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灵魂远行》第八十二章 噩梦 0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桐的虐待,对于他们来说是有关于爱情,对于这两个人来说就是全新的一种。

常桐享受与每一种方式。

不过这一次,意外已经开始发生了。

常桐没能第一时间找到穆源,这一点正是失算的一点。

乔如云猜测被回国的穆源交给了警察,这个案子也就此正式立案。

然后没多久,这群消失的共同点“常桐”就非常迅速的被人找到了。

不过常桐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天,毕竟人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他之所以敢一直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计划处也是因为这个。

从抓到喻文辉开始,他就准备把凶手这两个字往喻文辉身上靠。

喻文辉的手机在他手里,最开始的时候,常桐就没动手抓喻文辉的父母,而是以他的名义给自己的父母发了个短信。

别的什么解释都没有,就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对不起。”

在发这个短信之前,常桐翻过喻文辉和自己父母的聊天记录,确定了他们曾经因为过吴明明吵过架,才敢这么正大光明的弄出这样一回事。

这样的话,也可以顺理成章解释成是出了事。

毕竟这个事情关键角色“吴明明”消失后没多久,而吴明明还造成过单场翻脸。

警察找来的时候,常桐就一脸正派的说了,他也觉得很巧,但是这事还真的和她没关系。

没有实质性证据,其他人也无可奈何,只能任由他说。

不过这件事情还真的没有很明确的怀疑到常桐身上,毕竟常桐出名后做过的慈善不少,在外界的名声也很高。

反而顺着一圈过来,目标变成了这个非常桐公司的,意外消失的喻文辉身上。

这个小有名气的才子“喻文辉”的失踪,后来也掀起过轩然大波。

但是,吴明明家里的社交偏少,加上常桐一直有在一家店固定定了很多年的礼品,每年都会自动给其他人送去。

警察后来查到这边的时候,也因为过去太久没有留下姓名和印象了。

反正钱到位了,剩下的到底是谁和他们商人有什么关系呢?这都不是什么大事。

后来警方也尝试追过账目,可绕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当时的店主,得到的结果却是给的现金这四个字。

不过想想也是,九年前是什么年代,网络银行这种东西哪里有那么发达。

对于喻文辉的调查之前刚失踪的时候就进行过,但是因为当时各个系统都不发达,买票这种事情可以直接线下进行,综合起来就没什么需要用电脑的东西,这直接导致了搜索终端无法查询。

所有事情都合情合理有因有果,搜查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警方就暂停了。

当时的情况确实不够详细,如果是通过没有登记过的渠道去往了别的地方,这不被查到都是有可能的。没有办法,喻文辉的父母也理解这一点,只能选择接受现实。

但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事情不少,慢慢的,还都在被揭露。

这次的事情,更是直接把案子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

这个案子开始调查的时候,正是林衍的父亲林景康被调过来的时候,在这之后,林景康就加入了这个专案组。

但烦人的是,穆晴珊留下的信息不多,乔如云能够拿到的线索也不多。

这些东西串联在一起,唯一能够说明的只有乔如云有很大的可能是在找穆晴珊的路上消失的,但这个路并不明显。

说到这里,常于安又插话解释道:“因为当时进行这些计划的时候,常于安都没有对外公布他和谁的恋情,所以当时失踪的人的周围一般除了最亲的人都不知道有关于这些失踪女生恋情的情况,包括穆源。”

“穆源的工作就是到处跑的,虽然不是很厉害的工作,但要走的地方却很多,忙碌程度也不一半,所以当时有关于对象的事情也没有告诉穆源。”常于安说。

林景康跟着补充道:“这件事我也记得,这个要求还是穆源走之前提的,穆源走之前跟他们母女说过‘这次的事情比较大,如果不是很重要的事情,都不要联系我了。’结果这一不联系,就出事了。”

林景康摇摇头,遗憾地说:“这事要是搁在我的身上,我也能后悔死。”

方诗秋说:“哎,当时也没想到能出这档子事吗,毕竟之前没有一次有过意外。”

林景康无奈:“是啊,这是常态。”

常于安说:“那我继续了,这点说完就没事了。”

“总之,专案组成立之后,这类的人员就在被慢慢找到。这一点,我想伯父了解的会比我更多。”

林景康说:“嗯,确实,当时我们往报纸上刊登消息后,就找到了之前出事过的汤宛安和另外一家人,当然,这个吴明明和喻文辉是作为本案的关联人物存在的,不过当时列出来的名单中,单独失踪的女生都没有被划在范围内。”

“常于安当时的计划并没有很明确的集中性,遗漏下来的很多人也是后来暴露出来才发现的,我们之所以能找到那一群人,都是因为那个所谓的共同点。”林景康说,“后来在对这个案子进行审判的时候,也是因为说出来的因素破了当时警方找到的共同点,才把当时还受人怀疑的常桐摘了出去。”

常于安也接着说:“对,加上后来彻底把汤宛安控制之后,常于安还试着让汤宛安去钓过一个男生,这也是最后案子安到汤宛安身上的原因之一。”

过去太久,林景康也有点想不起来了,他问:“这是最后死掉的那个人吗?”

