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民工的江湖》第一百二十八节 揽工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到了这个主意,大伙儿开始忙碌起来了。他们去市场买回了红纸、笔墨,回到出租屋,把红纸裁成小片了,就准备写广告了。这一群建筑工人里面,文化最高的也就是读到了初中毕业,平时他们也没有机会拿笔写字,现在真正要找个写字漂亮的,还真难。有人提议:我们每个人写几个字吧,看谁写得漂亮,这份光荣的活儿就给谁做了。毛笔开始在人群里面传来传去。一圈传下来,也没有找出一个字写得漂亮的,有的人连字都没有写拢。大伙儿拿着这二十多个人的字左看右看,觉得李明娃的字还免强看得过去,于是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给李明娃了。

李明娃接过了这个重任,郑重其事地写起来。内容非常简单,,没有几个字:四川人的建筑队揽活儿,联系人:刘师傅,电话多少多少;黄师傅,电话多少多少;杨师傅,电话多少多少。刘师傅就是老刘;黄师傅是刘师傅一手带出来的徒弟;杨师傅呢,就是杨三贵啦。算起来老黄和杨三贵还是师兄弟的关系。李明娃坐在灯下,一张接着一张地写,每写好一张,就有一个人负责把它拿走了,铺到地上,用一颗小石子压住了,让墨迹自干。一个晚上下,来,出租屋的地上铺满了红纸。大伙儿看见那满地的红纸,仿佛这些红纸变成了一张张百元大钞,铺在他们的脚下。

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一些工友出去发这些纸条了。他们站在人多的地方,见了人就发。每发出去一张纸条,工人们就对接过他们纸条的人笑一下。仿佛眼前的这个人就能给他们带来好运。有的人,接过了红纸,看一下。就扔在地上;有的人,见几个穿得半新不旧的农民工模样的人来发这些红纸,连接者不接,朝着他们不耐烦地摆一下手,就从他们身边走过了.不一会儿。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很快就落下了满地的红纸了。这可乐坏了那些捡破烂的老阿姨们。她们把地上的红纸拣起来,许进了口袋。看着刚刚发出去的红纸在片刻得间就变成废纸被别人丢在地上,甚至被人踩上一脚,,然后被捡破烂的阿姨缺拣走了,,工人们心里一阵难受。可是纸条发到了别人手里面,人家就是这张纸的主人了,他们想怎样处理这张纸片是他们的事情,就算你心里再难受,也没有理由干涉人家不要这样做。

几个发纸条的工人发完了红纸回到出租屋,张金花已经煮好了稀饭,只等他们回来,大伙儿就可以吃早餐了。工友们见他们回来,马上凑上去问:“情况怎么样?”得到的却是沮丧的回答。他们的脑海里,还闪现着这样的一幕呢:地上落上满地的红纸片,被拣垃圾的阿姨拣进口袋……

这是他们想好的一条不错的道路,怎么这条道路也不好走呢?大伙儿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会儿。还是觉得仅凭发纸条出去揽工,也不是一个办法,他们还得用腿去丈量脚下的土地。吃完早晚,他们又出去揽工了……

他们白天出去揽工,天快黑的时候,就回到出租屋里面写纸条,一次发传单的失败,并没有让他们因此放弃了这条揽工的路子,回到出租屋以后,依旧是由李明娃负责写纸条,只是他们不会发给路人了,而是趁天黑以后,等城管下班了,没有人管理乱张贴了,他们就出去,两个人一组,朝这些宣传单贴到电线杆上去。又是几天时间过去了。

