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误入天龙之本色逍遥》第十一章.善恶有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接下来长士青是在为无崖子守灵和处理后事中度过的。无弹出广告小说 这样又耽误了整整3个多月,弄得这个年竟然是在擂鼓山上度过的。周围除了苏醒河一个能讲话的人之外,就剩下些聋哑人,枯燥极了。但是因为作为亲人,长士青自然要给师傅过100天忌日,披麻戴孝嘛!自然不仅在心理上,而且在形式上也要按部就班,不为别的,但求自己心里上好受一点。

期间,长士青除了练功之外,还与苏星河商量了一下逍遥派的事情,总的想法是要尽快改变这种窝囊和贫穷的状况。当然,长士青自然是要求苏醒河负责逍遥派的日常事务,除非有重大问题,一切都可自行决断。理由也简单,因为他这个掌门反正也是个光杆司令,除了那三个根本不买账的师伯、师叔外,剩下的就是苏醒河过去收的弟子,所以也只能靠他勉为其难了。至于如何发扬光大逍遥派,如何改变这种贫穷状况,长士青现在还没有考虑成熟,所以也没有任何打算。这样一来而去,倒是把师傅无崖子留给自己的那封信给忘了。

当然,长士青又告诉苏星河先不急于将他的那些弟子重新收入门墙和恢复逍遥派的名称,因为未来如何发展还不知道,再说还有丁春秋的因素,虽然可以忽略不计,到时长士青自然会处理他,但要专门找他,长士青肯定没有兴趣和时间。所以与苏醒河商量,关于无崖子的一切以及自己担任掌门一事暂时保密,原来广邀天下青年才俊来参加棋会的打算也一如既往按照计划进行,到时该来的自然会来,那时以逸待劳,再收拾他们不迟。当然,作为掌门人,长士青也对今后弟子教育提了点要求,玩物可以,但是不能丧志,总要把武功放到重要地位。今后所收弟子,必须以人品道德为第一,尽量不再出现像丁春秋那样的情况。

至于如何生财?如何壮大?逍遥派的根据地又定在那里?长士青暂时没有意见。显然擂鼓山不合适,这里离宋朝都城太近,去大理又太远。总之,比较难办?慢慢再说吧!

因为马上要开春了,按照原著的时间,天龙也应该在三、四个月内就要开场了。长士青决定自己先到江湖上走一趟,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像原著中写的那样会出现一些自己熟悉的事。不仅美女要看,要欣赏,同时也想看看那些男主角们的风采。

离开擂鼓山,长士青先来到小城登封。走进他来到这里时的那家客栈,要了几个小菜和一壶烧酒,一面自斟自饮,一面寻思着自己的心事。

说实话,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一年多了,从一开始时的惊讶沮丧,到后来因为无聊而练习各种神功,当时虽然孤独和无聊,但是因为总想着尽快回去,心里总算有个盼头,也就充满着兴奋。随着真相的暴露,再加上因为石洞中武功的缺陷带来身体上的种种痛苦,他的心思又全部放到如何克服这一缺陷上来了,对于前世根本顾不上回忆和考虑,即使对于自己今后的日子和打算也基本上没有想过。来到擂鼓山,为了克服身体上的痛苦,除了和无涯子谈经论道之外就是练功,也没有什么私人生活。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他突然感到自己陷入无限的惆怅和懒散之中,特别是经历了无崖子的死亡,那种对于生命逝去的无奈和无助,让他猛然间顿悟了什么,甚至比自己经历的那一场生死还要深刻得多。这也许是进入先天状态的一种感觉吧!反正现在的他感觉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来。尽管与林如兰有婚约,但是对他来讲也没有一点兴奋的感觉,这部分是因为长士青前世早已经久经沧海,心态早就没有青年时代的那种冲动和激情,同时也因为他直到今天还是把自己当成这个世界的一个外来者,像个临时过客似的,好像是在戏中,想认真也认真不起来。

