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本计划在新年前赶回奉节,原来驻扎在万县的谭文旧部的家属多跟随文安之前去奉节,这部分明军希望能够过年团聚;而袁宗第部的大昌兵虽然多半来不及在新年前赶回去和家人团聚,但也希望能在奉节过个肥年——明军撤离万县时刮地三尺,没给留下点什么。开 心 文 学
可等邓名击败谭诣后,无论如何明军也无法立刻出发了,需要在地方上清剿残敌,需要甄别刚抓到的俘虏,还需要让负伤的伤员得到修养——虽然不多但也不能抛下他们前去奉节。见无法及时赶回奉节,谭文旧部也就不再心急火燎地出发,而是同意在万县过年,在这里总比在荒郊野外守岁强;至于大昌兵,他们之前不愿意留在万县的原因主要是想在过年时好好吃一顿,现在多亏了谭诣不辞辛苦地从chóng qìng给明军运来了大批年货——出征前谭诣就知道肯定要在万县迎接新年,为了军心士气他除了军粮还带来了生猪和酒类,此时都已经被明军收入了万县的仓库。
虽然邓名急着想离开万县这个险地,但众军官再次对他信誓旦旦地保证:这次附近是绝对不会再有清军前来了,王明德肯定不敢把chóng qìng这个军事重地变成空城,然后领着全军跑到万县来;退一步说,就算王明德发疯要全军出击夔州来为一个新近投降的叛将找回场子,可清军溃败的消息也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传回chóng qìng,王明德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可能说服手下不在chóng qìng好好过年而是远征万县,对此肯定不会心甘情愿的清军路上再磨蹭会儿,不知道最终几时才能赶到。
尽管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之前他们的误判让邓名对这些军官的战略眼光很没有信心,既然大家不离开万县这个险地那就要加固城防,至少先把城墙豁口马马虎虎地堵上,城门可以不追求质量但多少也得有。
这点众人倒是不反对,反正这种苦力肯定是让降军去干,和谭诣一战后明军又抓到了一千和捷报一起送去云阳,再转送奉节,相信这些捷报能够让文督师过个好年。同时邓名还下令整理己军的人员名单,把它也发往奉节,chóng qìng战败后这些军人的家属估计十有仈jiǔ都认为他们已经丧生,邓名认为赶在年前向这些人的家中报个平安是很必要的。
这种收录人名的工作当然不会麻烦邓名,一直和谭弘作伴的秦师爷因此被从大牢里放了出来,得以狠狠地吃了顿饱饭。虽然书写大批人名是很麻烦的事,但与饿肚子相比秦修采宁可辛苦手腕子,这些天忍饥挨饿的生活磨去了秦修采对谭弘的所有忠诚心,现在他一心就是把邓名交代的事情办好,确保以后能天天有饭吃。由于邓名的过问,那些谭弘的死党现在也有了足以维持生命的口粮以便献俘,其中不少人也和秦修采一样,已经无法继续维持对谭弘忠诚,不过既然他们没有秦修采能书会写的本事,也就无法像他一样走出牢门、步入饭堂。
“书中自有千钟栗!”回想着那些难友看到自己离开监狱时的复杂目光,秦修采暗叹古人之言果然不假。
在秦师爷忙着记录人名,并竭力挤出时间帮明军军官写信时,无事一身轻的邓名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炭笔,每rì在万县城周围写生。
由于材料和工具问题,邓名自问暂时还做不出油彩。万县一战给邓名很大的震动,虽然战斗只持续了短短一个时辰,但他看到的种种表情,xìng命相搏时的动作,呐喊厮杀时的神态,给予邓名的冲击可是远超过去多年的总和。
手中的画夹里已经有了几百张速写,邓名在几天前的战场上走着,每一次驻足停留时,当时的场面就扑面而来,耳中也又充满了金鼓之声。
“若是有一天我能有机会……”以前邓名总希望能够画一幅气势恢宏的油画,最好是能够长宽都有数米才好,不过他也知道这样的素材难寻。可此时看着手中画夹中那厚厚一叠的速写,邓名却是一阵阵遗憾,若是他此时手边有足够的颜料,便是技法不足也要强行画上一画:“这样的题材,就是给画满画廊的一面墙,都意犹未尽啊,都不知道是不是能够容纳得下啊。”
“邓先生今天画了什么,给我们看看吧。”
下午时分,李星汉和赵天霸又凑到邓名身后,他们虽然不懂画,见过的也不过是些仕女图之类的,一开始发现邓名在作画时也就是凑趣地看几眼,可等见到邓名笔下的筋肉毕露的人物形象后,都喜欢上了这种画法。
看过邓名的今天的东西后,李星汉突然想起了一事,脸上满是期盼之sè地问道:“邓先生去过京师吧?京师是什么样子的?”
