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日本驸马传奇》第四十章 围点打援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作品纯属虚构、搞笑,请勿抬杠!为了消灭日军高桥大队,我抗日平原县县委书记葛宝强同志,制定了“围点打援”的军事计划。军事计划制定好后,见郜传义不理解什么是“围点打援”的打法着急的提问,提醒了他。他认为,要想把战法运用得好必须让同志们对战法要有深刻的理解才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战斗的自觉性。想到这里,他问大家:“同志们:你们有谁知道什么叫’围点打援’的战法吗?”大家都摇摇头说不知道。因为,在抗日战争年代,我军的很多中低层干部,都是工农出身,文化都很低。包括师独立团,著名的李云龙团长都是个大老粗,没有文化,带兵打仗全凭实践经验,敢打敢拼就行,靠的是革命英雄主义,不懂得什么是战法。郜传义也是到部队后才认识的几个字。所以大家都对葛书记的“围点打援”战法都不知道,但是都很感兴趣。“葛书记,你就讲给我们听听吧!”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葛书记刚才的提问,也就是想借着这个机会给大家普及点军事知识,增加点开会的兴趣,把“围点打援”的知识讲给大伙听听。他见大伙一致的要求说:“那好吧!”说着葛书记掏出旱烟袋装上烟叶,准备抽上一袋。郜传义听说葛书记要讲典故给他们听,马上精神倍增,见葛书记要抽烟,慌得他赶忙上去给葛书记点上火;县武装抗日大队长也赶忙过来给葛书记倒上热茶,并鼓动大家说:“同志们!大家鼓掌,欢迎葛书记给我们讲课。”“哗哗哗……..。”葛书记抽了两口烟,又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说:“‘围点打援’是两千多年前,咱们的老祖宗名叫‘孙子’的军事家编写的军事计谋‘三十六计’的战法之一。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围住一个据点的敌人为诱饵吸引其他地方的敌人前来增援,我们在半路上埋伏好兵力,专打前来增援的敌人,达到歼灭援敌的战役目的。那就是我刚才说的为什么要先打日军丁小楼子据点了。”这时,郜传义又插话说道:“葛书记,我明白了,您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先围住丁小楼子炮楼的日军进行佯攻,诓高桥这个老鬼子出来,使他离开乌龟壳,失去优势,我们就在半路上伏击他,您说对吗?”“对头!还是年轻人反应快,脑瓜子好使嘛。”葛书记见郜传义理解了他的意思夸奖地说。{手.打/吧 Shouda8.Com首发}“注意!”葛书记接着强调说:“围点打援的重心在打援,所以兵力部署的重点是打援的力量,围城的是辅助力量。如果围“点”的攻击力度不够,敌人主力就不会增援,打“援”的力量就派不上用场。所以,我们要在围“点”和打“援”上布置好兵力。”“当然了。”葛书记展开地讲:“36计讲究单计难以成功需用多计以辅之;围点打援也可以结合多路并进一起合围,或者纵深分割各个围住,围点不一定就围一点,打援也可以多路援军一起打。方法数不胜数,总之变化莫测无有尽头啊。”最后葛书记说:“围点打援是运动战的一种典型样式,是**思想十大军事原则的运动战、歼灭战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好好的学习呀!”葛宝强书记,家是湖南湘潭人,从前是个小学教师,为了追求革命真理,早年跟着毛委员出来闹革命。参加过两万五千里红军长征,经历过无数次战斗,是个久经考验的老红军。抗战爆发后,被派到河北冀中平原县任我党抗日县委书记的。提起“围点打援”勾起了老书记的往事,想起了当年红军时期,他亲自参加的“苏家蚌”战役来。葛书记讲完后,见时间还早,就给同志们说:“同志们,我给你们讲讲我军最著名的一次‘围点打援’成功战例,苏家埠战役好吗?”大家听后又是一阵掌声,齐声说道:“好好!。”郜传义听说老书记又要讲红军战例给他们听,高兴的他又是给老书记点烟、又是给老书记倒水。因为,他最喜欢听老首长将过去的革命传统教育故事,在独立团时就经常听李云龙团长讲经历、讲传统、讲红军与敌人斗争的革命战例。虽然,李云龙团长没什么文化,但是讲得都是亲身经历很有说服力、很真实、很有感染力、很有可听性。每次听完团长讲的故事他都很受感动,很受启发和教育,学到不少东西。葛宝强老书记参加革命前是个老师有文化,因此,讲故事和战法起来,可比他的团长李云龙有水平多了,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引经据典、从简入深引人入胜,更有信服力,使郜传义受益匪浅。