,最高竟然达到了两千元,仅比公司最重视的十几名专家略低一点!
如果他们在执行警卫过程中负伤,公司负责全部医疗费用,并给予优厚奖励。假如有人因公殉职,公司更会在给予大笔抚恤金的同时,负责其子女就业以前求学期间的一切生活开销,并在其子女毕业后协助就业。
给予了如此高薪,公司对警卫的管理也就非常严格,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严苛。
警卫中心配有遍布全公司所有公开区域的监视探头,密密麻麻的监视器排列为墙。这样的电视墙监控中心一共有五面!
公司要求每堵监视墙前都需随时有四人职守,两小时一轮换。
凡是公司内发现了违规行为,且处于监视探头监视之下,值班警卫没有发现、上报者立即给予处分。从罚款、记过到开除,决不手软。
公司的规范管理并没有让这些警卫感到不适,他们从纪律部队出来,恰好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模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公司的各项警卫条例完全熟悉,并遵照执行。
警卫们平时住在宿舍里,已成家的警卫公司会为其安排家属楼,可以和家人住在一起。shouda8.com警卫只要执勤满十五年房产便归其所有。
除此之外,他们还是按照在军队的作息时间安排。
早上六点起床,洗脸漱口,住在宿舍的警卫们,主管还会检查内务。然后是晨跑早练,随后吃早饭。
早饭过后,七点钟开始训练,到八点钟结束,该执勤的去执勤,不执勤的要继续训练。
下午是器械、擒拿格斗、以制服为目的的非杀伤性战术训练,再辅之以健身房体能训练。晚上的时间就轻松了,警卫们可以自由安排。
这样一来,所有人的时间都被排得满满的,他们除了每天的巡逻执勤,感觉和在部队时并无太大区别,只是少了部队中的枪械军事技能练习,生活单调而又充实。
说来很有意思,在正常的训练之外,警卫也会组织学习。
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洗脑的方式:通过不断的学习让警卫们牢记公司保卫条例,熟悉公司的各个重点保卫目标,拟定各种防护预案,提高警卫们对公司的忠诚,主管根据警卫们学习的具体表现判断此人是否可靠,是否存在心理波动,引起波动的原因是什么,是否需要报请公司给予帮助,是否要对其进行专门心理辅导,是否对公司怀有不满甚至是敌意,及时对其执勤岗位进行调整等等。
长久不间断的学习,将其中的不可靠因素剔除,警卫们逐渐成为公司一支可靠的职业性、非武装保卫力量。
在严格的管理下,这些警卫明明对郭凡很熟悉还是不敢擅自放他进去,等到埃尔默特的秘书确认了郭凡的身份,并同意入内,他们才予以放行。
郭凡走在公司内,看到此刻尽管是上班时间,在一些草坪上、水池边、亭台健、运动场上,都有人在悠闲地嬉戏休息。
埃尔莫特等人实行的是西方式管理模式。
他们不在乎员工们上班时间在做什么,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完成了便不予干涉他们自行安排时间,可以安排更多的休息空间。
当然,这样做只是让员工感受到一种弹性作息安排,让敏感的研究员不至于感到自己被公司压榨,从而激发他们的抗拒心理,并不会无原则地全部放开不管。
即便是西方公司,在实际中也不可能对员工完全放任自流。各级主管会考核他们的工作强度,如果感到他们分配的工作强度太低,上级自会给他们安排更多的工作,而不会眼看着公司白白流失高额的薪水开支。
郭凡见到的这些正在草坪上憩息的研究员们,是最早的那批。
公司新招聘的两千多名研究员,此刻正聚集在公司的会议中心,召开由克劳迪恩、埃尔默特主持的迎新大会,为他们介绍公司的强大实力、光明前景,以及公司为员工所提供的各项优厚福利待遇。
福利待遇自然是真的。
就像第一批来的那些研究员,虽然还差两个月才满一年,可他们大多数都已经离开了宿舍楼。他们只需要支付首期一万块钱的预付房款,便可以得到一套住房,一套二、一套三,就算是选择跃层式套间都没问题!