“嗯,去过。”邓名略一沉吟,他也不太清楚běi jīng的建筑那些是明朝就有的,那些是后来新修的,不过颐和园他知道肯定不能画,běi jīng城墙也拆得只剩前门楼。最后邓名提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开始勾勒**的样子——邓名记得人说过紫禁城是明朝就有的。
不过邓名不知道明朝时**还叫做承天门,顺治时期才被清廷改名为**,因此他一边画一边告诉身旁的赵天霸和李星汉:“这就是**,紫禁城。”
李星汉和赵天霸都是越看越是喜欢,随着邓名对光影的处理,建筑的宏伟之势渐渐从纸面上透出,两人脸上的崇敬之情也越来越重。
“邓先生能把这幅画给我吗?”李星汉问道,语气中的企盼之情浓烈得都快要凝结成形了。
“当然可以。”邓名笑着把手中的画最后处理了一番,递给了李星汉:“可惜没有颜料,不然会好得多。“
李星汉倒是完全不介意,又问了一声:“邓先生说此门唤作什么?”
“**。”邓名答道,又把画取了回来,随后把这三个字写在边上,才再次交到李星汉手中。
“邓先生我也想要一张。”赵天霸看得眼热,见邓名作画似乎也不是很难,便也开口讨要到。
“当然可以。”于是邓名又画了一张,同样题上了“**”三个字然后送给赵天霸。
把手中的画看了又看,然后小心翼翼地收如怀中,李星汉又问道:“还有什么景sè吗?”
“唔,”邓名当然不能画立交桥、高铁给二人看,思来想去还是紫禁城安全,就提笔又画了些紫禁城中的宫殿、亭台,不过这次他画的相当简单,而且还对二人有言在先:“我可不能每张都一式两份啊,你们看个大概就好。”
尽管这些草稿要比前两幅画简陋得多,但还是被赵天霸和李星汉二一添作后送给他们的**图。
直到事情闹大,周开荒等人找到邓名死乞白赖要拿到一张邓名的题字画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根本不该画皇宫,因为跑来的人虽然都坚决要求题字,但画的内容各有不同:有的要求他画个御座给自己,有的要求画个朝堂,还有人竟然要求画个龙床、寝宫给他们开开眼。
暗骂自己没有深思熟虑之余,邓名坚称自己不知道皇宫细节,但事到如今军官们哪里肯依?虽然大家口口声声还是喊邓名为“邓先生”,也绝口不问他是如何得知皇宫内景的,但以周开荒为首的众人说什么也要把画拿到手,还有个人干脆解开衣服把和谭弘交战时受过的伤摆出来给邓名看。
最后邓名只好又提笔给他们画上几幅,事实证明这些家伙中像赵天霸那样稳重的是一个都没有,拿到画后全和李星汉一个德行:喜不自胜地满营炫耀。而他们成功的经验导致更多的人跑来邓名这里撒泼打滚,发现邓名心软好欺负后,这些人的好奇心也就越来越重,在这批人中已经有人要求邓名把御用的纯金马桶画一张给他。
“宫中绝无此物!”邓名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这种无理要求,为了息事宁人,邓名最后只好答应画一批一模一样的金水桥风景给众人,由他们自己去讨论如何分配的问题,以后不得再来sāo扰自己。
尽管达成了这样的君子协定,但接下来追加数量的要求一次接着一次,最后邓名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画了多少,只感到胳膊都酸得快不能动了,质量当然也是每况愈下,最后都是极端粗制滥造的草图——这些草图也被瓜分一空,连熊兰和秦修采都趁乱前来盗取一张。
……
奉节,
文安之最近的心情非常不好,朝廷那边岌岌可危,自己拼尽全力说服川东、鄂北的明军尽数出动攻打chóng qìng,但却因为谭诣、谭弘的临阵倒戈而功亏一篑。
文安之一直满心盼望晋王能够击败吴三桂,确保朝廷平安,最好是把吴三桂大军尽数歼灭在云南,给四川明军一个主动出击收复甘陕的机会。但事情也可能会变得更坏,若是晋王交战不利,文安之觉得朝廷就必须要经过川西建昌向成都平原转移——若能做到的话就是丢失云贵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局面,吴三桂把西北一带的jīng锐清军都带走了,现在川北、陕西等地差不多都在唱空城计,只要李定国的主力没有受损,还是可以尝试反攻甘陕,若是得手就当是和清廷交换地盘了。
可是现在由于进攻chóng qìng的失败,四川明军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向陕西发起进攻,若是朝廷迁来四川夔州一带的明军连去成都迎接的能力都没有。文安之还担忧清军会趁机向万县发展,若是清军真如此行动那耗尽了军粮储备的明军还没有什么办法作出反应——虽然文安之在万县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距离收获要有很长的时间,等明军下次能够动员大军的时候,多半清军已经巩固了万县的城防。
,而且行走数省。文安之不是没有见过骗子,不过他们使出来的伎俩骗骗同样是不闻百里之外事的农夫没问题,对他来说则是滑稽得可笑;文安之同样见过假冒宗室的骗子,他们对皇家根本就是一无所知,完全是村夫的凭空想象——这个骗子不过二十出头,就算巧舌如簧在文安之的如炬法眼前又能如何?