老书记见大家都想听热情又很高,又换了一袋烟,喝了郜传义给他倒的茶水,考虑了一会,接着讲道:“那是一九三一,我在红十一师三团四营当教导员。商潢战役胜利后,鄂豫皖苏区周围的国民党军处于守势。皖西地区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余部六个旅共十二个团,自安徽六安沿淠河东岸经苏家埠至霍山构成一线防御,并以苏家埠为枢纽,企图阻止红军向东发展。其兵力部署是这样的:敌第四十六师(辖第一三六、第一三七、第一三八旅,每旅二个团)师部率第一三七旅、警备第二旅各一个团及第五十五师第一六三旅驻六安;第一三七旅(欠一个团)驻马家庵;警备第二旅(欠一个团)驻韩摆渡;第一三八旅及第一三六旅(欠一个团)驻苏家埠;第一三六旅另一个团驻青山店;警备第一旅驻霍山。此外,尚有第五十五师(欠一个旅)、第五十七、第七师等部,分驻合肥、潜山、蚌埠等地,均距六安、霍山较远。三月,我红四方面军为求歼灭皖西地区的国民党军,向东扩大苏区,将第四军第十二师留置商城、潢川地区牵制豫东南之敌,率第四军第十、第十一师自固始东进,于二十日在独山地区与先期返回皖西的第二十六军第七十三师会合。此时,我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根据皖西国民党军防区辽阔,兵力薄弱,其淠河一线后方有很大空隙,利于攻歼等情况,决定发起苏家埠战役,并计划以地方武装从西面袭扰、迷惑敌人,红军主力渡过淠河,从侧后分割包围苏家埠、青山店等据点,求歼苏家埠地区的国民党军。二十一日晚,红四方面军主力三个师在地方武装掩护下,自青山店以西的两河口秘密渡过淠河。二十二日拂晓,第七十三师和霍山独立团向青山店地区守军发起攻击,随即攻占古楼山、刘老庄山,将青山店包围。同日,第十师在芮草凹地区击退自苏家埠出援青山店的国民党军二个团,歼其一个营,余部退回苏家埠,旋即被第十师包围;第十一师向韩摆渡、马家庵逼进,守军怕惧歼仓皇后撤,我第十一师一部尾追至六安城郊。二十三日,第十、第十一师各一个团在韩摆渡以南地区夹击六安出援苏家埠的国民党军二个团,迫使该二个团分别窜入韩摆渡、苏家埠。至此,被红军分割包围于青山店、韩摆渡、苏家埠据点内的国民党军达六个团。我红四方面军总部鉴于苏家埠等据点寨高壕深,工事坚固,强攻不易奏效,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吸引六安、霍山守军出援予以各个歼灭。遂调整了部署。”葛书记这时停了下来,装了一袋烟抽了几口、又喝了两口水,见大家听的津津有味,特别是郜传义听得更是入迷,接着讲:“当时的我军的军事部署是这样的:我四方面军以第十师主力围困苏家埠;第十一师一个团和六安独立团围困韩摆渡;第七十三师和霍山独立团继续围困青山店,并相机歼击霍山援兵;第十一师主力置于六安西南平头岗、樊通桥一线占据有利阵地,准备歼击六安援兵;第十师一个团为总预备队。另将六安、霍山两县赤卫军分布于六安、霍山县城附近,开展游击活动,配合红军主力作战。担负围困任务的各部队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援下,构筑了环绕苏家埠、韩摆渡、青山店据点的交通壕、盖沟、掩体等工事,迫使守军坐待救援。三十一日,位于六安、霍山的国民党军同时向苏家埠等据点出援,企图解救被围部队。由六安南援的第一三六旅等部共四个团,分成前后两个梯队直逼苏家埠地区。其第一梯队二个团,在飞机掩护下,突破第十一师阵地,当进至苏家埠以北凉水井、桂家老坟时,红军第十师一个团和第十一师主力即从东西两面对其实施夹击,歼其一个团,另一个团窜入韩摆渡。其第二梯队见状,仓皇退回六安。由霍山北援的警备第一旅进至十里铺时,亦被第七十三师击溃,窜返霍山。与此同时,青山店守军1个团在突围途中大部被歼,一部窜人苏家埠。这时,我红四方面军总部鉴于破围困的敌军据点仅剩下苏家埠、韩摆渡,决定以一部兵力紧缩包围圈,开展政治攻势,瓦解守军;以地方武装和赤卫军监视六安、霍山两城守军;集中主力于机动位置,休整待机。同时判断六安、霍山之敌已无力再援,新的援兵可能来自合肥方向,于是在戚家桥、樊通桥以东陡拔河两岸地区勘察地形,制定了打援作战方案,并进行了战场准备。苏家埠、韩摆渡守军被围困月余,粮食极缺,军心动摇,携械投诚者日增。在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陈调元频频告急下,蒋委员长于4月下旬任命第七师代师长厉式鼎为皖西”剿共”总指挥,率领第七师五个团、第五十五师四个团、第五十七师二个团,以及新由潢川调来的第十二师二个团,共十三个团二万多人,自合肥大举西援,企图再次解救苏家埠、韩摆渡之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