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王杰就来找刘志,感谢他的良苦用心:
“从前,我一直认为文蔷落马是由于她的嚣张不小心,像我这样谨慎的人,将来一定不会犯和她一样的错。现在,我明白了,恶有恶报,看似偶然,其实必然。但如果到了文姐这个阶段再得到报应的话,我就彻底完了,一点翻身的机会也没有了。”
“谢谢你让我明白这个道理,你现在怎么处罚我,我都接受。”
“我还年轻,还可以重建未来……”
刘志松了一口气,这些天的纠结,总算有了价值。
Par剥笋壳
王杰是个心理比较脆弱的人,趁火打劫揭短下猛药,虽然可以治愈他的贪欲,但接连的打击,很容易让他变得愤世嫉俗,从而影响他的一生。
但刘志成功了,完美实现了两者的平衡,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剥笋壳,来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剥笋壳1:刘志期望得到什么理想结局?
回答1:既彻底消除了王杰心里的贪欲,又没有让王杰成为愤世嫉俗的人。
剥笋壳2:为什么王杰能理解并接受刘志的任何处罚?
回答2:因为王杰通过与文蔷的谈话亲见(Personal):刘志对咖啡等事件的揭短,就目前而言看似对他不利,但以人的一生来衡量,其实是有利的,是为了帮他。
剥笋壳3:王杰为什么非常痛快地理解了刘志的苦心?
回答3:因为刘志牢牢抓住了“趁火打劫”这条计策的2条重要的设计(Plan)准则:
设计(Plan)准则1:敌之害大,就势取利。
这个准则主要强调:把握时机。
王杰案例里:王杰因为贪欲行为(卫生卷纸事件)再次被发现,内心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会受到什么处罚,同时对于自己的贪婪愚蠢,焦虑懊悔,心理非常脆弱,这是改变他贪心观念的最佳时机。
设计(Plan)准则2:刚?柔也。
这个准则主要强调:以强击弱。
王杰案例里:相对王杰,前部门经理文蔷是无可厚非的强者,她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无疑对王杰这个刚踏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会起到非常巨大的说服作用,刘志让文蔷去影响王杰,就是典型的以强击弱。
剥笋壳4:“趁火打劫”这条计策实施过程中,该如何巩固(Plus),确保最后成功?
回答4:王杰案例里:王杰是一个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观念的改变相对还比较容易。但如果是个职场老手,情况就要复杂多了,观念改变可能就不会这么简单了。
不过只要扣住上面的2条设计(Plan)准则,一次不行,就循环多次。那不管多辣的老姜,也终有不辣的一天,这就是巩固(Plus)时要注意的。
Part three 回味豆
通过上面的剥笋壳梳理,我们很容易就解析出“趁火打劫”这条计策的“P4”:
⊙知心(Probe):一旦发生不利于自己的行为,一定会针对性产生防御行为进行自我保护。
⊙亲见(Personal):“劫”的行为有利于自己。
⊙设计(Plan):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柔也。
⊙巩固(Plus):循环出现“劫的行为有利于自己”的佐证,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
判断“行善”还是“行恶”时,我们不应该简单照搬某条行为准则或律规条文。因为这里面牵涉到不同的价值观。如:以结果为导向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以行为为导向的“绝对主义价值观”,就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两者有时候相得益彰,有时候又会矛盾冲突,这需要根据每件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例如:为了救100个好人,可以杀死1个好人吗?
结果导向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答案:可以。
行为导向的“绝对主义价值观”的答案:不可以。
你又会选择什么答案呢?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