剩下的余款他们可以在今后两到十年时间内,逐步还清――余款也不多,选择最小的一套二,他们只用再支付三万块钱就可以了。最贵的跃层式也不过需要付出十万块,对于他们来说,压力自然是有的,但并不是问题,有压力才有动力,他们才会更积极地取得成绩。
对于公司的十几名学术专家,公司更是无偿为他们提供了别墅:不需要支付购房款,只要每月支付五百块钱的租金,为公司服务满十年,别墅便归个人所有。
其实租金付不付都无所谓,公司并不贪图这点钱。
让他们支付租金,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这些专家在支付了租金以后,便会对自己的别墅产生归属感,支付了一定时期的租金以后,他们已经付出,却还没有得到别墅的所有权,这就是一种羁绊,使得因为这种羁绊,而降低转投其他公司的风险。
对于工作优秀的员工,公司将持续地给予他们各种“免费”福利。老的羁绊即将到期时效以前,又会给予他们比以前更好的“免费福利”,将羁绊的期限悄无声息地延长。通过给他们套上一层又一层的羁绊,在让员工对公司充满感激之余,又因为自己之前持续的付出,而让他们自觉自愿地留下来。
郭凡来到公司那二十一层的双环大厦,乘坐总裁电梯直接抵达二十一层。
埃尔默特的秘书恭敬地在电梯门口等候。
她是埃尔默特的秘书,尽管不完全知道郭凡就是公司的真正老板。但耳濡目染之下,她也清楚,不但埃尔默特对郭凡毕恭毕敬,就连公司总经理克劳迪恩先生,面对郭凡也是极为客气,两人之间关系非同一般。
她对于郭凡这个表面上的外人,实际上是当作克劳迪恩级别的公司上级来对待的。
在她的带领下,郭凡来到埃尔默特的办公室。
这是一件非常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光是会客厅就有一个小型的办公室大小,巨大的落地玻璃填满了整幅墙壁。
“郭先生,您是喝茶还是咖啡?”秘书微笑着询问道。
“茶!”
郭凡头也不抬,在埃尔默特办公桌上电脑键盘上轻轻一敲,取消屏幕保护,弹出公司管理界面。在秘书退下去以后,他熟练地输入口令密码,使用埃尔默特的口令进入公司管理程序。
埃尔默特是一个极为称职的公司管理者,他的性格有些类似于工作狂、控制狂,他的工作日志记录排得满满的,一天二十四小时,他整整十六七个小时都有各种各样的安排,几乎没有给自己留下休息时间。
“郭先生,要我通知克劳迪恩总经理和埃尔默特先生您来了吗?”秘书很快送来香片,用请示的语气问道。
“啊,你可以告诉他们我来了,不过他们不用特意赶过来。迎接新员工更加重要,不是么?”郭凡朝她笑了一笑,继续在电脑上浏览。
“是的!”秘书眼角随便一瞟,发现他进入的是埃尔默特才有权限口令进入的高层管理系统,心中一惊。再联想到从总经理到益都研究基地主管埃尔默特对他的态度,心中浮现出一个模糊的念头,她被自己的推想给吓坏了,赶快将这个念头从脑海抛开。
她在退出去的时候,显得更加恭敬。
她已经明白,郭凡是一个她不可以有丝毫得罪的大人物!
郭凡简单地浏览了一下他的工作安排,发现从研究项目审计、到研究进度了解、项目拨款、技术转化等等,涵盖了公司的各个环节。就连警卫的巡逻纪录,他都会不定期地抽出一点时间予以关注。
在公司研究项目中,各种各样数以千计的研究课题,清单在电脑屏幕上一直拉了上百页。
每一个课题,研究者、申请者都对其进行了简略的说明。郭凡惊讶地发现,埃尔默特居然在所有的研究项目中都留下了他的意见,有肯定有疑问,有的要求对方给出更详细说明,有的直接给予否定,有的要求项目申请人对该研究课题进行更深入地分析,总之,他对每一个课题都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都给出了很专业的评估意见。
不愧是从事技术研发的风投资金管理人,眼光非常老道!
郭凡粗略地将整个研究课题清单梳理了一遍,回忆着后世比较重要的科技产品,在管理系统中调出了“总裁意见”,将自己所设想的几个项目录入,让埃尔默特根据这些项目所涉及的技术,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开发。
这个“总裁意见”,只有埃尔默特才有权限打开。
他录入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心中一动,在搜索栏中输入“KEO――820174”,敲击回车键,电脑略微停顿,很快就搜索到目标。
屏幕上出现一个图框,里面是一块芯片的图片,旁边还有文字说明“超高速分析芯片”。
这枚芯片,郭凡曾历经千辛万苦从美国带回来它的电路。
不知道经过这么长时间,埃尔默特他们在拿到全部设计电路图以后,是否已经消化,并制作出“山寨”版本。
他点击图框,屏幕没有转入具体的项目细则,反而弹出了另一个用红色字体显示的对话框。
“本项目为公司密级档案,调阅权限不得低于A级,请输入调阅口令和密码!”
