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也想到过举报,但通过这些天的了解,高明深知秦方在当地的势力,举报不会有任何效果,只会自取其辱。
高明甚至想到过借助媒体呼吁,炒作成新闻热点,逼更高部门领导出头。但这件事更不容易,除了需要自身的勇气、智慧和资源外,还需要运气。
想来想去,高明不禁心烦意乱,不知不觉又想到干脆辞职解脱算了,但他又想到:“如果就这么放弃了,周围居民们就会一直陷于水火……”
高明决定了:要勇于面对,承担匹夫之责。非但不辞职,而且一定要尽力凭自己的能力资源解决这个问题。
要解决问题,关键在于秦方。
高明为此就整个过程,专门对秦方做了深度心理分析:
“前些日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后向秦方提过两个整改方案。”
“方案一(净化):可彻底解决问题,改造后的污水可净化成无害水,不过一次投入比较大,每年也有一些维护成本,但总体投资成本企业是可以承受的,只占企业年利润的极小部分。”
“方案二(堵截):暂时解决问题,采取择荒地挖坑引流围堵的方法,虽然不是什么好办法,只是权宜之计,也会对环境造成些伤害,但以荒地之局部损失,解救大众百姓生活于水火,也算是个小功德,没有办法的办法。结果,虽然投资成本只是方案一的百分之几,但也被秦方以成本太高为由拒绝了。”
“秦方为什么要拒绝这两个方案呢?”高明进一步分析道,“秦方作为一个商人,奉利益为上,说得不好听就是唯利是图,这是他的关键心理。所以只要是只花钱不赚钱的项目,秦方权衡的标准就是:谁花得少就选谁。方案二的投资再少,当然也比罚款人情的花费多,因此,就秦方而言,否了它应是理所当然。那还有没有比罚款人情投资更少的整改方案呢?”
高明思前想后,不可能有这种方案的存在。
高明不禁有点绝望了,面对秦方这位纯种的冷血企业家,要改变他根深蒂固的观念,对于技术背景出身的高明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既然自己无法打败他,就只能寻求双赢,高明决定换个思路,试着用“借尸还魂”之计,来寻求双赢点,解决问题:
“按照‘借尸还魂’之计的设计思路,只花钱不赚钱的项目是不可取的,因为它难以获得支持。应该去寻求花小钱赚大钱的项目。那么在废水解决的同时,有没有存在哪样东西,经过小投资,可以升值赚大钱呢?”
高明苦苦思索着废水生产的全过程,希望从中有所发现……
高明突然眼睛一亮,他想到一样好东西:废水本身。
原来味精厂之所以产生废水,就是因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排泄水里富含氨氮等有机物,而这些又是很多藻类、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当河道里氨氮丰富时,就会促进藻类的大量生长繁殖,因而造成水里缺氧,最后导致河里所有动植物的死亡、腐烂,成为死水、恶水。
而这些氨氮却同样也是农作物的宝贝,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因此是制造化肥的主要原材料。也就是说,只要投资一条化肥生产线,就可以把这些废水变成化肥。
高明想到这里不禁高兴得跳了起来,他马上开始查找资料,落实起可行性方案来。
经过计算,高明得出了这个方案的利弊:虽然投资的规模远远超过前面的两个方案,但回报率相当可观,每年化肥的销售额足够保证不到几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成本,接下来每年就可以纯赢利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