“是的,”常于安说,“也是后来直接关联到你们抓到‘凶手’的那个人。”

林景康眯了迷眼睛,脑海里有关于这桩大案的事情也在慢慢想全。

再后来,喻文辉的同事跳出来说了:“有一段时间,喻文辉一直跟着那边公司的人,但也不知道是跟着谁。”

这个证词,后来成了把喻文辉认为是凶手的一大原因。

这个同时和喻文辉的关系很好,他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那时候还不知道喻文辉被列入的怀疑的范围。

但是这么一说,喻文辉被怀疑的可能性就直线上升了。

确实,和这个公司有关不一定是要在这个公司的人或者说这个公司的领导,也可能是所处环境离这里很近,又或者是……身边的人离这里很近。

从逻辑上来说,前两个角色和这家公司关联性只有汤宛安一个,这可以说是巧合,但是从吴明明开始,之后的人都是和这家公司有关的。

并且,汤宛安被弄走的时间正好是喻文辉和吴明明各自入职后的一个月,这也是极其巧合的一点。

不过有关于常桐平时在公司和女生联系的问题,因为后来处理的比较多,加上新老关系一直在替换,而这群人发现的又晚,所以有关于常桐在办公室的事情都已经模糊了。

迫于这一点,常桐才能在那一段时间内被摘出去。

但是如果说是完全依靠公司的,之后有关于喻文辉的很多事情也不成立了。

毕竟,喻文辉并不是真的在公司,而且加上喻文辉的消失是小范围引起过轰动的,想要再使用这个身份来“骗人”,其实还是挺困难的。

所以,喻文辉单独是凶手这回事,在当时来看也不成立。

但是后来综合上被推出来的这个第一个在这个公司失踪的汤宛安,一切好像就有点成立了。

汤宛安是第一个计划的人,然后因为曾经见过面的关系,两人意外发现双方在某些关系上契合度很高,所以选择了合作。

不过这个合作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单纯为了自己想要杀人的欲望这一点。

很多时候,两个人处理起事情来总是比一个人处理要方便,这也是他们选择合作的一大原因。

当然,这都是后来人的猜测了。牵扯进案子的常桐,只是将这些思维串成一条线,然后把所有思想“移交”给汤宛安和喻文辉而已。

又这么过了半年左右,常于安的教学进度差不多可以深入一些了,作为放松,还没等喻文辉和吴明明明确的跟他说什么,常于安就自己跟常桐提了要求:“我可以稍微出去走走吗。”

常桐脸色瞬间一变,原本呆着的笑意的,吓得常于安怂了怂,说:“我……我只是这么久都困在这里……太痛苦了。”

常于安垂下头,没有意识到自己重复的描述:“我只是……在这里呆太久了,想出去一下,这里……真的不是很舒服。”

“这环境可还算不错了。”常桐用冰冷的语气说。

常于安说:“我知道,就是,就是心理上觉得有点压抑。”

压抑是真的,但是不直达为什么,常于安说着说着有点心虚。

常桐观察了一阵子,还是给他放宽了一点要求,他说:“行,我明天带你出去。”

“然后,然后我字认的差不多了,可以可以买几本书吗,课外阅读的那种。”

这一个要求,就是吴明明给他暗示过的了。

好在常于安聪明,虽然对于亲情上她不是很相信吴明明,但是对待是非这回事,常于安还是选择了中立。

“你自己想看?”常桐问。

常于安点点头。

常桐也没说好或者不好,他拍了拍常于安的肩膀,出去了。

他一年前就发现了吴明明还藏着私心,之所以还没揭穿,就是想看看吴明明到底是想干什么。

常于安现在这样,他心里大概就猜测到了肯定有受到一点吴明明的影响,但是到底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那时候的常桐并不觉得这个影响会是什么大难题,毕竟常于安曾经的经历并没有被常桐考虑进去。

这一出去,真的意外导致了常于安最后的选择。

人生在世,有的时候,很多事情的结局靠的都是那么一点缘分和运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