按照公司的保密制度,档案密级被分为S级,五A级,四A级,三A级,双A级,A级,一直向下到F级。
郭凡有自己的口令,他的口令便是最高的S级,也是全公司独一无二的口令。
其下克劳迪恩作为公司总经理,口令级别为五A级,可以调阅除郭凡特别标注的档案以外,其他的所有资料。
埃尔默特是研发基地总管,他的密级和总公司副总经理、地区主管同级,仅比克劳迪恩低一级,达到了四A级别。再下来是研发基地的项目申请审核部门的主管,为三A级。具体项目主管为双A级,研发工程师为A级。
也就是说,这个芯片的调阅权限至少需要项目研制人,才能调取。
权限高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全部调阅。某些档案属于公司高度机密,例如公司的所有权,这类型的档案会特别予以标注哪些人可以调阅,非特定的口令拥有人,其他人即便拥有高权限口令,一样无法从资料库中调出档案。
这枚芯片的资料调取,只被列为“密级”说明保密级别并不特别高。由此可见,可能公司已经在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才不再列为高度机密档案。
郭凡再次输入埃尔默特的口令密码,屏幕上的红色警示框消除,弹出来一长串资料。
每一行资料都是一个单独的档案记录,长长的一串档案清楚地标明了对芯片的研发过程,还有最新的成绩。
从档案上看,公司在拿到芯片的全部电路图以后,并没有马上组织试制,而是调集了一批集成电路方面的专家,对电路图进行全面剖析。研究人员对每一个元件都进行了重新的精密计算,对电路的某些参数做出了调整。
通过这个浩大的工程,该芯片的电路原理和各功能电路都被研究人员摸透之后,才进行了第一次试制。
当初郭凡在探测芯片电路时,还根据微观细节,给出了各层次制作工艺的粗略估计。
对于这些工艺,研究人员们也引经据典进行讨论是否适用:某些西方习惯的生产工艺,限于国内的工艺水平,可能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达到反效果。研究人员们要根据自身能力,对原芯片所采用的工艺制作流程,进行完善的论证。
试制作的进度比郭凡期待的要慢一些。
但幸亏有了原始电路图,还有大致加工工艺的判断,总体进度还是比他们从零开始研究,快了许多。节约的研究时间、精力,至少要比从头开始节约了百分之四十以上。
制约研究进度的主要因素,还是国内较为落后的加工能力。
集成电路制备是考验一个国家综合科技水品的硬指标,是对其化学、光学、半导体、材料、精细加工能力的巨大考验。
任何一项达不到足够的要求,都会制约芯片的制备能力,降低效能,影响其良品出产率。
双环公司购买了国内能够买到的最精密试验加工设备,部分国外没有受限的设备,还尽可能采用了进口仪器。
论人员,这批研究员不说国内最顶尖,也是一线科技人员中的佼佼者,基本上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
为了取长补短,公司还特意从美国聘请了两名科学家,共同参与研制,希望借助西方的技术经验,提高芯片的制备水平。
实验室制作、最好的研究人员、外国科学家辅助,三者结合,可以说如果双环公司的芯片制备能力超过了国内的绝大多数实验室。
可是最终,他们还是无法完美复制这枚芯片!
半导体材料差一点、激光束的聚焦效果差一点、制作掩膜的化学品差一点、封装的技术差一点……,这样差一点,那样差一点,虽然每一样都只差那么一小点,但聚合起来就让整个芯片的制备差了一大截!
研究人员想尽办法,查阅国外的技术资料、国内的实验室成果,洋方、土法一起上马,最终制造出来的芯片,也只能集合一百二十九万个半导体元件――仅仅比英特尔的486多四万个!
而486是九零年初推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产品,实验室制备能力还要高得多!并且,根据摩尔定律,每十八个月芯片制造能力就翻一倍,从九零年初到九一年四月底,英特尔的芯片制造能力仍然大大超越了双环公司的实验室试制水平!
更可怕的是,在这枚原始芯片上集成的元件,达到了恐怖的一百八十万个!
差距非常巨大!
所幸研究员们面对着巨大的鸿沟,没有畏惧退缩,他们早已经习惯了面对国内外的巨大差距,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奋力追赶,从未放弃!