人说借酒浇愁愁更愁,真没想到长士青两世为人,加起来早已超过不惑之年的人,这个时候竟然也像小青年一样陷入自我迷茫之中。尽管他表面上也就是17-8岁的样子,但是心理上毕竟不该再有这样的想法了。以前忙忙碌碌,还感觉不出来,现在突然闲了下来,百无聊赖,竟然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最重要的是,他甚至连想都懒得想。就这样喝了一杯又一杯,一直喝了三四壶酒,由于情绪不高,这几壶闷酒喝下来,也微有醉意。也亏得那个本来就认识自己的店小二非常殷勤,扶着长士青到了他订的上房,休息不提。

这一觉睡得可谓天昏地暗,直到第二天天近中午,长士青才起的床来,揉揉微微发痛的太阳穴,来到大厅胡乱地吃了点饭就离开了客栈。想了半天他还是决定先到号称北京的大名府去一趟。毕竟按照林如玄的说法,他这一世的出生地在大名府那边,现在自己也没有什么可做的,离天龙正式开场还有三个月,不如趁机到大名府去一趟,一是见识一下这个号称北宋边防重镇的北京城,同时也想找那些土匪玩玩。要报仇嘛,趁现在没事把这件事做完了,以后就没有心事了不是。

由于赶时间,再加上自己现在对什么都没有兴趣,长士青甚至连路过东京汴梁时也只是打了一下尖,住了一夜店就匆匆的离去了。这次北去,就好像是去办一件必须要办的事情,履行一项义务似地,不办不行,要办好像也没有多大的动力。就这样,他一路走来,越向北走,越觉得天地间肃杀的气氛开始浓厚起来,这里与原来他在南方大理的时候竟然如此泾渭分明。大名府这时称北京,与西京河南府(洛阳)、南京应天府(商丘)一样作为陪都,不仅政治地位要高与一般府衙和城市,也是北宋时候北部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东京汴梁向北、东北和东面的主要官道都通过这里,是宋朝首都拱卫北部的重要门户。宋代北京府路就设在大名,负责管理北部这一广大地区。远不像后世长士青路过大名时见到的那个沙土地上一个破落的小县城的样子。读过水浒传的兄弟,一定会记得智取生辰纲的那一回,那些财物好像就是从大名府出来的,大家自然也就会想到大名府当时的兴盛和重要。

这一路走来,长士青又慢慢的恢复了自己本性中的那种悲天怜人的心态。因为所见所闻实在让他忍不住拍案而起。这是什么世道?什么朝廷?过去看水浒时,长士青就非常不能理解,按说北宋号称当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而且像后世的鲁西南、豫东北、豫北、冀南、晋南等地区,因为靠近宋朝的首都汴梁不远,本是京畿要地,应该相对安全,民生状况也是比较好的,那有可能像水浒传上写的那样,到处是盗匪团伙和绿林好汉,至于剪径小贼更是数不胜数。现在自己亲身走来,才感到罗贯中所述不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想想也是,罗贯中作为元代的人,宋朝的事相去不远,讲起来自然有凭有据。

金大爷的原著大部分是在写南方,对于北方的绿林和江湖却描述不详,正像水浒传中对梁山伯的宋江起义多有着墨,而对南方的方腊暴动却是一笔带过。实际上,这里属于久经战乱之地,民风彪悍,舞枪弄棒的比比皆是,绿林山头更是数不胜数。一些大的村镇和家族则结村自保,私兵和团练均有相当的规模。众家兄弟都记得三打祝家庄的故事吧!梁上好汉举其全力都抵不住人家的一庄之力,甚至领头的晁盖还因为一个曾头市因伤致命。北部地区的不平静可见一斑。

最为可气的是,当地官府根本就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多的则根本就是官匪勾结,相互鱼肉百姓。归根到底,这是北宋从建立之初就继承下来的治国方略所决定的。赵匡胤从人家孤儿寡母手里夺得政权,整日心惊胆战担心别人也会效法他这样做,在杯酒释兵权,对外卑躬屈膝,靠上贡购买安全的同时,对内更是极力维护和照顾所有地方实力派和大地主、大家族的利益,甚至允许他们设立私兵。土地则高度集中在地主豪强手里,而赋税徭役又按照人口而非土地征收,搞得穷人越来越穷,不仅无立锥之地,连吃饭都成问题。老子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所以才有结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赵宋王朝可就是老子指责的这种人之道的典型,活脱脱的就是一个逆天而行。虽然宋朝建立暂时终止了北方大地连年混战的惨状,但是老百姓的生活仍未见的好多少,不光是经济上的,在安全和生命保障方面也是如此。

算是老天长眼,赵匡胤机关算尽,最后却还是在斧声烛影中被他自己的弟弟赵光义给送上了西天。后者更是心虚,竟然公开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警醒名言,声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长须谨此!”。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国策,宋朝如果不是积贫积弱,如果不是老受人欺负那才是怪事!

