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农民企业家》第十二章 李玉茹来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色如水,赵宏一个人在猪场守夜。

简陋得跟猪舍差不多的房间,堆满了大包小包的粮食,还有几袋正大饲料,因为小猪一开始不习惯吃生料,所以只好掺些买来的饲料,更合它们的胃口。

养猪还真是个辛苦活,这还没几天,赵宏就算是深有体会了。喂猪都还算轻松的,只需要把粉碎好的粮食和饲料搅拌一下,投入到食槽就可以了。

最脏最累的是打扫猪舍,每天都要把猪粪便收集起来,然后用水冲洗一遍,天冷了还要垫上干草,免得小猪受凉。

要不是赵宏是重生过来的,这种脏活累活还真是干不来。本来这事赵妈说让她来干,但赵宏坚持一定要自己做。

为此,赵宏还被赵妈好好表扬了一番,说想不到赵宏真的懂事了。

小猪的消化机能还不够完善,所以要少喂多餐,一天起码喂四、五次。白天的时候赵妈会帮着忙活,但晚上这一次就只能赵宏自己去喂食了。

赵宏一手打着电筒,一手提着塑料桶,桶里装着白天就拌好的猪食,往每间猪舍的食槽里添料。

添料的过程还得小心翼翼才行,一群小猪窜来窜去,呜呜乱叫,挤来挤去,一不小心就会把塑料桶拱翻。

喂食完之后,还要往水槽里加水。一通忙活下来,都晚上九点多了,赵宏忍不住吐槽干点事真不容易,后世大公司的职员玩个996都要死要活的,自己现在可是997都不止了。

坐在床上,赵宏忍不住想,自己现在也算先知先觉,干点什么不能挣钱,为啥不先攒点小钱,然后在大城市囤房做寓公。

为什么要办养殖场,又脏又累的。说到底还是因为对家乡的眷恋,前世在城里打拼了大半辈子,何曾真正快乐过,梁园虽好,非久恋之家。

既然重生了,就不要再走老路了,为什么就不能留在村里。如果凭自己的努力,能改变村子落后的面貌,也算没白重活一次。

山村的夜晚静谧安宁,听着外面传来的虫鸣蛙叫,赵宏很快就有了困意,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赵宏刚喂完小猪,正打算去杨柳井挑水,忽然听到外面马路上传来一阵突突的发动机声音,然后在门前停了下来。

赵宏出门一看,只见村里的几个干部陪着一男一女从一辆五菱微型车下来。

女子一身紧身套装,身材玲珑有致,肤白貌美,恰好是赵宏英雄救美之后认下的干姐姐。

村长赵奎一张国字脸,平时总是一幅严肃的样子,此刻却满脸堆笑的上前道:“小宏,这是李乡长和王秘书,是来我们村视察工作的。听说你家办起了养猪场,特意要来参观,你过来认识一下。”

赵宏有点意外,想不到便宜姐姐居然是个乡长,不过这时候却只装作不认识,道:“李乡长好,王秘书好,猪栏那边脏,不如就在外面坐一下,这里不好招待人,要不二位领导到我家去坐坐?”

“小弟弟,姐也是干过农活的,以为我没见过猪栏吗?”李玉茹佯怒道。

说完带头朝猪圈走去,众人只好跟上。

村长赵奎在后面大声赞道:“李乡长的工作作风就是踏实,这叫巾帼不让须眉。”

十间猪舍一字排开,红砖墙,水泥地,打扫得挺干净。

一群小猪仔刚吃饱,正三三两两地嬉戏,见有人过来了,也不怕生,一只只抬起头望着众人,小小的眼睛,胖胖的身子,看起来还挺可爱。

李玉茹上前两步,隔着栅栏门伸出玉手,噜噜噜唤了几声,小猪仔就一个个凑了过来,去嗅她的手。

“你这一共养了多少头猪,忙得过来吗?”李玉茹缩回玉手,回头问道。

“一共100头猪,现在猪还小,我和我妈两人就能伺候过来。不过等过一阵子,长成育肥猪之后,就得请人帮忙了。”赵宏道。

“哦,我看你那边还平了一块地基,是准备扩大规模吗?”

“不错,我计划将来要扩大十倍,一批养1000头就差不多了。”

“那可真是规模不小呀,得要多少成本,需要多少人手算过吗?”李玉茹先是惊讶地问道,然后皱起了好看的眉毛,似乎有点担心赵宏好高骛远。

“也不是一步到位,可以慢慢扩大嘛。”赵宏不想多谈,便随口敷衍道。

“对啊,小宏你这么年轻,根本不用着急,就算一年扩大一倍,将来也不得了。”王秘书也在一边插话道。

“是呀,小宏年少老成,敢想敢干,将来指定有出息。你这要是却人手,跟老叔说一声,村里大家都可以帮忙。”赵奎也在一旁接口道。

毕竟地方不大,一群人又看了看旁边两间茅屋,一间火房,起了一个灶,用来炒熟黄豆、大米。另一间算是仓库,堆满了粮食,还摆着一张小床,是赵宏睡觉的地方。

临走之前,李玉茹拉着赵宏说道:“做养猪场确实不容易,但成功了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可以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省里有专门对农业项目的扶持政策,可以向农业银行申请贷款,你要是需要的话,哪天有空可以去党政办找王秘书,也可以直接找我。”