文安之打定主意,先利用骗子的贪念把他和已经被他迷惑住的军队召到奉节来,然后毫不留情地将他的谎言当众予以揭穿,先让众人心服口服再把骗子明正典刑。这样应该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不让这个人有机会带着军队投向清廷,也不会让军中生疑,以致谣言流传。
窗外,庆祝永历十三的爆竹声已经响起,虽然物资紧张,但是这个还是不能省的。
“新的一年啊,一定会变得更好的。”爆竹声带走了文安之心中的大半忧虑,让他满怀憧憬。
……
保宁,
李国英的新年过得并不愉快,短短十几天他经历了大喜大悲的全过程。
听说chóng qìng即将不保时,川陕总督李国英一夜就长出了不少白发,但苦思再三也没有兵力可以派去给chóng qìng解围,甚至连如何保住保宁都束手无策。但很快捷报传来,谭诣、谭弘临阵倒戈,谭文被杀,袁宗第远遁。看着报告的时候李国英哈哈大笑,仿佛亲眼看到文安之那张愤怒但又无可奈何的面孔。
更让李国英高兴的是,不等他下令降将去取万县作为chóng qìng的屏障,谭弘就知情识趣地送来军令状,说是一定要堵住文安之,并为他夺取万县。
很好,李国英当即向běi jīng报捷,同时请求běi jīng承认二谭的侯爵爵位。
“什么宗室?胡扯!”
大发雷霆的李国英把王明德的报告摔在桌面上,自从他报捷的奏章发走后,噩耗就接二连三地传来,先是谭弘兵败被俘——这蠢货居然会被一群溃兵打得丢盔卸甲!李国英觉得自己是看走眼了,以前居然还会觉得谭弘值得收买。
而今天的奏报更夸张,去追击这支溃兵的谭诣居然也被杀个全军覆灭——没有功劳还要受到牵连,王明德毫不客气地把实情尽数上报给川陕总督,一点也不肯替谭弘这个实力丧尽的降将隐瞒。
本来李国英还在盘算,要用两谭的兵力屏蔽夔州,然后全力进取成都,在吴三桂把主力尽数带走的情况下,迅速平定四川不但是大功,更能向běi jīng充分证明的自己能力,可惜李国英这个如意算盘被邓名打得粉碎。
“尽快查明此人身世来历!”川陕总督气急败坏地叫道,四川巡抚高明瞻弃城脱逃的事情虽然被他压住了,但迟早也会被běi jīng得知,若是自己收复成都不但无事,甚至可能保住这个老部下,可现在不但未必能保住高明瞻,就是李国英自己都可能为此被běi jīng斥责。
川陕总督府忙碌起来,在总督的严令下,很快就会有一批细作派向万县方向,现在对于这个凭空冒出来的人李国英变得非常重视。在最初的愤怒过后,川陕总督再次拿起王明德的报告细看,之后又把chóng qìng送来的证人招到面前反复询问。
“两次以身诱敌,身先士卒,初出茅庐就把谭弘、谭诣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李国英本来已经让高明瞻戴罪立功进攻成都府,但现在他取消了这个命令,把注意力投向夔州府方向:“邓名,邓名,你究竟是何人?”
---------------------
今天编辑来电说成绩可以,就是书评要加强注意,又有问题帖子出现……感谢读者支持,今天更新六千字,此外还请小心评论,尤其不要涉及笔者以前的作品。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