长士青这一路走到了大名府,虽然以他的脚力本来用不了10天,但是因为路途上的耽搁,竟然花了半个月。其中主要是不断遇到麻烦,不是剪径的小贼,就是遇上成伙的土匪强盗,甚至连黑店都让他遇上了三回。宋代的蒙汗药看来最是发达,仗着自己神功大成,虽然做不到百毒不侵,一旦发觉迹象,立即运功抵住才没有失手。否则,也许到不了大名,早就给报销了,弄不好早让十字坡上的母夜叉孙二娘给做成了人肉包子都有可能。读到这里,各位兄弟对于官府和朝廷还有没有半点同情和尊重?一个政府,一个国家,如果连自己的臣民最起码的安全和生存都保证不了,只会对外卑躬屈膝和对内强压,这样的政府和朝廷要它何用?

考虑到这些打家劫舍的家伙大多数是出于无奈,被逼上梁山,长士青一开始还出手教训一下他们,甚至对那些心狠手辣的家伙干脆杀掉。然而,越杀越可怕,越走越担心。因为要是这样走下去,他真不知道这一路要杀多少人。前“以牙还牙,血债血偿,替天行道,除魔卫道。警告绿林,盗亦有道,残杀无辜,即此下场!”大名长家后人士青留书!所以如此,一是警告一下那些无恶不作的土匪强盗,勿以滥杀无辜平民为乐事,同时也算告慰被这些土匪杀害的这一世的亲人。

令常士青感到意外的事,就这一小伙200来人的强盗,竟然积聚了十多万辆的金银,还有大量强取豪夺来的房产地契。长士青在处理完那些部署在水边的岗哨过后,先让留下来的10个匪徒负责将这些金银财宝装上担子用包裹盖起来,准备让他们挑着这些金银赶到大名府进行变卖或换成银票自己带走,剩下的大约有数千辆两银子和大量地契房产就放在大厅内,等待着李黑子和曹二恒的到来。

天终于亮了,黑风林最近、遭受土匪祸害最厉害的十三个村落的与黑风寨有深仇大恨的人,包括一些有头有脸的人在李黑子和曹二恒的带领下终于赶来了。人数还不少,至少有二百号子人了。长士青打开吊桥,众人才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等他们看到黑风寨一片惨状时,即使那些充满仇恨,恨不得把这些土匪亲手杀掉的家伙也呕吐起来。因为整个黑风寨就像个屠宰场一般,横七竖八的都是尸体,血流成河。

“各位老少爷们,在下和你们一样,也是这伙匪徒的受害者,几年前父母家人被他们全部杀害,现在你们看到的虽然残酷,但也算是苍天有眼,他们全是罪有应得。今天请大家过来,就是让大家亲手报自己的大仇,并将被他们昨天抢回来的女人领回去!这个家伙就是黑风寨的头目王全友,各位有仇的人不妨上来,每人一刀,结果了他。”说完,长士青也不客气,手起刀落,这家伙的左手就被斩下。

众人先是一愣,接着立即就有人上来,满怀仇恨,有的剁脚,有的剁臂,恨不得食其肉,挖其心。几十刀下来,这个家伙已经成为了一根直棍。有意思的是,虽然已经失去了四肢,被冷水浇醒的王全友仍然是相当硬气,一面狂笑一面高喊什么老子18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什么的,让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议。这种人物,如果走上正道说不定还真得会成为一个大英雄、大豪杰什么的。遗憾的是他成了一个土匪,而且是个毫无道义、滥杀无辜的家伙。长士青真的很无奈,虽然恨的牙根疼,但是也不愿再看到这种酷刑继续下去了。虽然仍然无法满足那些受害人的报复心理,他还是示意李黑子和曹二恒,一刀解决了他,草草掩埋了事。

