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梦回三国之小乔传奇》附录2 汉代女子的装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汉代,一般女子的发型多为露髻,不加发饰,头发中分平梳,向后做绾,垂髻于脑后;而贵族女子则一般梳高髻,并戴发饰,发饰有步摇,簪,珥,华胜,采胜,?等。汉代女子已有面部化妆,主要有红白黑三种颜色。红色是用花制成的胭脂,主要涂于腮红、眼影、嘴唇。白色是一种白粉,作用类似于粉底。而黑色主要是炭条,用以描眉。

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

在服装方面,宽衣肥袖是汉代服装区别于其他民族服装的最大特点。曲裾深衣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腰身大多裹得很紧,且用一条绸带系扎腰间或臀部。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但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成了深衣的主要模式。此外,汉代妇女也穿“襦裙”。这种裙子上窄下宽,不加边缘,因此得名“无缘裙”。汉代妇女也有穿裤的,但大多仅有两个裤管,用带子系扎。

在著名的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实物中,有一种素纱禅衣,整件服装薄如蝉翼,衣长128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在领边和袖边还镶着5.6厘米宽的夹层绢缘,但全部重量只有48克,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稀世之品。

汉代男女的鞋的样式没有严格区别。男子多为方头,女子多为圆头,但又可通用。在日常生活中贵族着丝履。妇女出嫁时,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

在配饰方面,因为儒家说玉有七种品德,都是做人不可少的,于是“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影响到社会各方面,贵族不论男女,经常必佩带上几件美丽雕玉。

三国和西晋时的服饰与东汉基本相同。三国服饰按其组成可分为:冠、衣、裳、袜、履、饰品等六部分,材料为丝、麻、葛诸种织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