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牢记 ) ( 请牢记 ) 在国公府宅了整整半月有余,这日,宇文成龙终于再次走出了国公府,去上学!
说起隋朝的办学制度,可谓是跌宕起伏。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
杨坚是个雄才伟略的皇帝,他看到了世家垄断官场的弊端了,于是开动脑筋、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在不知耗费死了多少脑细胞后,终于整出了一套可以打破现行官场格局的制度,那就是科举制度!
可惜的是,杨坚的想法虽好,奈何迈得步子太大,扯到蛋了!
开皇九年,隋灭陈后,杨坚便试图把科举制度一举在全国展开,率先在知识分子阶层中实现**!
结果,本就对隋朝没有归属感的那些南陈世族们不干了,纷纷揭竿而起,造反了!
虽然这场动乱没能持续多久,很快便被扑灭,但遍布江南各地的烽火也向杨坚童鞋展示出了世族大家的雄厚底蕴。
加上北方世族也纷纷以各种形式表达了坚决反对搞科举制度的意向。
貌似犯了众怒,万般无奈之下,杨坚也不得不妥协退让。于是,刚刚冒出一点儿小芽来的科举制度,就这么被拔了根了!
连带着原有的教育机构也跟着遭殃,就连和科举没多少直接关系的太学、国子监什么的,也都一度被废止。
过了几年,杨坚借口自己孙子长大了,要抓紧娃娃的教育,于是又把太学给弄了出来。
只不过,此时的太学规模很小,远比不上汉魏时动辄上万乃至数万弟子的庞大规模。
而且,此时的太学,其办学性质也由官办学府沦为半私学性质的皇家学府了,其主要任务变成了培养皇家子弟及其党羽。
党羽自然是指那些朝臣弟子了。不过,这些人所谓的读书,其实更多的是“陪太子读书”,上学主要就任务是在这里结实皇室子弟及权贵,为今后步入官场结党营私做好前期准备,真正来做学问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按照规矩,四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到了入学的年龄,就都有资格去太学进修的。
于是,宇文成龙这个官三代,做为国公府的嫡传,便理所当然的有资格去太学上学了!
与宇文成龙一同上学的,还有二叔伪娘宇文化及、三叔大众脸宇文智及,以及那个彪悍的二弟宇文成都、三弟宇文成祥。
对于上学与否,宇文成龙并不是特别在意,反正,在这种学校,也学不到啥东西,基本就是一群官二代、官三代聚在一起拉帮结派打架斗殴而已!没什么好搞头!
不过,做为大隋官三代,将来不论是否走仕途都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官宦子弟打交道,而且迟不如早,索性便也先去探探路,见识一下大隋纨绔们的风采也是好的。
更何况,此番进京,宇文成龙还肩负着自家祖父交代的秘密任务。
既然是入太学上学,那贴身丫鬟啥的自然是不能带进学堂了,可没个人照看着自家长孙,宇文老夫人又实在放心不下,于是宇文老夫人罕有地将自家二孙宇文成都、三孙宇文成祥,以及二子宇文士及、三子宇文智及挨个叫进房间,进行了一番严肃的口水教育,又让长孙的贴身丫鬟绾绾给宇文的这几个大小少爷上了一堂下人必修课!
于是,便有了第二天早上,宇文成龙在两位叔叔和两个弟弟的簇拥下,雄赳赳、气昂昂杀进了太学府内!
虽然都是太学,可与宇文士及和宇文智及所在的明显都是大班儿,大抵都是十都被改了)莫名其妙地就挂了。
而在此前后,宇文皇族也遭到了杨坚残酷的清洗,宇文皇族嫡系血脉几乎被屠戮一空。
宇文述虽然姓宇文,也是鲜卑族人,可本姓破野头,并不属于皇族,而是宇文族的奴仆,随主人改姓宇文。其父宇文盛在北周时因战功升至上柱国,才算是步入贵族行列了。
此刻,那个宇文协称宇文成龙为‘破野头家的病秧子’,自然是骂人捎带着揭宇文成龙家的老底了!
虽然骂宇文成龙是奴隶,可实际上,这个宇文协家,也和原北周皇族扯不上多少关系。真正有血缘关系的,基本都死光了!
说起来这个宇文协家也和宇文成龙家差不多,也都是祖上在北周之时,凭着战功慢慢崛起,最终步入了贵族行列的。
不过,当时的宇文族太过庞大,很多同姓宇文的实际上都没什么亲属关系,最多算是同族,还不是同一个家族,而是那种同出于鲜卑宇文部落的同族。搞不好,早年还曾经是各为其主对手,如今事变时移,方才同一在了大隋的这片蓝天之下。
比如现今的宇文协与宇文成龙,就只是曾经都是同一个宇文部落出来的人而已!
而现在的宇文协,由于其父宇文静礼曾经在太子府当千牛备身,后来得太子杨勇的垂青,方才攀上了杨勇的异母妹妹广平公主的高枝,出为熊州刺史。
毫无疑问,这个宇文协一家,已然打上了太子杨勇一系的烙印。
而宇文成龙的祖父宇文述,则已经开始依附于晋王杨广一系。所以,这两个宇文家成为对头,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只是,矛盾现在还没有彻底明朗化罢了!
也正是因为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大背景,宇文协方才敢放心大胆地来招惹宇文成龙!并由此引来了一场不小的麻烦。
ps:求推荐、求收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