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第一督师》第三章 身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人名叫曹文焕,是大同府怀仁县曹家庄人氏,今年只有十六岁。

――父母早亡,家里有个五叔,名叫曹振,是个武把式。

――从小和五叔学习骑马射箭和拳脚功夫,身子骨结实,十分勇悍,只是随着年纪增长,渐渐误入岐途,背着五叔,整天在外面干些打家劫舍,敲诈勒索的勾当,成了远近闻名的地痞泼皮……

――前几天抢了几钱银子,到城里喝花酒,一时喝得太多,和怀仁县县令张有光的小舅子争风吃醋,大打出手,结果三拳二脚把人打死了……

――张有光为了打击报复,审案子的时候,偷偷命令牢头麻三,在碗里下了麻药,然后用绳子把他勒死……

李欣从记忆库中提取了这些信息,大概了解了一下这个身体的身世。

从记忆来看,这人应该是已经死了,不然这个身体怎么会莫名其妙的被自己占有?可是杀人偿命,是古代封建社会人所共知的金科玉律,这个县太爷张有光犯得上要偷偷的杀死他吗?还用了这么卑鄙的手段?

记忆显示:这小子虽然出身寒门,可是背后有着很深的家庭背景,尤其是他的堂兄是曹文诏,堂侄是曹变蛟……

曹文诏?曹变蛟?

我的乖乖,现在是崇祯九年啊,明末的大小曹将军,居然是这小子的堂兄、堂侄?让人简直不可思议。

记忆显示:曹家族里的曹七爷,到牢里看望过他,并且告诉他,曹家族里已经派人到大同府去找关系了,希望能够豁免曹文焕一死。

可是,怀仁县令张有光,虽然只是一个七品官,也不是一个好惹的主儿,他可是当朝一品首辅大学士温体仁的得意门生。

想到温体仁的名字,李欣呸了一声,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他是崇祯朝有名的两大奸臣之一。

现在,张有光提前下了黑手,勒死了这个曹文焕,想必是曹家族里已经找到了门路,所以张有光只有使出阴招,想方设法把这小子弄死,给死去的小舅子出气。

李欣坐在河边,把自己这个躯体的身世,一一琢磨了个明白。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可是自己说不上喜悦,也说不上烦恼,反而心静如水。张晓露死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他是怎么来的,他只感觉到有些心灰意冷。

不知过了多久,身后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李欣现在的心情,就是随遇而安,活也好,死也好,他的心里只有张晓露曼妙的倩影,所以他根本就不去在乎来的是什么人。

“文焕!”

“叔!”

“叔!”

马蹄声在身后戛然而止,三个不同的嗓音几乎异口同声。

淡淡的回过头,李欣看到有三匹马在不远处停了下来,马上施施然跳下来三个古代装束的少年人。

领头的穿着白色棉衫,一脸书卷气。另外二个人都是衣饰检朴,一个黑脸粗壮,一个精明削瘦。

――曹文正!曹刚!曹林!

李欣的大脑思维里迸出了三个名字,并且迅速把三个人的情况扫瞄了一遍。

曹文正是曹家族长曹七爷的独生爱子,和曹文焕是远亲。二个人从小一起长大,虽然曹文焕后来走了歪路,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两个人的交往。目前,曹文正是童生身份,正准备参加来年的生员考试。

曹刚、曹林也是曹文焕的玩伴儿,论辈份,还小他一辈。哥俩儿和曹文焕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基本上就是整天一起逛市井、打群架的混混,又一向以曹文焕马首是瞻。张有光的小舅子被曹文焕打死,哥俩个没赶上,所以曹文焕进大牢以后,这哥俩四处活动,没少出力。

知道了眼前这三人的来历,李欣情不自禁的就站起来迎了过去。

双方刚一走近,黑脸粗壮的曹刚就大声叫道:“叔,你真有种,狗县令的大牢都关不住你,你出来的时候,咋没把那个狗县令剁了呢?”

李欣没有吱声,他现在思想很乱,不知道怎么回答。

曹文正却叹了口气,急道:“文焕,你又闯祸了。不是告诉你好好的在牢里呆着,咱们给你想办法吗,现在可好了,你劫持朝廷命官,越狱逃跑,可以算得上是罪上加罪了。走,快和我回去。”

伸手握住李欣的胳膊。

李欣动也没动,脸上表情漠然。

只听削瘦的曹刚在旁边呸的一声道:“回去干啥?还进那个黑乎乎的大牢吗?我看这事,叔做的没啥不对,做都做了,还怕个啥,大不了咱们反了他娘的,到西北投流贼去。”

“曹刚,”曹文正跺了跺脚,叹道,“你不要胡说八道,这事儿要是让你五爷听见了,他还不打断你的腿,咱们曹家可是一门忠烈,你说这话,对得起死去的文诏公吗?”