“多谢恩公!”“多谢大侠!”不管是那些被抢来的妇女,还有那些闻讯赶来的与黑风寨有仇恨得十三村的人,足有近百人一起跪倒在地,向长士青谢恩。就连那些有头有脸的人,包括一些村长、保长也把长士青看成天神。要知道这个官兵几次围剿都无法荡平的匪窟,竟然让长士青一人给消灭了,简直是天方夜谭,不是亲眼看见,打死都不会相信。长士青一面招呼大家起来,一面享受着这种被人感谢和崇拜的感觉。

“各位老少爷们,黑风寨只是众多土匪中较大的一股,谁也不能保证明天还会有另外一个匪首再出现,继续祸害大家。因此在下的意思是,要想安全,靠官府是不行的,他们总是官匪勾结,鱼肉百姓。如果大家信得过我,要想保平安,就听我一句劝。大家联合起来,结村自保。你们十三个村子,合起来怎么也有万人。每村挑选几十名年轻力壮的后生,合起来总有数百人。闲时舞枪弄棒,一遇风吹草动,大家立即相互支援,何愁匪患不灭!”长士青少运内力,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我们听恩人的吩咐!”“我们愿意结村自保!决不能让土匪再骑在咱脖子上拉屎!”无数声音在高呼!虽然是北方人,但是中国人的本性仍在,那就是一旦有了领头的人,有的是狂热的追随者。

“既然大家没有异议,那么咱们十三村自保联盟就算成立了。暂时先让这里的李黑子和曹二恒领头,每个村子推举出两个领头的人,负责各村后生的招募训练,大家一起听从李、曹二人的共同号令。曹二恒有闯劲专门负责后生的训练,而李黑子老成持重,则负责打理王全友处缴获的房产和田地。”长士青趁机说出了自己的主张。趁此机会长士青又指点了李黑子和曹二恒几招粗浅的招式,对付一般的打架斗殴足够了。至于缴获的兵器则也分配到各村,当做武器。

为了让大家在经济上得到好处。长士青让李、曹二人负责将剩下的几千两银子也由各村平分,房产和地契则由他们二人掌管,分租给各村无地或者愿意租的人耕种,丰年时逢十抽一,遇到荒年则免收一切地租!收入部分拿出一半资助壮丁训练和扶贫济困。众人自然轰然答应,有钱有地,又有好处,大家不高兴才怪。大家谁都没想到会有此等好事,自是一起高呼长士青活菩萨,让长士青也不仅有些飘飘然起来。

“谢谢各位父老爷们的抬举!我长士青希望你们能安居乐业!也希望掌管这些财物的人不要假公济私,否则将如此树!”说着,长士青右掌挥向一株尺粗的大树,只听咔嚓一声巨响,大树竟然从中间齐齐地断裂,再次让这些乡下人感到什么是神奇。李黑子、曹二恒赶快跪下,不约而同地发着毒誓。

“恩人放心,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办好恩人交代的事情!十三村父老兄弟生生世世感戴恩公大德,跟着你出生入死也再说不辞!”

“此事到此为止就算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要保密,免得官府来趁火火打劫,将大家得到的好处全夺了回去!”最后,长士青还特意叮嘱了一句。

一切安排妥当,长士青先是让那十个土匪将担子跳到了大名府,将手中的金银换成银票,然后又将他们交给跟来的李黑子和曹二恒几个人,让他们压着这10名已经被割掉舌头的土匪到官府领赏,就说黑风寨已经被一个武功高强的家伙给铲平了,这几个人是在路上被那个人交给他们的等等,其他的一概不知。等官府赶到黑风寨时,看到的是一地尸首和长士青的留书。本来计划发一笔横财的地方官员也傻了眼,只能书成报告,声称自己剿匪大捷,请求封赏等等。至于长士青的名字,以及他是何许人也,地方政府根本就不想报告,免得枪了自己的风头不是。

而这时长士青已经离开大名府南返了,毕竟在这里耽误的时间够多了。

没有想到的是,他因一时兴起,在黑风寨大厅内流下了那几句话却让他成为了名人。他最近在沿途击杀的几十名土匪以及单人独挑黑风寨,分发土匪浮财给附近乡民的事一起被宣扬开来,长士青不仅成为土匪强盗闻风丧胆的夺命无常,也成为正道人士和普通百姓心目中救苦救难的大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