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萧楼散文全集》幸福偶尔来敲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幸福偶尔来敲门

文/萧楼

昨日下班在家,躺在床上看着电视新闻,隔壁房间里的电话响了,我没有去接。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最近的电话,平安保险的最多,说了几次,叫他们再也不要打来,还是打,轮番换着男女打,所以基本不接。家里三个人都有手机,想如果是熟人的电话,会打手机。

晚饭以后,电话又响了。说是我的同学另加上是老邻居,家人叫我去接,并说有些抱歉,因为问了对方太多,也以为是平安保险的。我去接的时候,电话那头是女子的声音,说是住在37号的阿三,电话中已听不出阿三的声音,我有些不敢去相信,边接着电话,从她的言语中渐渐的证实,她就是阿三了。

在我的心目中,阿三依旧是位清秀白皙的女孩,接着电话的时候,头脑里映现出的是少女的形象。我有些惊喜,阿三的电话,实属不易。细细的想,我们有三十多年没有照面,也没了音讯。她是我小学的同学和邻居,现在已经记不起,是她家还是我家先搬离了我们原来的住处。公房里没有院子,我们那时共处在一个天井里,《红灯记》里说的,不拆墙是一家,拆了墙依旧是一家。那时的人淳朴,邻里相处,更多的像家人。

我写过阿三的故事,在《大白与小白》的短文中也提及过她。想到阿三,记忆中不能抹去的是一个除夕往新年的夜晚。那一年,她们全家人去乡下过年了,到了夜晚,阿三一个人在家,她有些害怕,让我陪着她。我在她家的亭子间临窗她父亲几乎天天写毛笔的写字台前,我捧着一本古文选本在翻译,她在家里大扫除。打扫完毕,她在她家的后房间用大脚盆准备洗澡,让我给她在门外站岗。我们家是41和43号的两个亭子间。

阿三的父亲大概是单位的办公室主任,每天晚饭以后,我们总会看到她们家临窗的写字台前亮着台灯,她父亲在灯下写毛笔,是工整的正楷字,写在格子里,毛边纸下垫着事先画好的红色格子线,写出的字就像是字帖。我那时晚饭以后,经常站在她家的窗外,看她父亲写字。心里是无限的崇敬与羡慕,想怎么就能写出这样好的字。

阿三的上面有一位哥哥,还有一位姐姐。她姐姐叫阿勤,很小就报送去了外语学校住读。阿三还有位弟弟,我完全忘记了,昨天,电话里,她提及她的弟弟,我记起了。她弟弟从小在乡下长大,后来来上海读书,大概已经是三四年级了。她们的家乡好像是浙江湖州。

阿三家有一位好客的外婆,人高马大,皮肤白皙,那时老师来家访,外婆会很客气的用糖果招待老师。外婆很注重礼节,对人和善。她的母亲也很和善,皮肤白皙,她们是个好人家。

有一次她们全家外出旅游,出过一次车祸,她父亲与她的哥哥受了伤,还好,伤势不是很重,是她们自己开的小轿车。

电话中,她问及我的母亲,我有些伤感也有些感动。她还能够记得我父亲的名字。电话中,阿三告诉我,她的父母很早就离世了,大概在20年前,我很不能够接受。

电话以后,我给阿三发去了一条短消息,将她的名字全部写错了,她的全名应该是沈洁敏。她说,我写的是她父亲的名字。到了晚上的八点左右,她又给我来了手机,说记起了约有40位小学的同学的名姓,刘德锐,陈宝树……,这些名字,她不提及,我全然的已经没有了印象。阿三想约约同学聚会,想让我召集一下,说要用车,在周末的时候,她可以陪着我一起去找寻。在我的询问下,她说她现在在一家房产公司工作,我以为是她开的中介,她说,是在一家房产建造公司,看来她生活的很不错。

她还说起薛志芳、戴苏燕、戴苏英、徐曼华,还有已经离世的史常忠,史常忠的铅笔字写的很好,是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她的记忆真好,我很有些佩服她。我嘱咐她将她能够记起的一些名字能够整理出发给我,我们可以一起去找寻曾经有过的幸福。

我怎么也不会想到,阿三会给我电话。那是上个世纪的故事,于我,犹如梦幻。问她是如何找寻到我的电话住址的,她说了一个很神奇的过程。

挂了电话以后,我看着电视机旁的书桌上有一只毛竹做的很精致的笔筒,忽然想起,是那时她父亲送我的,这个笔筒,至少也有三十年的历史,我也全然忘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