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官临》第十二章 昨日三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叶元庆听了凌风的一番话很受启发,专门找了很多专家进行论证,最后发现凌风的想法不仅能够大大缓解吴市眼前的矛盾,而且符合吴市城市的扩张和长远的发展。

可以说这是一个金点子,叶元庆又惊又喜,他急忙根据多方论证的结果,洋洋洒洒写下了厚厚一份材料,还特意附上一小页概要方便了解重点内容,准备好之后才患得患失的放在钱市长的办公桌上。

叶元庆算是赌上这一把了,在这个争夺市政府秘书长的关键时刻,有希望的候选人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没处活动的也会小心谨慎,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这个时候掉链子。

市政府秘书长就是市政府的大管家,具体服务的是谁?是市长!因此得到市长的首肯最为关键,叶元庆此举纵然是出了杀手锏,是放手一搏,但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是想,万一钱市长非但不认同还对叶元庆留下不好的影响,他的秘书长的梦就做到头了。

不过,叶元庆本身排名就不靠前,不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也是没多大希望,这么一想这样倒也不可厚非。

第二天,钱江早早来到办公室,最近旧城改造的烦心事弄得他很头疼,刚刚坐下就发现办公桌上堆着厚厚一份材料,怎么这小刘一声不响就放这了?他正要发火却被放在最上面的概要吸引住了,看着看着紧皱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叶元庆被钱市长的秘书小刘请去市长办公室的路上心里还是战战兢兢的,小刘和他关系还算不错,一般事情也会告知他,但今天他也不知道所为何事,就让叶元庆摸不透钱市长的意思,心想刚上班不久就让他过去是不是说明钱市长对自己很是不满?

平时,钱市长对叶元庆并不在意,不料这一次却表现得异常亲切,不仅笑脸相迎还微微起身,表现出了十足的热情,就让叶元庆受宠若惊,忐忑不安的心也放了下来。

不出所料,钱江对这个方案大加赞赏,痛批规划设计方面的专家思想保守僵化,还问这个思路出自哪个专家之手。

叶元庆自然不会隐瞒,他很清楚即使他大包大揽的说都是自己的想法,钱江也许会相信,但纸包不住火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他就很聪明的实事求是道,是一个叫凌风的大学生,今年Z大刚毕业听说要回乡任职。

大学生?钱江略显惊讶,说了句,这倒是个人才,有机会要见一面,就没再说什么。

钱江不愧是出了名的雷厉风行,没过几天叶元庆就在他的力挺下顺利扶正,接任了市政府秘书长一职,就让那些排名在叶元庆之前,自以为胜算很大的竞争对手大失所望。

或许分量还是太轻,胡国政并没有给特别照顾,凌风拿了省委组织部的证明信就踏上了回乡上任的旅途。

九十年代的火车拥挤而缓慢,凌风白天出发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到达了家乡三河市。

夜幕下的三河沉静而繁华,凌风坐在客车上透过车窗望去,一座美丽雄伟的大桥已然进入了视野。

凌风知道这就是三河大桥,早在七十年代就已经投入使用了,是当时全国第一大公路桥,桥头“三河大桥”的桥名还是时任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亲笔所题。

桥东廻旋式的引桥是凌风最为喜爱的景观,只可惜廻旋的一段将会在几年后的加宽工程中拆除。

三河作为老港古镇到处散发着“飞马踏石”、“乌鱼拜斗”、“鱼舟唱晚”的魅力,只是谁也没有意识到在表面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隐忧。

辉煌了千年的三河,得益于水路的兴盛,“三江之汇,七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贯通吴西皖南以至闽赣的交通枢纽,到民国时期,三河商业年交易额已经达到其上级市婺州的三倍,更是超过邻近的乌市几百倍,成为了全国四大实验县之一。

三十年代郁达夫达到三河,他马上发现:“大抵的游客,总由吴江路而至三河,在三河一宿,看看花船,第二天就匆匆就道,去建市桐卢,领略春江的山水”。

新时期建国后,开始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五十年代,东方老大哥援建的安江水库开始建设,三河到徽州的水路交通截断,徽州商人再也无法重新三河了。十年之后,春江水库又开始修建,三河到吴市水路交通基本结束,成就三河一千多年的辉煌水运经济正式结束。

不同于扬洲、淮荫随着铁路的到来而迅速衰退,三河的机遇同时而来,作为安江水电站的重点配套项目之一的三江冶炼厂落户三河。

在计划经济年代,在这个部属大型国有企业的强力带动下,“吴省铝业”、“奉凰化工”、“三河味精”等一大批国有企业纷纷建立,三河成功地从一个商贸港口转型为工业重镇。

在长达数十年的整个计划经济时代,三河一直是国家的“宠儿”和全国工业的“新贵”。八十年代中期三河财政收入超亿元,在吴省率先成为亿元县。

不仅如此,三河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三年前又创建了吴省首家大型股份制工业企业—吴省奉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奉凰股票成为全国第一家外省进入上江证券交易所挂牌转让交易股票的股份制试点企业。

三河素有“小上江”之称,在上江也一直有一条以三河命名的街道--“三河路”。

近年,国家最权威的党报的一篇评论员文章《工业学三河》,更是一举奠定了三河这座工业城市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

这一切也让年近退休的三河市委书记戴东功有些飘飘然了,见了周边县市的领导总要指点江山一番,却不知道历史前进的步伐会把过去的一切,包括曾几何时的辉煌一并交给昨天,使你不得不面对又一轮崭新的太阳。

的确,周边县市早已轻装上阵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快速迫近,而三河市大量的国企却即将陷入企业亏损、工人下岗的泥潭。

凌风想到这里不免忧虑,可这事也急不来,只有尽力而为了。

这时客车已经来到了水路码头,这里三河水悠悠,古老的码头依旧,但是已经看不见一艘卸货靠岸的船只了,再也没有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繁荣,有的只是偶尔过来漂洗衣服的古城市民。

三河边的明代城墙仍然挺立,从城门洞口进出的人流中再也找不出一个负重的码头工了。每当夕阳西下,落日余辉里,码头上尽是熙熙攘攘休闲的市民,城墙下则是匆匆驶过的车流。

触景生情凌风有些感慨,复又叹了口气,“还是早点回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