王立本是才毕业不久的大专生,长得瘦瘦高高的,家就在隔壁的石桥镇,可能是因为家里没有什么门路,所以才分配到了乡政府当秘书。

虽然李玉茹只是一个副乡长,但据说很有些来头,见她对赵宏很重视的样子,王立本也很热情地叫赵宏一定要去找他。

待他们走后,赵宏先去井里挑了两担水,给小猪的食槽里加上,收拾妥当之后,往小叔家走去。

小叔家在村中间,还是祖辈传下来的两间大瓦房。格局还算宽敞,外间一边砌着个灶台,烧火做饭会客都在一个地方。

赵宏推门进去的时候,婶子正准备淘米做饭,看样子是刚从地里回来。

见赵宏进来,也不客气,直接吩咐道:“你先坐着,中午在这里吃饭,顺便帮我看着点毛毛,别让他一个人跑到外面去。你叔去帮人拉钢筋水泥去了,估计也快回来了。”

小堂弟赵远今年才三岁多,迈着一双小短腿在屋里跑来跑去。堂妹赵梅在一旁摘豆角。

小堂弟还不太会认人,也不常见赵宏,跑到赵宏身前盯着他看,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充满了好奇。

赵宏忍不住伸手捏了一下他粉嫩的小脸蛋,他咯咯直笑躲开了。小时候长得挺可爱,可谁知道长大了却不走正路。这小子上学的时候就调皮捣蛋,走进社会之后做事又没个定性,后来甚至混进了传销组织,可算是让小叔家操碎了心。

婶子一边烧火煮饭,一边和赵宏拉拉家常,听说赵宏从书上学的给猪喂生料,她有点好奇,问了赵宏一些细节。

然后又担心这样子喂,猪吃了会消化不好,不划算,赵宏说你要相信科学,这都是写在书上的,那还能有错,你等着看吧。

正说着话,小叔一身灰扑扑地从外面进来,背上的衣服都被汗浸湿了。

“小宏怎么有空过来了,不去喂你的猪?”小叔笑着问道,边说边脱衣服,光着膀子打水洗脸。

“哪里要一天喂到晚,又不是喂进去就长成肉了。小叔这几天在帮谁家拉货?”

“江生家准备盖楼房,在帮他家拉红砖、水泥。”

“村子里好几家都盖了新房了,小叔不准备盖一座?”

“他们都是在外面搞副业赚了钱的,我哪来那么多钱哦。”

“小叔这几年搞运输也赚了不少吧?”赵宏问道。

“你小子问这些干啥,不会是养猪场本钱不够了吧,你养这一批猪也没花多少钱呀。不是叔小气,你先不要急着扩大规模,先把门路摸清了再说。”赵振华正色道。

“放心吧,不是惦记你那点老本,养猪的事我心里有数。”赵宏笑了笑,“是这样的,我有个赚钱的想法,跟小叔商量下,看可行不可行。”

“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国家现在放开了粮食交易,价格估计要上涨,我们在家这边收一批粮食,运到大城市去卖,应该有赚头。”

“粮价要涨?”赵振华眉头一皱,若有所思地问道。

“那是肯定的,这几年样样东西都涨价,种子、农药、化肥都在涨,凭啥粮食不涨。以前不涨是因为价格由国家定,现在放开了,不涨价就有鬼了。”赵宏非常自信地说道。

对这个问题赵宏早有准备,而且说的确实是事实,所以说起来理直气壮,赵振华听了之后不由得点头赞同。

婶婶在一旁听了之后却有点担心,说道:“这会不会犯法,前两年不是还在抓投机倒把。万一有人查怎么办?”

听了婶婶的话,赵宏不由得笑了,难怪农村发展落后,这思想还停留在八十年代,早就落伍了。

“婶婶你每天都看电视吧,上面天天说要搞市场经济,就是鼓励大家做生意,投机倒把都是哪年代的事了,时代早就变了。”

“可要是万一价格涨不起来呢,国家难道就不管吗?”乡下人就是胆小,婶婶看来还是不放心。

赵宏还没说话,赵振华毕竟是经常在外面跑,见多识广,发话道:“就是不涨肯定也不会跌,我看可以试一试。收购粮食倒是容易,但要运到城里卖出去可有点麻烦。”

“小叔你不是准备换一辆货车吗,要不就现在换吧。”

“换倒是想换,可是钱不够。我去看了,一辆轻型东风卡车要5万多,哪里买得起。”

“5万多也不算太贵,要是这生意做起来,很快就能赚回来。小叔你还差多少钱?”

“这几年才存了两万多块钱,差得远着呢。”

赵宏想了想,自己手里还有一根金条,存款还剩三万多,先借钱给小叔买车,剩下的作为囤粮的本钱,这生意可以做。

不过这么大的事肯定不能自己拍板,至少表面上要和老爸老妈商量下,于是道:“要是我们两家合伙来做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钱不够可以先借一点,实在不行还可以贷款,今天还有人问我需不需要贷款呢。”

听赵宏这么说,赵振华挺好奇,还有人主动问需不需要贷款的,于是问怎么回事,赵宏大致说了一遍,当然怎么认识李玉茹的就略过不提了。

吃完饭,约好改天两家人再一起仔细商量,赵宏就往养猪场走去,小猪一天至少要喂四次,再不回去它们就得在猪圈里撒疯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