他们依旧还没有找到活儿。他们的口袋里面,真的没有钱了。如果还找不到工作,他们真的连买馒头的钱都没有了。这天晚上,张金花煮稀饭的时候,把袋子里面的大米都倒光了,才两杯米呢。煮了一大锅稀饭,米汤多,米粒少。大家喝着稀饭,连平时最爱说笑话的李明娃也愁着一张脸。真正的身无分文的日子就要来了……李明娃依旧写了一大堆宣传单,给他打下手的人依旧把宣传单铺在地上,等着墨迹干了,就可以贴到电线杆上去了。老刘,老黄,还有杨三贵,他们三个人在一起,看样子他们想商量什么事情,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先开口,他们谁也不知道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屋子里面很静,静得可以听得见心跳。这不是静,这是被生活所逼的沉寂。面对眼前的困境,他们无话可说了。他们眼下最急的,就是在他们连买馒头的钱都要拿不出来的时候,拿什么来填饱肚子。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手机铃声打破了沉寂。老刘接了电话。电话那端,传进来一个男人的声音:“你好,请问是刘师傅吗?”老罗说:“是的。”那边说:“刘师傅,是这样的,我是东兴塑胶厂的李老板。我看见你贴在广告栏里面的揽工信息了,我这里正好要建一栋宿舍楼,你明天过来看一下好吗?”一听有人要请他建楼房了,老刘高兴地说:“好的,我明天几点钟过来?”李老板说:“你上午十点钟过来我工厂门口,叫保安通知我就好了。”

在外奔波了这样久,终于有人打电话给他们了。挂完电话,老刘就迫不及等地把这个电话告诉了大家。这可是一件大喜事呢。第二天早晨,老刘起了个大早,把嘴唇上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把好久没有穿过的皮鞋从箱子里面找出来,擦得发亮,换了一身大半新的衣服,朝衣兜里别了一个小本子,一支圆珠笔,带上徒弟老黄,动身去东兴塑胶厂谈生意去了。出来广东搞建造十来年了,一直都是在别人的手下干活,出去接活儿,还是头一次。走在路上,他就有点紧张,不知道到时候见见了李老板,该怎样谈呢?人家可是开着小轿车的工厂老板呢,他呢,只是一个腿上还沾着泥巴的揽工汉。两个人一边走着,一边商量着等下见了老板该谈些什么,当然,别的谈什么都无所谓,关键是,这份活儿能谈拢吗,李老板会开出什么样的工价呢?

东兴塑胶厂的位置有点偏,不过他们沿街找工作的时候,倒是经常从那儿路过,也在去十里屋的路上。两师徒一边走,一边聊,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东兴塑胶厂门口。老刘小心地用纸巾擦拭了皮鞋上的灰尘,才走到保安室门口,同保安打招呼,说他是建筑队的,要找李老板。保安上下质量了他一番,才拿起电话,向着办公室打电话。保安一边打电话,还一边问老刘的名字,在征得同意以后,老刘和老黄跟着一名保安上了二楼办公室。在办公室门口,他们又等了一会儿,才从里面走出来一个身穿旧中山装的男人,把他们请进了总经理办公室。让他们两个人在沙发上坐下了。中年男人递过自己的卡片,两个人看了看卡片,才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正是李老板呢。中年男人向着外面的办公室叫了一声:“倒茶。”然后就有一个小文员端了两杯茶进来。老刘和老黄还是第一次受到如此高的接待,显然有点受宠若惊。李老板的话特别多,很健谈。几个人谈了一会儿,才知道李老板的老婆正是四川人,算起来大家还是半个老乡。谈话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融洽了。几个人又说了一会儿闲话,然后李老板才带着他们来到工厂旁边的一片荒地上,指着那片荒地对老刘他们说:“我要在这里建一栋宿舍楼。五层的楼,一楼是饭堂,从二楼到五楼是宿舍,每屋楼八间宿舍,一间大概就十来平方米,材料由我提供,你们只是按照我的图纸去建,行不?就实话,我也联系了一些建筑队,那些包工包料的,我一个都看不上。材料这个东西,里面学问大,有的人报价的时候,报最贵的价钱,结果却买了最便宜的东西给我建,我建的是工人的宿舍,几百个工人都要住在这里面,所以一定要保证建筑的质量。老乡你们说是不是?”老刘老黄连连说是。其实他们也知道,如果包工包料,会更赚钱,只是他们也没有这笔本钱。接着李老板问他们的工程队有多少人,老刘告诉他们,现在有二十多人。李老板说:“你们这样吧,人呢,当然是我全部都要了。我这里按天算工资,天晴就开工,下雨天就歇脚,我包吃包住,你们看行不行?”两个人说行。然后李老板又说:“这样吧,我们也算是半个老乡了,你们的人我们也就不按师傅大小工来分了,这样分呢见外了。给我干,全部四十八块钱一天吧,行不?”什么老乡,开出这样的价钱。真是老乡老乡,见面就抢!明摆着是在压低他们的工钱呢!如今在工地上,一个小工的工资都是四十五块钱以上了,大工五十五到六十,大师傅,像老刘老黄,人家开到八十五呢,杨三贵算一个刚刚出师的师傅,也是六十五块钱一天了。这下子一天挣四十八块钱,简直是坑人哩!可是,找了那样久的工作,都没有揽到活儿,答应还是不答应?师徒俩想了沉默了一会儿,老刘是个老实人,他小心地问李老板:“李老板,能不能再给高一点工价,我们干活卖力一些就行啦。”李老板说:“四十八块钱,已经很高了。上半年我请人帮我建了一个棚子,我才开价四十块。我这里包吃包住,又不扣你的钱,你们和我的工人在一个饭堂吃饭,住一样的宿舍,你想一想啊。”老刘和老黄商量了一会儿,然后老黄起身走出办公室,打了个电话回去征求工友们的意见了。在这样的时刻,就算工友们知道去做四十八块一天的工不合算,但是不去做,他们连买馒头的钱都没有了。只有做着先吧,至少可以超人饱肚子呀,四十八块钱一天,一直做到年底,手头上也有就一两千块钱了,就可以度过困难时期了!工友们当然也同意了。

