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掌眼》第三章 蓝调歌手(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说唐朝就唐朝吧,反正你是师傅,你说了算。”

“你以为我是在信口开河?师傅我是那样的人吗?跟你讲,唐朝时期贵族阶层最流行两种瓷器,第一就是这绞胎瓷器,第二是唐三彩。绞胎,也有人叫搅胎、透花瓷。顾名思义,就是把不同颜色的瓷土搅拧在一起,拉胚制器。这是最正统的制法,就像咱们面前的这件绞胎瓷枕。还有一种制法是把搅拌好的瓷泥切片,镶嵌在胚体的表面,有些偷工减料的意思。不管是哪种方法,烧造出来后的瓷器都呈现出两种甚至更多不同颜色的瓷泥搅拌出来的花纹。这种制瓷工艺极其复杂烦琐,成品率底,价格昂贵,非贵族不能拥有。至于唐三彩你应该有些了解,是个中国人就知道,不是中国人的也知道,那唐三彩是明器,烧造出来的唯一用途就是陪葬。而这绞胎瓷器因其花纹精美绚丽,工艺烦琐复杂,价格昂贵的缘故,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贵族们的日常用品。其价值丝毫不逊于唐三彩,有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唐三彩。这绞胎源于唐朝,兴盛于唐朝宋朝,至元朝忽然消失,制作工艺也随之失传。”

“宋朝也有绞胎,那你为何就能断定这件瓷枕是唐朝时期?”

“问得好。你仔细看看瓷枕上的花纹,细密柔顺,线条圆润,如同花瓣叠放,流云舒展,看上去赏心悦目。这是唐朝兴盛时期的风格。我见过一件完整的宋朝绞胎瓷器,和一些绞胎碎瓷片,相较唐朝而言,线条花纹飘逸了许多,或者说写意了许多,如鹤羽轻拂,罗衫迎风。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有关系。

唐朝时期如何兴盛,多少外国人偷渡明渡的来了唐朝就不想回去了,死皮赖脸地跟衙门申请绿卡,这些我就不跟你吹了,大家都知道。当时的制瓷业也有些国际化,你看唐三彩陶俑里面,就有相当数量的外国人,黑人白人胡人这些人都被当作模特制成了陶俑做了明器,可见外国人当时在中国的处境,混好了能做个高级仆人,混得不好那就只能做模特被大家参观了。这绞胎工艺如何发源兴盛起来,至今说法不一,尚无定论。不过当时的印度出产一种乌兹钢锭,是制作刀剑的顶级用钢,阿拉伯商人从印度进口了大量的乌兹钢锭用于武器制造。这种乌兹钢就是现在人们称的大马士革钢,乌兹钢的锻造失败率极高,据说当时堆满一小间屋子的乌兹钢最后只能打造出一柄匕首来。这种钢在铸造成刀剑时表面会有一种特殊的花纹――穆罕默德纹。这和折叠锻打形成的花纹不一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的制剑工匠已经掌握了折叠锻打的工艺,不过那种技术跟这种乌兹钢是两种风格。乌兹钢上的花纹能够使刀刃在微观上形成非常细小的肉眼无法察觉的锯齿,使得刀剑更加的锋利。”

龙依依说着,伸手撩衣从后腰摸出一把短刀来,唰的一声拔出了短刀,把刀鞘和短刀一起放在了绞胎瓷枕上。冷涟吓了一跳,愣了一下才回过神来,探手拿起了短刀。见那刀鞘银白质地,刻满曲折花纹,镶嵌着十几粒大小不等、颜色不一的宝石,煞是华丽,刀柄尾端回钩,端顶镶嵌着一颗酒红色的红宝石,握柄牙黄,刀身黑底白纹,纹路回旋弯折,刀刃锋利异常。

“这就是那时候的阿拉伯短弯刀,刀身纹路是雅各布梯纹。你仔细看看,和瓷枕上的纹路有无相似之处?有种说法,说是当年阿拉伯向唐朝进贡了一批大马士革刀剑,皇家贵族煞是喜欢刀剑上的花纹,便下令让制瓷工匠仿制刀身上的纹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