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彼岸变天》第十八章 机械和流水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了半个时辰,杨思辰和船厂的头面人物一起在船厂王大海住的小院里吃了午饭,杨思辰留下王大海和于屯,把飞剪式帆船的图纸给了他们,自己则和紫绢在一旁把飞剪式帆船的船模组装起来。

过了一个时辰,杨思辰和紫绢把船模组装完了,王大海和于屯也已经看完了图纸,看着船模,二人眼神晶亮晶亮的,一副淘到好宝贝的模样——二人都是老海盗,对船只极为了解。

杨思辰客客气气地问道:“王伯、于伯,您二人看这船多快能造出第一艘来?”

王大海想了一会儿,回答道:“估计两个半月,主要是木料切割太费事了。”

“木料的事我来想办法,您二人尽快拿出所需木料的尺寸和数量,能用同一规格木板的尽量就用同一规格。祖父说了,希望我们尽快造出船来。现在我们赶时间,能用银子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二人点头称是,在屋内忙起来。杨思辰则开始打坐修习内功。

过了一个时辰,王大海和于屯拿出了所需木板的尺寸和数目的大概估算数据,拿来给杨思辰过目。杨思辰看过之后问道:“加工一块这样的柚木板要多少钱?”

于屯回答道:“我们自己加工的话,算上木料,不到一百记载地失传。杨家的船厂没有搞流水作业。明天得和王大海商议一下。

第二天,杨思辰和王大海商议之后决定改革生产方式,期望初步实现了流水作业。就拿木工来说,王大海定下需要的木材尺寸清单,然后根据这份清单,于屯专管切板,詹大福专管车圆、钻孔,还有人负责抛光、上漆,最后交给王大海负责验收总装上船。

一切行事有清单为凭,若是装不上船,是尺寸差了找于屯,如果尺寸没错,责任就在开单的王大海。

这样专人负责,既让人专工一项可以jīng益求jīng,又能实现责任落实到人,辅以奖惩制度,造船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杨思辰设计了一座简易的龙门吊——一个门框状铁木制成的架子横跨在船坞上方,足足有八丈高,底部十二丈阔,底下两侧各安装三对轮子,船坞两侧铺上木制轨道,使轮子刚好卡在铺好的木制轨道上,顶部阔六丈,正中间有部可左右移动的简易滑轮起重机,人在两侧拉绳子,便能把五千五百多千斤的木料吊起来,固定好绳子,再推着两侧的轮子,就能把木料运到船坞的任何位置了。

按王大海的估计,如果木料供应能跟得上建造第一艘飞剪式帆船的工期,将会只有二十八天,如果两艘飞剪式帆船同时开工,工期也只有四十一天!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造船厂,采用现成材料制作这样一艘“小舢板”,最多只需要七天,或者更短;但在十七世纪,这个速度已经非常惊人了。采用新式生产工具和流水作业,生产率提高到以前的三倍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