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灭清》第四十三章:骁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情投,一个意合,胡林翼感到奕给予的器重,立即上陈了自己的剿匪办法。

奕想不到,胡林翼第一个反对的就是办团练,胡林翼道:“王爷,各地兴起团练之风,不说那些朝廷册封的团练大臣,各地的乡绅虽没有名份,也开始募集丁勇了,常此以往,非但对剿贼没有用处,只怕还会引起更大的祸端。”

“王爷您想,朝廷现在拿不出饷银来养团练,各地的乡绅虽然都捐了些银子,可是哪里够这样的挥霍。说来说去,这些团练大臣和乡绅最终还是向百姓摊派,西南各省本是苦寒之地,百姓们只希望安养生息,经不住折腾,可是一旦各种摊派下来,只怕团练还未编练,百姓们已经追随发匪一道竖起反旗了。所以,这办团练终究还是治标不治本,若是半年之内不能将发匪镇压,则祸患无穷。”

奕倒是没有想到这一点,他犹豫片刻道:“事情应当不会如此严重吧,再说了,乡绅也不尽是坏人,都是乡里乡亲,想必也不会作出出格的事儿来。以往灾年的时候,朝廷的粮草一时调度不来,还不是乡绅们开粥棚接济的?”

奕对乡绅倒是颇有好感,大清朝立国以来,与历朝历代一样,一样奉行的是政权不下县的规矩,也即是说,到了县这一级,再下的乡里朝廷就不管了。谁来管呢?自然是乡绅们来管。

所谓乡绅,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他们近似于官而异于官,近似于民又在民之上。尽管他们中有些人曾经掌柄过有限的权印,极少数人可能升迁官衙,但从整体而言,他们始终处在清议派和朝廷的在野派位置。他们获得的各种社会地位是朝廷在其乡村社会组织运作中的典型体现。

乡绅阶层的政治地位主要显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扮演朝廷、官府政令在乡村社会贯通并领头执行的角『色』。朝廷的政令、法令,无论采取何种传播方式,欲使之传遍乡村社会,都必须经由乡绅阶层晓知于民。当权者只需将政策、法令告之乡绅,余下对乡民的宣传并使其执行的过程便由乡绅负责。其二、充当乡村社会的政治首领或政治代言人。在相对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下,乡村民众对朝廷政令及各种赋税的服从或抗争,首先反馈到乡绅那里,并听从乡绅的建议,争取乡绅的认同,再经乡绅向官府反映民意。因此,乡绅阶层是封建统治者与下层农民之间的桥梁。它一旦松弛、分解,社会政治秩序即会出现无序。

乡绅阶层经济地位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占有土地,拥有房产,承担的赋税及对乡村经济的间接支配力等方面。土地是乡绅的根本,乡绅占有的土地远多于农民,从土地中获取的经济利益高于农民,其经济地位当然也高于农民。乡绅的经济地位还可以从对乡村经济的间接支配力上反映出来。乡绅通过出租土地,控制租地农民的经济利益,通过领头集资修建水渠、道路,把持乡村经济生产要素,通过捐款救灾,稳定当地民心,减轻官府的压力,维系着与乡民、官府的经济关系。

乡绅阶层始终是儒家文化最可靠的信徒,特别是在朝代更替,皇权易主的年代,乡绅捍卫儒学的决心和勇气更胜官吏一筹。这种对儒学长期不变的情有独钟,奠定了乡绅阶层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文化地位。乡绅阶层的文化地位还与自身组成成分有关。乡绅中的一部分人是通过科举考试、退任或已在乡村休闲的官员。这些人往往是恪守朝廷礼制的忠诚守护者。

乡绅还对乡村社会长期存在的族权、神权拥有某种控制力,对乡村社会的治安拥有管理与裁判权。通常情况下,族长由乡绅综合宗族意见推举产生,或者得到乡绅的合作认可;有的乡绅本人就是族长,对一族拥有道德上名义上的首席权。神权的柄杖也大体如此,由于乡绅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其政治和文化地位的结合,产生了神权上执行、解释的可信度。此外,乡绅出资办地方治安队或团练,大多还自任头领,对乡村社会治安进行控制、『操』纵,特别是在边远乡村,乡绅的军事控制权尤其明显。

当然,这是朝廷对他们的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视觉。奕认为乡绅可爱,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认为。

胡林翼虽然也是乡绅中的一员,对奕的话却只能报之以冷笑,既为朝廷稳固地方,又积善积德赈济乡民,这样的乡绅到哪儿找去?若真如此,这大清朝岂不还是太平盛世,哪里还会有什么长『毛』发匪?

“王爷只怕想到太美了一些,别的就不说,但凡现在还有产业的乡绅,又有哪个是干净的?”胡林翼徐徐道:“须知乡绅之间谁的地位最高,说来说去还是取决于土地的多寡,试问,若是积善之家,王爷以为他们能富过几代?若是如此挥霍,不用二十年,家产就算还能保住,可是绝不会增长。”

“在乡间,越是恶劣的豪绅土地越多,而积善之家早晚都会沦为贫民。王爷,在下冒昧打个比方吧。就比如你我都有一百亩地,王爷平日积善施粥,兴办义庄接济乡里,与邻为善。而在下却盘剥敲骨,使用诱赌,欺诈,放贷的手段欺压百姓,二十年之后,谁的地更多?”

奕顿时凝重起来:“自然是你了。”

“这就是了,善良人买一亩土地需要数十两银子,若是上等的水田则出价更高。而劣绅只需利用放贷、诱赌甚至是强取的手段谋夺土地,可以说是不需分文,二十年之后,王爷的家道只怕早就败落,而我这个劣绅土地至少可以增加不合遭到家长的反对。后来彭玉麟跟着全家搬回衡阳去,他和梅姑不得不忍痛分别,而这一别就是14年,彭玉麟已娶妻成家。

在彭玉麟30岁的那一年,他听说舅舅在安庆去世了,外婆和梅姑没有人赡养,于是他赶紧就派了自己的弟弟去安庆,把外婆和梅姑接到衡阳来住。而梅姑来到彭家没多久,彭玉麟的妻子嫉恨彭玉麟与梅姑的关系,唆使彭玉麟的母亲把梅姑嫁出去了。彭玉麟曾经考虑要阻止这件事情,但是因为决断迟了,错过了最后挽回的时机。梅姑出嫁四年以后,死于难产。彭玉麟伤心得捶胸顿足,在梅姑坟前立下誓言,要一生画梅,以万幅梅花纪念她。

这家伙还真是说到做到,至今每次提笔,便只画梅花。王爷,此人是至情至『性』之人,胡某人担保他绝无异心。”

奕听了这个趣闻,倒也对彭玉麟有了些改观,笑道:“胡先生说来说去,是非要我去请他出山不可了,好,那就让他来见见吧。胡先生不妨写一封书信去,让他来这里见我。”

胡林翼苦笑道:“只怕不妥。”

奕道:“又有什么不妥?”

“此人不愿做官,若许某去一封书信,未必能请他出山,这封书信只怕要王爷亲自提笔。”

奕道:“真是个古怪人,好罢,今日我便做一回刘玄德,请诸葛亮出山。”他话音刚落,突然感觉到自己失言了,这刘玄德之后称帝,他就算是个亲王,又怎敢拿自己和刘玄德类比,若是有心人听了,只怕会有麻烦。他撇了胡林翼一眼,只见胡林翼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这才放下心,道:“说了这么久,胡先生也累了,暂且先去休息,等书信写好了,再请先生来。”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