曹刚一呆,望了望李欣,嘿的一声,没再吱声。

曹文正沉思一下,道:“事情还没到那个地步,文焕先和我回去,听我在路上慢慢和你说,现在事情已经有了转机,只要我们应付得当,你杀人和越狱这二件事,都可以从轻发落的。”

李欣的心思完全没在这件事上,满脑子想的都是张晓露,所以面无表情,任由曹文正拖拽着,行尸走肉一样上了马背。

背后传来曹刚和曹林的窃窃私语:“叔是咋了,好像和以前不一样呢。”

路上,曹文正向李欣说了很多事情。

原来,这个曹文焕犯事之后,曹家族长曹七爷急忙派人去找关系寻门路,竟然直接联系上了朝廷的宣大总督梁廷栋。

梁总督听说杀人者是曹文诏的堂亲,深深感到事情重大。总兵官曹文诏有功于国,尤其是一年前,曹总兵败死西北,皇上为此还辍朝三日,自己虽然和曹文诏没有什么过命的交情,但是曹文诏之名,无论是在朝廷还是民间,都有极高的声望。

何况曹家还有一位总兵曹变蛟,正在西北跟随三边总督洪承畴追剿流寇。这个人情,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卖一个?

但是按照大明律,杀人者死,自己虽然身为总督,也不可能为一个故意杀人的死囚犯开脱,何况这个死者是怀仁县令张有光的小舅子。这个张有光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和内阁的首辅温体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巧,一个月前,大同总兵王朴送到京师折子,皇上批下来了。折子上说的是关于大同镇的兵额问题。由于陕甘流寇肆虐,九边的精兵都被抽调一空,大同各地的卫所城堡都缺兵少马,许多军户也四散逃亡,册子上的兵丁额数和实际相差很大。为了补充兵员,王朴请求朝廷恩准,从各地的杂役或牢狱中提出一批犯人,发配到边堡充军,一来可以补充缺失的兵额,二来可以减少朝廷募兵的开支。

崇祯末年,财政一支是困扰朝廷上下的大问题,所以这个折子很快就恩准了。

宣大总督梁廷栋就利用这个机会,给了曹家一份郝免令,让怀仁县的杀人犯曹文焕到边堡充军。

现在这张郝免令,就在大同右路杀胡堡守备标下的一个姓刘的把总手上,这个人也是打着提调囚犯充军的旗号,到怀仁县来的。

听了曹文正的叙述,李欣仍然没有什么感觉,这个世界上,只有他自己知道,原来那个曹文焕已经不复存在了。

到了怀仁县城,巡城的捕快和兵丁将几个人带到了县衙。

李欣走进大堂,看到县太爷张有光坐在“明镜高悬”的大匾下。他受了些惊吓,身上披了件大氅,缩在椅子上一声不吭。

看到李欣走上堂来,张有光眼神中闪过一丝恶毒。

堂下两边排列着皂役,一个身形槐梧的军官,正坐在下首喝着茶水。

也许看到李欣等人来了,军官把茶杯放上,大模大样的站起身上,对着张有光一拱手,道:“张大人,人即然带到了,在下就不打扰了,告辞。”

“慢着,”桌案前的张有光忽然站了起来,咆哮道,“刘把总,这个姓曹的小贼杀人在先,又劫持本县越狱潜逃,简直是目无王法,藐视朝廷,这等大奸大恶之人,如果不杀,我堂堂大明的尊严何在?伦常何在?”

军官似乎很不满意张有光一番文诌诌的说辞,在大明朝,当兵的都是粗人,不像张有光这种科举出身的仕子,但是明朝一向重文轻武,武职的地位卑下,所以军官还是打了个哈哈,道:“张大人,事儿是这么个事儿,可是下官我是个小人物,只能一切按上峰的意思办,张大人消消气,消消气。”

军官一挥手,旁边的两个兵丁走到了李欣面前,把一个大锁链子牢牢的缚在了他的脖子上。

李欣无心争辩,自己是死过一次的人,虽然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莫名其妙,但是他已经麻木了。

走出县衙的时候,背后传来张有光的怒吼:“我要上告,我要把这件事上告到首辅大人那里……”

县衙外围着很多看热闹的人,另有七、八个囚犯已经整装待命了。

李欣听到曹文正在耳边悄声道:“文焕,你放心,我爹和我把一切都打点好了,路上有刘把总照应,你不会吃亏的,记得一路保重。”声音有些哽咽。

李欣暗暗奇怪,从这个曹文焕的记忆来看,这人也算是荼毒一方的恶霸地痞流氓外加小混混,怎么会和曹文正这种“准书生”走的这么近乎?

正在迟疑,耳边又传来曹林的声音:“叔,你这次的事儿弄的有点大,五爷生了很大的气,他老人家说,你丢了曹家的脸,就不来送你了。”

“五爷”指的是一手把曹文焕拉扯大的五叔曹振。

李欣抬头望了望天,死过一次的人,如果让他再死一次,恐怕已经丧失了勇气,可是他现在算是什么呢?没有了张晓露,没有了亲人,在一个陌生的时空,陌生的世界,他还是李欣吗?

如果不是李欣,那他就只能承认现在这个独一无二的身份:――曹文焕。

长长的囚徒队伍,在几名士兵的押送下,成了街上的一道风景线,许多明朝的老百姓,都出来指指点点,很像古装电视剧里排练的热闹场面。

“五叔?”

来自于现代时空的曹文焕看到人群中闪过一个熟悉的人影,尽管他的身形很快隐没在人群中,但是他还是认出来了。

“我为什么叫他五叔呢?难道我真是变成曹文焕了吗?李欣?曹文焕?我究意还是不是我呢?”

一个念头还没转完,忽然听到后面炸雷般响起二个异口同声的音调:“等一等,我们也要参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