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大郎》第二百六十九章 骗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

武大郎这边还一点表示都没有,城墙上的麻脸将军脑袋就转了好几转了,要不是出身的问题,怕是早就攀上文职了。

鄄城县令是谁,大伙都不清楚。要知道济州治下的州县有钜野、任城、金乡、郓城四个县城,这四个县令每次前来济州都是颤颤瑟瑟的,生怕不小心得罪了济州的各位大人。

虽然鄄城不是济州治下的州县,但也是临近的濮州的治下,两者虽然不是直属的上下级关系,但濮州知府与济州知府的关系在场的人都知道,虽不是八拜之交但也不差,根本不可能为了一个小小的县令而得罪同品级的同僚。这天下县令多得是,可知府却只有那么些位置,孰轻孰重,明眼人不用看便知其中的厉害轻重。

可鄄城县令为什么敢那么明目张胆的招摇过市,或者说嚣张跋扈不将济州知府放在眼里,除了背后攀上了大靠山还能有什么,而且这靠山根本就视济州知府如无物,这天下除了皇帝以外就只有蔡京蔡相公,高俅高太尉,还有媪相童贯,再联系当初姓童的钦差大人,结果不难得知这小小的县令通过童贯的义子童麟攀上了高枝,所以连他的吓人都敢这般目中无人。

想通这些,麻脸将军立刻奋不顾身的跑下城墙,然后与众手下一起打开城门。不是说不担心对方是骗子,因为鄄城县令那三寸丁的身高早在濮州济州两地被人当成笑话来讲,不仅三寸丁而且相貌丑陋,再加上城墙上远眺看到对方身穿的正是七品县令的官府,这么两个明显的特征也不疑有假。

不说麻脸将军堂堂:“本将军乃济州防御使马坦,特来迎接县令,如有招待不周之处,敬请海涵。”

御使、都防御使本年只负责一州或数州的军事。因常由刺史或观察使兼任,故他们实际上是唐朝后期一个州或一个方镇的军政长官。与防御使同等地位的是团练使,但两官不并置,或名团练,或名防御,视地而异。

宋置诸州防御使,但无职掌、无定员,不驻本州,仅为武臣之寄禄官。辽、金以防御使为防御州长官,主管本州民政,兼掌地方治安。

马坦将军虽然身居高位,但地位却很尴尬,所以才希望借武大郎之手攀上童贯这高枝。可任他怎么样都没想到,童贯兵败如山倒,童麟怕梁山贼寇背信弃义连兵败的公文都没发,直接带着亲兵不分昼夜护着童贯往汴京逃命,这才给武大郎钻了空子。

“原来是上官,本县失礼之处敬请海涵。”

虽然听到马坦将军的话,武大郎也装模作样的说了一句,可人照样在官椅上躺着,没丝毫其他的动作。

在别人眼里这可是很失礼的,但在马坦眼中却成了另一个模样,对方明显瞧不起自己这官位,反倒让马坦更加相信武大郎真的靠上了童贯这一棵大树。

有着州防御使这地头蛇在一边,武大郎等人很轻易地进入了济州城,而且很是慢慢腾腾优哉游哉的一路向济州知府,一点都没有精兵的样子,纯属一群无良的兵**,真是什么样的官带什么样的兵,不过从这一点更能证明武大郎的身份毋庸置疑。

没过多久便来到济州州府县衙,武大郎第一次来这里可不代表时迁他们第一次来,递了从童麟手中威胁而来的公文,武大郎第一次见到济州知府周文英。不过济州知府对武大郎的态度甚是冷淡,若非递来的公文的那人背景实在太大,武大郎怕早已被轰出州府县衙。

没说了几句,济州知府便找了个借口自行出去,留下目瞪口呆的武大郎和马坦。不过还好马坦的心思重,接过那张公文,很配合的带着武大郎来到济州校场,点齐了济州府所有的官兵。

这种公文武大郎多得是,反正已经得罪了童麟抓他的时候顺便逼他写的,后来又在童贯的营帐里找到童贯的官印盖过了章的,可谓是不是真的公文但也假不了。武大郎那时也没这般考虑,没想到遇到升官心切的官员时,这东西竟然还真能派上用场。

北宋吃空饷严重,本应该满满当当的校场只站满了大半个,其余三分之一便是被吃空饷了,不过这事是底下的规矩,武大郎这假冒的官差也懒得理会这事。

当武大郎接下兵权之后第一件事,便直接命官兵们封锁四大城门,不得让任何人通行,违令者斩。之后便以知府暗中曲通梁山贼寇,直接带领两千手下直接知府衙门,这般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整个济州府。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