一旦这枚芯片试制成功,投入使用,不但大大地强化国内的半导体分析能力,还可以据此帮助公司对现有的研究、开发器材进行升级换代,跳跃式地追赶最新科技能力,他们又怎么可能气馁放弃?
他们不断地修改制造流程,以求达到完美,最大限度地减小人为操作影响。
试――01集成一百二十九个元件;
试――02集成一百二十一个元件,集成度还反而下降;
试――03集成一百三十枚元件,比第一款略有上升,实测效果仍不理想;
……
试――25集成一百五十三万七千四百个元件,集成度急速提升二十多万个,比上一款也大幅提升了十六万!
但郭凡看过了试――25的思路,发现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超常规的制作方法:他们将芯片的硅基扩大到原来的一倍半,用扩大面积的方式来提高集成度!
现代半导体生产,每枚芯片应该是越小越好。
小,一张圆形的硅晶片上可以尽量生产出更多的芯片,降低生产成本。小,可以大幅降低生产中的缺陷,提高良品率。小,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各元件之间的线路传输距离,降低能耗、减少发热量、提高芯片可靠性、提升运算速度。
研究人员们尝试了很多次以后,发现暂时无法改变加工工艺上的缺陷,干脆反向思维,先制造尺寸更大的芯片,把所有的元件集成上去,在通过持续的研究改进,缩小芯片尺寸。
至于合理利用硅晶片、发热累积、效率等先暂不考虑。
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来才轮到如何提高!
成本?
实验室制备品考虑过成本吗?什么如何在硅晶片上尽可能多地多容纳芯片,这种事情实验室是不会理会的!没有解决如何制造成功之前,其他的所有要求,都必须按照轻重缓急,向后排!
从试――25开始,芯片的集成度在飞速提升。
到试――97,芯片的集成度终于达到了一百八十万这个要求!但这枚芯片的尺寸比原始芯片大了整整一倍!
就好比后来AMD为了在性能上追赶英特尔,便把芯片大幅放大,通过扩大容积来增加元件集成度一样,双环公司走了同一条路。
试――97在工艺上的缺陷,导致这枚芯片的总体效能,依然只达到原芯片能力的百分之八十九。可经过研究人员们的持续努力,芯片中的元件集成度也在努力向上增加,最新款的芯片集成度达到了两百万,实测效果,已经可以基本满足使用!
在这枚芯片的制备上,公司的投入达到了一百九十万美元!
它的缺陷尽管还很多,例如尺寸过大,散热是个问题、功耗也超过了预期、稳定性不足等等等等,但至少,双环公司终于有了自己的超高速分析芯片,并在这枚芯片的试制过程中,融合了许多外国的制作工艺,积累了宝贵的大型芯片制备经验!
采用类似的制备工艺,双环公司将对现有的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升级,在实验室内小量地制造出高性能的芯片,以替代某些落后过时的老旧处理器,让公司的精密研究能力再上一个台阶,以更快地缩短和国外先进实验室的差距。
郭凡看到埃尔默特写的备忘录,和他的意见,毫不迟疑,立即予以批复:“同意!立即进行升级!”
当他关闭管理系统,克劳迪恩也正好打开门进来。
他匆匆忙完了迎新大会的致辞,将后续的欢迎安排工作交给埃尔默特,便快步赶来。他知道郭凡是为了什么而来,他从美国赶过来,一方面是激动于公司添加了大批新鲜血液,基本搭建起一个涵盖所有电子工业研发的超大型科研基地,另一方面也是有着和郭凡同样的期待,期待于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终于诞生!
“老板,您是来看那个‘非对称复分式数字信号传导系统’的吗?”他一看到郭凡,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啊,克劳迪恩你来了,正好,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最新的玩具吧!”郭凡抬头看见他,微笑着回答道。
“嘿嘿,我也是这么想的。”克劳迪恩急不可待地打开了门,和郭凡一同走出去。
非对称复分式数字信号传导系统,这是研究部门按照其原理,所赋予的专业名称。按照郭凡最初给他们下达的指令,这个装置对外销售的名称将被定为ADSL!
一种无需进行大规模建设,利用先行电话线路进行数字信号传输的网络系统,经过近一年的技术攻关,终于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
这是双环公司推出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产品,也将是他们用以占领欧美互联网服务市场的利器!
………………………………………………………………………………………………
今天写得不是很快,想了想,干脆就来一个七千六百字的大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