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些人会说难道温大雅就不能为唐高祖歌功颂德?首先,这本书是私家史籍,受政治的影响显然要小许多。其次,我们看看历史也知道,李世民虽然在唐初建国的征战中居功至伟,但大唐的江山也不是完全由他一人打下来的,比如晋阳起兵后李建成也是一个方面军的主管,攻城略地,也建了不少功劳,可后来都被忽略了。
占领长安至玄武门之变,这段时间李世*要做的是剿灭群雄,收服天下。但巴蜀和江南都是李孝恭和李靖他们打下来的。而且一个国家,即使在开国创业之期,军事斗争远远不是鼎定天下,治理国家的全部。难道因为李世民战功赫赫,就要把治理国家的功劳全部算到他的名下?
下面从史料上就这个问题简单的来说一下。
史载李世民当年为了准备起事,“倾下士,散财结客”,具体的事例在《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记载的:“右勋卫长孙顺德,晟之族弟也,与右勋侍池刘弘基,皆避辽东之役,亡命在晋,依渊,与世民善。左亲卫窦琮,炽之孙也,亦亡命在太原,素与世民有隙,每以自疑;世民加意待之,出入卧内,琮意乃安。”可见,在李世民网络的这批人才中,有许多是朝廷命犯。
如果李渊是大隋朝忠臣的话,那么他总得把这些逃亡份子抓拿归案才是。难道是因为李世民把他们给藏起来了,也不是啊,因为史书记载他们在太原逍遥大方得很,平时与李世民“出则连骑,入同卧起”。纵是李渊公务繁忙,或者视力不好没有看到―李渊看不到,可手下人看得到啊。
一个封疆大吏纵容数目不少的朝廷逃犯在自己的守备府里过快活日子,这可不是用玩忽职守能够解释的了。而且史书也记载当时隋炀帝留在晋阳的王威和高君雅也准备调查李渊招纳亡命之徒这件事情,证明所有一切的背后主谋都是李渊。
这说明起事的主谋是李渊还是李世民呢。如果这些事情都是李世民做了的话,那么李渊派李建成到河东“潜结英豪”就不好解释了。可惜自晋阳起兵到夺取长安,李建成所起的作用与李世民差不多,而后来的史书中就只能看到李世民的影子了。
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当年武士?劝李渊乘天下动荡起兵反隋时,李渊的回答是“幸勿多言。兵书禁物,尚能将来,深识雅意,当同富贵耳。”这也说明他心里是有那么一份不安分的心思的。
客观的说,如果把“贞观之治”比作“汉武盛世”,那么李渊就起了汉高祖及文景二帝的作用。即使象《资治通鉴》这样极力吹捧唐太宗的史书,对李渊在起事和后来治理国家方面的作为和贡献都是详细做了记载的,其间处处显示李渊确实是一代英主雄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