老刘他们同意了,李老板在心里笑了。他从来没有做亏过一件事情,就算这次请人建宿舍,他开出地工价都比别人便宜。李老对老刘说:“我让我的文员打一份合同吧,我们得先签了合同,再办事情。”过了片刻,合同好了,老刘和老黄看完了合同,签了字,然后李老板说去找个风水师,看开工的日子了。让他们等他的电话。妈呀,还要等呀,还要等几天呢?他们兜里的钱,真的只能撑几天时间了!

不行,虽然李老板这儿签了合同,说等几天在就有事情做,但是没有百分之百的事情呢。在没有接到他的电话之前,还得再出去找一找,看一看。红纸条依旧得写,写得多,找工作的机会就多一些。晚上,依旧是李明娃写字,另外一个人给他打下手。当然,贴纸条的人,也把纸条准备好了,只等时间晚一点儿了,他们就出去朝电线杆上贴呢。老刘和老黄,因为有过一次谈判的经验,他们在商量着:如果有第二个老板请他们去干活,一定得把工价开高一些,宁愿让别人杀他们一点价,也不能一下子就开了个低价钱。上午的那次出去,是一个好兆头呢。说不定,很快就有第二个老板叫他们过去看一看呢。

这天晚上他们师徒三人正在商量事情,老刘的电话又响起来了。是李老板来电话了:“罗师傅,你现在马上过来一下我这里,有事情找你谈。”老刘和老黄立刻就坐摩托车过去了。

其实也没有多大的事情,原来开工的日子订下来了,就在三天之后。李老板这边请人设计了一张图纸,设计师此刻正在工厂里面,等着他们一起去看图纸。设计师和李老板是老乡,对老刘他们还算客气,这里那里要注意的事项,给他们交接得清清楚楚,而且还给了一张卡片给老罗,说有什么疑问,记得在第一时间通知他。

送走了设计师,李老板又和老刘老黄他们聊了一会儿。离开工还有最后几天,不过要做的准备工作还真是不少,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都得先回来一点,这些建筑工人,得在开工以前,就住进来,而且还得做前斯的准备工作。于是,第二天吃过张金花煮的稀饭,这些工友们,就跟着老刘老黄他们一起,住进了东兴塑胶厂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