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官场正气昭昭》第83章 心静自然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润东赶到王府酒店在服务员引导进入预订的包间,赵副处、马副处两人年龄都差不多,可能35岁上下,一路通过交谈沟通,杨润东发现他的举动赢得了两人的好感,毕竟正处开车,副处坐车,伸出去橄榄枝两人立即笑纳了,他们多少对郭副处的嚣张也有点看不习惯。赵大鹏和马彪是原计委的老牌科长,以前与郭风起就有过交集,但那时候大家级别上有差距,科级到副处级也是官途中的一道坎,好多人一辈子都止于这道坎下。现在他们两人已经顺利迈过这道坎,提拨为副处长。

三人走进包间,郭副处他们三五成堆的正在打牌,嫣然忘记杨润东他们还在单位等车。突然发现他们进来,大家都心虚的相互对望一眼,灵活一些的科长赶紧起身打招呼,只有郭副处还在那里稳坐如山,这会见杨润东他们三人进来,嘴角露出一丝不怀好意的微笑,自己设计的小计谋成功了,心里正偷着乐呢。他这样安排,杨润东只有两条路选择,要么等待,要么自己打车,但不管怎么选,这个面子都被他当众落了。

杨润东被让在主座坐下,他的左右是赵大鹏和马彪,坐下后杨润东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询问马彪,“菜点了吗?怎么安排的?”杨润东虽然被摆了一小道,但并不可怕,也没有什么激愤的想法,不是有句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吗。

马彪立即起来招呼服务员,说“服务员,点菜,在座的每人点一道自己爱吃的菜,勤俭节约,不得浪费,最后再配上几个小菜喝酒。”,负责包间服务的服务员立即照办,在座的科长也都报出自己喜欢吃菜名,杨润东对这个马彪不得不高看一眼,官场上要的就是有眼力的人,光会工作的人不一定吃得开。有句话不是说的是“不要只顾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

王府酒店是老牌国营酒店,改革开放以后,承包经营改善了设施,提高了服务水平,上菜速度很快,半小时不到,就上来4、5个菜,马彪再三招呼,大家特别是郭风起副处长见苏珊还没到,他坐在那里脸庞带着微笑,不动手,其他的科长见处领导都不动手,只有都坐等,大有苏珊不来就不开席的架式,杨润东本来也不想为这点小事计较,可旁边的马彪频频示意,他还是动手吃了第一下,毕竟团结一个副处长,要比收拢一个已经倒向别人的办公室主任要有意义。

杨润东一开吃,大家相继开动。由于现在是下班高峰期,那时代的私家车不多,但政府车辆太多,路还没有拓宽,北平的五环路还没完全通行,所以,堵车就成为必然。大家一番兴高采烈的吃法,等半个多小时后赶到的苏珊进来时,桌上基本上已经是残羹冷炙、残茶剩饭啦。

来回一个多小时,苏珊才姗姗来迟。郭风起见苏珊进来,让人在身边给安排了一个位子,就不再言语。本来郭风起应该坐在杨润东的左边,但,今天他做事不按规矩来,赵大鹏和马彪也就没再谦让,他也不好“五十步笑百步”,杨润东对这些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在官场,这方面的细节显得尤为重要,毕竟那一个领导都不喜欢落他面子的下属。

“杨处,欢迎你加入我们这个集体,希望我们今后在你的领导下,取得更好成绩,我敬你。”马彪看大家吃得差不多了,第一个站起来向杨润东敬酒,既然已经靠过来,那就再主动些吧!

“好,谢谢老马,今后大家多合作,共同把二处的工作干好。”杨润东端起两个酒杯,仰头喝下两杯,然后与马彪再对碰一杯。

接着是赵大鹏、各位在座的科长,杨润东都和颜悦色,有说有笑,敬几个喝几个;最后,郭风起和苏珊也过来敬酒,杨润东举起酒杯与他们分别示意后,在嘴边意思一下,最后还是喝下去一杯,然后就不再端杯了。他们也没再强求,因为今天他们心里还有疑问,还有一些不解,一个小处长,怎么有私车,还是挂着总参的车牌,转业了还能开着军车晃荡,应该是有点背景的,他们多少已经在为自己今天的行为犹豫,见杨润东最后喝下了那杯酒,心里才踏实。

整个吃饭过程总体上是和谐的,这是官场的一个潜规则,再有矛盾,在明面上大家都‘相敬相爱’的,不会把矛盾公开化。

杨润东看大家都给他敬过酒啦,他就起身从马彪开始,一人回敬6杯,美其名曰是为了预祝大家今后工作顺利,六六大顺吗。当然每个人前还得碰一杯,就是一比七,一圈下来,大家是七杯,他却喝下十杯,两圈敬酒结束,杨润东已经喝下去30多杯,近一斤的酒量,人们都说军队的干部能喝酒,今天他们也真正见识了。

杨润东一斤酒下肚,并无什么不适,在喝酒的过程中,他发现三个相对年轻一点的科长态度友好,他们分别是二科负责国有制造业经济法规起草工作的甄富贵,四科负责对外经济贸易法规起草工作的武富壮,五科负责国有机械工业经济法规起草工作的焦烯;他们都不到30岁,是国家通过考试进入国家机关工作的年轻人,应该可以进一步交流,孤家寡人似的孤立也是一种失败。

新组建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不是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的简单合并。新机构是国务院管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部门,不再承担微观管理与行业管理的职能,是一个高层次的宏观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编制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研究重大的资源配置政策、产业政策、分配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调整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调节手段,搞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以及经济活动和生产建设中的重要协调工作等。

计委的干部要从政府而不是从部门的角度去考虑和处理问题。“计委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上考虑和处理问题,但又不能站在家长的位置发号施令,这就是计委工作的难处。”杨润东很快把握了计委工作的性质,了解了计委工作的难处,说是负责宏观管理,但是对于把住宏观、放开微观,尚无具体的尺度。

国家在过去的一系列改革中,它的宏观调控角色越是被强调和突出,它就越要依赖众多的微观手段,来实现这些宏观目的。把短期调控、中长期调控、体制改革、总量控制等目标一致、彼此关联的宏观调控职能都归并到了一个部门,这一方面可以使三者配套,但也因经济波动而陷入具体的干预中,减弱了宏观调控能力。

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前,国家经委与国家计委,是中央经济决策体系中的两大支柱,曾有“国家计委制定经济计划,国家经委执行经济计划”的说法。国家经委是1956年从国家计委分出来的,都是管理经济运行,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计委管国民经济中长期计划,而经委负责年度计划。

1988年的机构改革中,国家经委被合并进国家计委,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宋**说明机构改革方案时强调:“现在的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在职能上重复交叉比较严重,而且承担了许多应该由其他部门管理,甚至企业经营的具体事务。”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现有机构的弊端愈益突出起来,主要表现在:政企不分,结构不合理,在职能上微观管的过多,宏观调控不力;机构臃肿、层次过多、职责不清、相互扯皮,工作效率不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结构不适应经济的、法律的间接管理方式,等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