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心灵修行记》214章、心理学秘籍:真正离苦冲破迷茫到达解脱彼岸的利器,唯有佛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人当知,烦恼如水常住,莫以为水蒸发了,即等同它消失了,它经过阳光蒸腾,同样又回向大地,常人的烦恼即像这般,轮回不息,即便个体消亡,新个体至芸芸众生的烦恼依然常在。

谈及烦恼,近现代以主打心理学解决心中烦闷,但效果始终不尽人意,通过心理学某些良好暗示,的确能得到一时慰藉,但不在本心上下功夫,心理问题一样挥之不散。而佛法中,无不重视心识作用,本心更是重中之重,历来得道者无不是见证了本心,从此大彻大悟,找到了最充实的生命,生则坦然,涅槃坦然。

就说那些念经学佛者,即便还未见到本心,通过念念经文却也能渐而净化心灵,消除心中的无明恐惧感,这一点放在常人身上,尤为受用。

但在现如今,多半的人似乎对佛法有所误解,以为他人剃度为僧,即认为是在逃避,对家庭不负责任,对父母不孝,一个弃家庭于不顾的人,不是懒惰就是没志气,细细想来,人们对僧人存在不少偏见。

换做以前,笔者也是这么认为,感觉人悲观了,整个人都不好了,没啥动劲,可以把出家当成发泄情绪的借口,但在自我调节情绪的过程中,伴随着一些堕落,逐渐觉察到佛法比心理学更实用,尤其是看了释迦牟尼成道的故事后,竟对释迦牟尼的中道论,开始摸索与反复实证,终于发现中道论的核心思想来于暗藏无分别心的本质。

至今,笔者都能嘲笑自己曾经的无知,在感恩释迦牟尼伟大智慧的同时,也感激自身的困境与堕落,包括那些对我不友善的人,若是没有那些,我根本不会去寻找什么解脱之法,更不会如此自信说终于找到了最重要的东西。

人若是着了什么相,便在哪个相中迷失自我,越走越远。若着权利相,即会排斥有损他相关权利的事,若执于名相,即会极力维护自身名节的事,若沉迷美色相,即会轻易放纵自我,人一旦有了这些,一颗心七上八下,安宁将无处安放,即便得到也不会满足,失去后则耿耿于怀……一切相是那么的容易可得,收心却不易。正因为是个过来人,是个普通人,所以也明白了什么才是不普通与谦卑。若真以为某个东西能常住绝对永恒,那即是我执。修行真心不易,悟了觉了的人,皆能放下心中的傲慢,不与他人争理,因为他们不会见怪一时迷失本心的人。

生死之间有多远?不生不灭又是何物?人若不能了脱生死迷茫,断灭烦根,即使寿命再长,也是空有躯壳。已了然,生死就在眼前,即在刹那,不生不灭即是相对永恒。

佛法并不离世间觉,真觉了真悟了,一切将无分别,所见只有心性。在中道观中,不可思议的是,一切终将回归心性,这个心性即是佛法、真如,也是众生,能解脱生灭无常的痛苦轮回,也是处理事件的最好状态。简单说,人在接触外相的时候,心识无不在起作用,当年释迦牟尼正是在中道观中发现了入相离相的绝佳方法。以不动而见动,显慧显觉,分别的只是相在作用,不论是无分别心还是分别相,其实均为一如。

而常人所见,只为分别而分别,有分别即会产生喜恶与偏见。以内动守外,在对立中破坏心性,迷失自己,故而烦恼流转不断。

中道观中,外相不是不重要,只是常人往往被外相所转,心动了,道也就偏了。要知道,外相的一切反复无常,生死、财富、地位、生活……,一切事物所能见到、感觉外相的存在,本身并不会影响到情绪。能觉知人的情绪波动是一切烦恼,一切善恶的根源所在,也就看到了真实的自己、世间人的难处。

名相非我所有,寿相非我所有,虚荣非我所有,他人更非我所有,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拥有,哪怕天长地久都会毁灭。若觉知实相,即能体会绝对与相对的意义,一切无所得,故能放下所有相,唯有真心对长空,安然住于空界。

境界非境界,是为境界,觉醒力即佛,觉醒路即是法,佛法即是心,亦是觉醒中的智慧与证悟。真没想到,以人类的角度,万法的本质竟来于心,所有的烦恼,成就佛果、无上菩提,均来于此。佛法既有非有,这还只是表面上的理解,真正的功夫只有一如。当然,成就不了也没啥关系,既然觉知数几十亿年后的绝对尽灭成空,那还有啥什么成就?若了知实相,将无悲伤,没有喜悦,当下文明即是相对永恒。

原创:心灵修行记

笔名:青灯禅

《心灵修行记》一直致力于心理破译、心理学、佛禅、心灵鸡汤、草根传志原创语录、心理免疫学、行业内幕预测、未来科技猜想,以真实故事为主导,也包括极少部分小说的成分,意在开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但所有的篇章仅供参考,旗下有《奇缘传》、长篇小说《凡人悟道斗恶魔记》等作品,欢迎关注这三部作品更新情况,谢谢。

笔者已委托维权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未经作者同意,请勿私自下载、转载作品,翻版必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