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溪河水向北流》033 生活架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民珍惜土地,敬畏土地。

湖兴过去几乎每村都有土地庙,敬奉农田的土地庙称“土谷庙”,有的大圩垸里也有;还有些建立在田边,半人高或更小的小庙称“田祖庙”。到庙前致祭,民称“祭田公田婆”,是古代祭后土之遗风。致祭活动大都在清明前后、『插』秧前后、夏至时及秋收开镰时举行,备线香、黄纸、肉饭等拜祭,致祝祷及叩谢之辞。清明时拜祭为“许愿”,『插』秧时拜祭叫“尝甜头”,秋收时拜祭是“还愿”。 夏至时拜祭者无论天晴下雨,要穿蓑衣戴斗笠,祷雨水充足;秋收时『插』些黄熟稻谷于供饭上,有荐新享神之古意。

“文革”把土地庙、土谷庙、田祖庙全给“革命”了。现在,大家仍也都口口声声喊“破四旧、立四新”,家家户户在“神龛”位贴上『毛』『主席』像。只是,『毛』『主席』像在蚕房、粮库里都能贴,但在田地桑园就不好办了。

“千年田地八百主,举头三尺有神”。望着给予衣食的田地桑园,人们心里惶惶了。每在“清明”作秧田的前一日,队里的三一句,二句、或四或六、甚至八句为一段。据说源于“茶馆小调”,内容大都是乡俗俚事。象《游南山》会哼唱的人多,常唱的歌词几乎人人都会唱上三一句,二句一段。如《游南山》的唱段,唱时为“扳艄、一、橹;进、新、桥;米行街、(米行街)、上、闹、吵吵。”“生活架式”也跟着这个节奏,合上“节拍”,挖、翻,略停,又挖、翻……在田里唱歌,五音不全,调子从湖兴“跑”到苏州、上海,只要基点在就行。还有,唱“拉歌”是你唱我和,就是唱上二三段,分把多钟,旁边的人会把铁搭“越界”,多挖几下,把你的活带上。

革命歌曲雄壮有力,鼓舞斗志;开会、行军、表演唱都行,就是节奏不适应作田劳动的最简单的重复动作。唱革命歌曲,和的人少,场面就不活跃。你低着头唱,别人听不清,当你是在“扯白话”。你高声唱,合不上“节奏”,有人“起哄”要你换支歌;来首“知青”最拿手的《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饱含深情唱到一大半,你赶紧闭嘴吧——社员们已作了一大截事,就你孤零零在田当中象个戆头!

最后,大队革委会决定,都不唱。于是,田里便没了歌声……

上下五千年,纠葛在文章,无论多少辛酸泪,留于他人讲。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